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41(4):180-188.
摘要:新媒体迅速发展增加了体育信息传播的途径和范围。为探究新媒体语境下信息时代的体育传播对大学生体育行为的影响,本文对重庆市4所高校的大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形式、获取传媒信息的渠道以及体育行为需求等情况进行调查,通过文献资料整理、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新媒体语境下信息传播对重庆市大学生体育理念和行为、特征等问题进行研究,为大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锻炼方式、养成良好的体育行为等提供参考,为新媒体信息在新时代高校体育工作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2018, 35(6):37-46.
摘要:本文基于微观调研数据,以工作价值观为调节变量,采用分层逐步多元回归方法,研究了员工满意度对工作绩效的影响,结果发现:舒适与安全价值观在员工满意度和工作绩效间起负向调节作用;能力与成长价值观在员工满意度与任务绩效间起正向调节作用;地位与独立价值观在员工满意度和工作绩效间起正向调节作用。基于以上研究结论,从工作价值观层面提出改善工作绩效的建议。
2018, 35(4):91-96.
摘要:从强调白话的实用意义到关注白话的美学品格,从工具层面的思想传输,到本体层面的价值呈现,五四小说语言的变革不再是被动选择,正逐步向语言的本质靠近,从而直接亲近了时代,亲近了大众,亲近了生活的原生态感受。五四小说开创了从工具性到本体性的新的语言之道,但也存在误区。这一历史进程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深入考察不仅是论题的需要,对于今天再造文学语言的诗性辉煌也不无裨益。
2013, 30(5):128-132.
摘要:语言适应论框架下的语境论是一种以适应性为核心的生成观,它认为语境不是给定的,而是一个动态的受限生成过程。这种生成观将语境的建构性、自组织性、受限性与涌现性的关系的认识,提出到一个新的理论层面,它具有三个显著特征:1.“生成”是受限的;2.语境生成的“过程”重于生成的“结果”;3.“生成”是涌现的。
2011, 28(3):101-105.
摘要:语用失误是异文化冲突的常见现象,也是导致跨文化交际故障的重要根源。语言顺应论从本质上揭示了语言使用的重要特征:动态的选择—顺应。以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下的交际语境顺应理论为指导,就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经常出现的语用失误的问题进行阐释,并提出成功的跨文化交际应该是交际双方彼此对对方交际语境的顺应。 更多还原
2010, 27(5):132-136.
摘要:将顺应理论与图式理论进行对比研究。并探讨它们在话语分析中的作用。语言具有变异性,商讨性和顺应性。这三个特征是通过语境来实现的。而语境是各种层次的图式的集合;图式是建构语境的基本单位。 更多还原
2004, 21(2).
摘要:语境是交际过程中表达某种特定意义时所依赖的各种因素的总和,表现为言语的上下文或非言语的主客观环境条件.只有依赖语境,才能对原语文本恰当、正确地解码和对译语传神、达意地编码,从而达到动态等值.
2001, 18(1).
摘要:借助言语行为理论 ,借助合作原则 ,说话人与听话人共知的语境信息以及听话人的推理能力等 ,通过实例说明语境对理解和表达间接言语行为方面所起的制约和解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