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管 单 位: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主 办 单 位: 重庆工商大学
编 辑 出 版:
邮 发 代 号: 78-113
邮政编码:400067
联系电话:(023)62769249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2-0598
国内统一刊号:CN 50-1154/C
2024, DOI:
Abstract:
新闻就是新鲜事实的、公众需要的信息。新闻价值是使信息具有新闻性的东西,由信息中含有的“真实、新鲜、公众需要”的素质所构成,不同于新闻的使用价值。正面新闻也会有粉饰掩盖、麻痹误导等负面作用,负面新闻也会有认知、警示、教育、监督等正面作用。正面新闻与负面新闻的比例,并不与社会中正面事实与负面事实的比例相当。新闻的功能与作用包括反映、告知、了解和吸引关注。新闻有表象真实和真相真实、局部真实和全面真实、浅层真实和深层真实。本质真实的概念对新闻活动并无多大帮助,还会造成偏误,甚至被用来作为片面报道的借口。新闻受众的需要与想要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新闻传媒要设法把他们需要的变成想要的。
2024, DOI:
Abstract: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在城镇化方面的集中体现,是消解传统城乡二元分置惯性,促进区域生产力均衡,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的重要支撑,同时也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本文在结合浙江省多年的城乡融合发展行动实践的基础上,以“理论认知—差异辨识—体系重构”为逻辑主线,以浙江的城市融合发展相关案例为基本参照,着重阐释浙江在城乡融合发展进程中已经取得的新成就,面临的新挑战,突破的新方向。从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出发,聚焦新时代浙江城乡融合发展的机制优化与效力提升,通过破除城乡空间体制性障碍、促进市场化的机制效力、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产品供给等措施推进共同富裕的先行示范,继而为全国城乡融合工作的推进提供新的研究范式和理论参考,也对全国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2024, DOI:
Abstract:
人的现代化既是现代化的本质,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蕴涵。人推动实现现代化,现代化以人为目的。人需要从传统人转向现代人,并具备现代社会的相关属性。西方现代化面临主体危机,中国式现代化开拓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现代化道路,致力于实现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的协同发展、追求人的现代化的应然状态。在人的现代化当代拓新中,中国式现代化旨在实现惠及全体中国人民的巨大规模,体现人的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关注人的现代化的精神品格、生态属性、世界胸怀,使人逐渐向自由全面发展的现代人迈进;开辟了人的现代化新道路,并为其他国家提供现代化与人的现代化的思考与借鉴。
2024, DOI:
Abstract:
利用2015—2018年中国239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数字经济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了产业结构高级化,但未显著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2)数字经济的发展有助于地区就业结构优化升级,但对消费升级产生了抑制作用;(3)一方面,数字经济通过就业结构升级促进了产业结构高级化,但是数字经济引起的消费降级在一定程度上掩饰了数字经济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直接影响;另一方面,数字经济引起的就业结构升级抑制了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的提高,而消费降级却促进了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的提升;(4)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在产业结构高级化层面,数字经济对中部地区、西部地区、数字化三线以外城市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对一线和二线城市存在显著阻碍作用;在产业结构合理化层面,数字经济对东部地区城市有显著积极影响,而对西部地区城市有显著消极影响。
2024, DOI:
Abstract:
