| | 2010年第27卷第3期目录
本期目录 | | | 关于“十二五”文化产业规划编制若干问题的思考 | | | 蔡尚伟;刘锐;翟真 | | | 2010,27(3):1-7 | | | [摘要](1617) [PDF 253.79 K](2039) | | | 对中国互联网政策的几点思考与建议——以谷歌事件为例 | | | 曹旭;蔡尚伟 | | | 2010,27(3):8-11 | | | [摘要](1265) [PDF 189.29 K](2603) | | | 我国网络视频的发展趋势及建议 | | | 苏静怡 | | | 2010,27(3):12-15 | | | [摘要](1340) [PDF 181.43 K](3926) | | | 英国网络管制的内容及其手段探析 | | | 张恒山 | | | 2010,27(3):16-20 | | | [摘要](1243) [PDF 215.00 K](3421) | | | 三网融合“元年”的IPTV政策评析 | | | 苟莉莉 | | | 2010,27(3):21-24 | | | [摘要](1017) [PDF 174.53 K](2023) | | | 市场化进程、二权分离程度与会计稳健性研究——来自中国资本市场的证据 | | | 刘嫦;杨兴全 | | | 2010,27(3):25-30 | | | [摘要](970) [PDF 252.04 K](2325) | | | 中国库兹涅茨曲线的拐点何时出现?——基于基尼系数的预测 | | | 李绍东 | | | 2010,27(3):31-35 | | | [摘要](1708) [PDF 210.07 K](4421) | | | 寻租对社会影响的定量研究述评 | | | 李秉强 | | | 2010,27(3):36-42 | | | [摘要](958) [PDF 255.25 K](2114) | | | 重庆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研究 | | | 张干;赵玲 | | | 2010,27(3):43-45 | | | [摘要](912) [PDF 635.92 K](1895) | | | 基于村民自治视阈的我国农民政治冷漠问题探析 | | | 陆远权;马垒信 | | | 2010,27(3):51-55 | | | [摘要](1025) [PDF 210.88 K](1940) | | | 推进中国农村知识化的路径探索 | | | 戴悦;杨刚 | | | 2010,27(3):56-59 | | | [摘要](1242) [PDF 189.48 K](1891) | | | 消费者对山寨产品的评价与消费动机 | | | 郑春扬;张承平 | | | 2010,27(3):60-65 | | | [摘要](972) [PDF 290.03 K](3407) | | | 知识管理的新趋势——实践社区的隐性知识共享与创新机理研究 | | | 朱彬 | | | 2010,27(3):66-71 | | | [摘要](1067) [PDF 323.28 K](1597) | | | 城镇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构建研究——重庆个案 | | | 陈元刚;谢金桃;刘波 | | | 2010,27(3):72-78 | | | [摘要](1273) [PDF 260.50 K](1842) | | | 多重视角下的乌托邦评述 | | | 董四代 | | | 2010,27(3):88-91 | | | [摘要](1178) [PDF 183.42 K](1879) | | | 论地方政府应对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长效机制建设 | | | 海云志;刘徽翰 | | | 2010,27(3):92-95 | | | [摘要](1247) [PDF 196.02 K](2057) | | | 亨廷顿政治稳定理论及其对当代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 | | 邢晓红 | | | 2010,27(3):96-100 | | | [摘要](1928) [PDF 222.97 K](3104) | | | 汉语区别词性质特点的考察与认识 | | | 曹保平 | | | 2010,27(3):101-104 | | | [摘要](1306) [PDF 192.50 K](3572) | | | 陌生化理论视野下的英汉广告语言变异 | | | 廖东红 | | | 2010,27(3):105-108 | | | [摘要](1164) [PDF 191.17 K](1952) | | | 近30年现代汉语祈使及祈使句研究述评 | | | 李圃 | | | 2010,27(3):109-115 | | | [摘要](1676) [PDF 288.94 K](5429) | | | 汉魏六朝辞赋与志怪 | | | 阳清 | | | 2010,27(3):116-122 | | | [摘要](1603) [PDF 321.92 K](1877) | | | 论世情小说名著《金瓶梅》对《水浒传》叙事体例的生命承传 | | | 张鹏飞 | | | 2010,27(3):123-126 | | | [摘要](1037) [PDF 210.93 K](2700) | | | 配角与主角——关于《又来了,爱情》的文化诗学 | | | 薛小玲 | | | 2010,27(3):127-130 | | | [摘要](1247) [PDF 183.66 K](1685) | | | 日本近现代小说翻译史的特征及其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 | | 孙立春 | | | 2010,27(3):131-134 | | | [摘要](1520) [PDF 175.00 K](5017) | | | 陈龙正荒政思想初探 | | | 程彩萍 | | | 2010,27(3):135-144 | | | [摘要](1316) [PDF 370.24 K](2480) | | | 近代反侵略进程中民族精神的时代内涵 | | | 宋凌迁 | | | 2010,27(3):145-148 | | | [摘要](1270) [PDF 202.82 K](2325) | | | 关于培训中建构主义理论综述 | | | 杨珂 | | | 2010,27(3):149-153 | | | [摘要](1353) [PDF 206.81 K](1958) | | | 体育选项课对大学生体育意识培养的调查研究 | | | 彭昕 | | | 2010,27(3):154-157 | | | [摘要](871) [PDF 181.19 K](1647) | | | 文学研究的宏观视野与理性阐释——评《迟到集:学术思辨与艺文随笔》 | | | 张中宇 | | | 2010,27(3):158-160 | | | [摘要](678) [PDF 205.77 K](1744)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