随着新技术的涌现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传统乡村社会迎来了转型和发展的重要时机,基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数字乡村建设成为全面乡村振兴的重要环节。数字乡村建设对于促进乡村振兴、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和弥合城乡数字鸿沟具有重要意义,发挥农民主体性作用则是助推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一环。目前学界对数字乡村建设中农民主体性地位的关注和研究较为缺乏。通过实地调研以及对现有政策、文献的整理分析,揭示数字乡村建设中保障农民主体性地位的关键桎梏:政府与市场对农民的“挤出”和“替代”,使数字技术供给难以契合农民生产生活需要、农村人力资本水平难以支撑数字乡村建设。未来需要多维激发基层活力,以维护农民主体地位;围绕农民生活生产实际提供技术服务供给,建立健全人才保障体系。本文旨在呼吁关注数字乡村建设过程中的农民主体性地位,解决乡村数字化建设中的现实问题,为数字乡村建设以及乡村振兴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2024, DOI:
Abstract: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目前,市场经济等同于信用经济,信用评级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不容小觑。数字技术为信用评级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伴随着一系列挑战。基于学界对信用评级的研究现状,深度剖析数字经济影响信用评级的内在机理,探究数字经济发展背景下信用评级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针对问题与挑战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信用评级发展提供参考。
2024, DOI:
Abstract:
泛娱乐主义为了在数字经济时代提高自身的传播速度和扩大影响范围,将目光瞄准目前在理论与现实中均呈现泛化的数字劳动。越来越多的“劳动”活动被冠以“数字”前缀,数字劳动概念的外延逐步扩大,成为泛娱乐主义入侵的缺口。泛娱乐主义将数字劳动作为“泛娱乐化”现象的现实推手,严重阻碍了数字劳动的应用与发展,甚至成为数字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绝佳掩体,迫使数字劳动者面对极其深刻而隐蔽的剥削,陷入数字资本主义的阴谋、数字产消主义的陷阱、数字自由主义的骗局。因此,必须基于历史唯物主义视域厘清泛娱乐主义内嵌数字劳动的运行逻辑,进而透视其背后隐匿的风险并予以归因,为数字劳动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及现实治理廓清障碍,这是当代数字治理和防范数字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入侵的必要前提和准备。
2024, DOI:
Abstract:
探讨调节焦点作为一种个体特质对员工工作投入的影响,并从工作设计理论出发,选取优势和兴趣导向工作重塑作为中介变量,检验其在调节焦点与员工工作投入中发挥的中介效应。对220个企业员工样本的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 (1)促进性调节焦点对员工工作投入有显著正向影响,防御性调节焦点对员工工作投入有显著负向影响。(2)促进性调节焦点对优势和兴趣导向工作重塑有显著正向影响,防御性调节焦点对优势和兴趣导向工作重塑有显著负向影响。(3)优势和兴趣导向工作重塑在促进性调节焦点、防御性调节焦点对员工工作投入的影响中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
2024, DOI:
Abstract:
提高知识资本利用率和实现知识管理有效性是促进组织创新的关键环节。基于认知-情感个性系统理论,构建表面和谐与工作愤怒在职场排斥和知识隐藏关系中的双重路径模型,探讨心理韧性在职场排斥和认知-情感路径关系中的调节作用。运用结构方程和PROCESS方法检验2个时间点收集的406份有效样本。研究发现:(1)职场排斥正向影响知识隐藏;(2)表面和谐与工作愤怒在职场排斥对知识隐藏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心理韧性正向调节职场排斥和表面和谐关系,负向调节职场排斥和工作愤怒关系,并调节职场排斥通过表面和谐与工作愤怒影响知识隐藏的间接效应。研究结论有助于从整合视角解释员工经历职场排斥后工作愤怒的现象,亦从实践层面为企业优化员工关系和促进知识共享提供有益启示。
2024, DOI:
Abstract:
制度环境作为重要的外部治理机制,在约束大股东侵占行为,减缓公司治理问题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以2013—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寻制度环境对大股东侵占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并进一步检验中介效应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制度环境的改善和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提升均能抑制大股东的侵占程度,内部控制质量在制度环境对大股东侵占作用中发挥中介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内部控制的中介传导机制仅存在于国有企业或实际控制人所有权较低的企业中,且制度环境和非正式制度之间存在替代效应。
2024, DOI:
Abstract:
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呈现出总量持续增长,就业重心逐步下沉,就业类型趋于多元,看重经济收益等特征。进入新发展阶段,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意味着个体特质与工作岗位,个体发展与社会发展的高匹配度和高满意度。针对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主要思路是需求侧扩大就业市场需求,供给侧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制度保障上加强对毕业生就业的帮扶,重点任务包括数字赋能就业体系、完善就业促进机制、引导毕业生返乡就业、保障困难群体充分就业。
2024, DOI:
Abstract:
“三个务必”是中国共产党在“两个务必”基础上进一步把握历史主动、洞察现实形势以及接续历史任务的重要精神动力,有着深厚的精神文化沃土。“三个务必”彰显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源流,秉承了传统文化所蕴含的志民理念、传承了传统文化所内蕴的忧患意识、延续了传统文化所蕴藏的斗争精神;赓续着中国革命文化的红色血脉,是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站稳人民立场的文化自觉、是对伟大建党精神的文化践行、是对老一辈革命家“两个务必”的文化传承;厚植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实践旨向,为发扬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优势、筑牢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根基、助推新征程上实现党的中心任务等提供了深厚持久的精神力量。
2024, DOI:
Abstract:
作为数字政府建设的重要实践者和责任者,领导干部的数字领导力直接关乎数字政府建设的成败。数字政府建设不仅要求技术层面的效率提升,更内蕴关系层面的协同合作、服务层面的普惠包容等价值内涵。从这一范畴进行解构发现,领导干部数字领导力包括数字驾驭力、数字维护力和数字服务力三种类型,不同类型的数字领导力具有不同指向及特征。其中,数字驾驭力指向领导干部个体的数字知识储备和数字技术掌握,具有交叉性和持续性;数字维护力指向在身体离场的数字空间中领导干部与组织内外成员的联系和沟通,具有激发性和协同性;数字服务力指向数字技术赋能公共服务提供过程中的需求契合度和群众满意度,具有普惠性和包容性。从数字驾驭力到数字维护力再到数字服务力,体现了领导干部数字领导力从数字领导行为到数字战略思维再到数字治理价值的深化和转向。因此,应遵循递进式逻辑建构领导干部的数字领导力,以能力提升实现数字自主、以思维重构实现数字自觉、以价值共享实现数字自信。
2024, DOI:
Abstract:
基于2013—2023年CSSCI的文献数据,运用CNKI和CiteSpace软件,对“养老服务”主题文献的时序、作者与机构、期刊来源与被引情况、学科分布、关键词共线、关键词聚类和关键词突变进行可视化分析。从研究现状看,“养老服务”研究经历了快速增长与稳步发展阶段,作者之间合作较少,是一个以政治学为主,涵盖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学术综合体。研究热点主要集中于养老服务体系研究、养老服务模式研究、养老服务供给和需求研究、养老服务影响因素研究、养老服务产业研究、养老服务政策研究这六个方面。预计今后将侧重于智慧养老、互助养老、时间银行、农村养老、乡村振兴、人工智能、健康养老等领域,注意在研究方法、研究理论、学科运用、研究成果、研究应用以及人才培养上进行改良和深化。
2024, DOI:
Abstract:
渐进式的社区微更新承载着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推进基层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三重意义。北京市方庄街道社区花园,通过构建“党建引领+居民自治+专业支持”的社区微更新空间治理机制,探索构建出以“组织逻辑+运行逻辑+意识形态逻辑”为闭环的社区微更新治理场景下的政党逻辑,为在社区微更新中实现党的领导提供了理论范式和实践参考。党建引领社区微更新的政党逻辑建构回应了当前社区微更新中党的领导不充分、公众参与表面化、空间治理不可持续的问题,有利于在社区微更新中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制度优势,实现高质量城市更新、高效能基层治理和高品质生活建设三者的统一。
2024, DOI:
Abstract:
随着城镇化快速向郊区扩张或“撤县改区”,促使原有的乡镇政府快速转变为城市街道办事处,但这种快速调整使得转型期的街道办面临着双重矛盾,既有各城市街道面临的共性问题,也有过渡阶段的适应性问题。如何来调整过渡阶段基层部门内部的治理结构以及治理职能,成为转型期街道发展面临的紧迫课题。因此,本研究首先系统地梳理当前街道治理结构变革的三种模式:减负式、赋权式与混合式;其次,整体性治理能有效地解决街道行政体制改革过程中存在的“碎片化”问题,在此基础之上构建了转型期街道治理结构与治理职能的匹配模型,厘清了街道治理体系中垂直治理结构、水平治理结构、内部治理结构与其治理职能之间的关系;最后,重点剖析L市Y区街道治理内部结构关系与功能定位问题,并从权力、结构与功能三个维度,提出未来转型期街道基层治理改革的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