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36(4):113-120.
摘要: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关于调整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学位[2005]64号)文件为标志,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作为独立完备的学科体系在中国正式创立,至今已有10余年的历史。但如果从学科的知识论、活动论和组织论视角综合分析,该学科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则可以追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近百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经历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宣传为核心的发展阶段、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类课程建设为核心的发展阶段、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建设为核心的发展阶段和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设为核心的发展阶段。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呈现学科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协同创新、学科知识体系分化丰富、学科共同体融合完善、学科依托单位规范性加强、学科社会服务职能逐步凸显等发展趋向。
2018, 35(4):113-116.
摘要:“四真”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基本素质,也是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根本前提。理解四真,需要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对真懂、真信、真用和真行做出清晰界定。坚持四真,需要实现科研与教学、教书与育人、思想与行动的有机统一。四真之中,真懂是基础,真信是核心,真用是关键,真行是保障。
2016, 33(4):123-128.
摘要: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总体积极向上,但价值取向多元化,价值观不稳定,存在个人主义、功利主义的倾向。影响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原因主要有社会转型时期利益格局的变化,全球化时代西方价值观念的渗透,多媒体时代多元文化的冲击等。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推进“三进”工作,发挥传统文化教育的作用,重视“一元”价值观主导下对“多元”价值观的包容,利用新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
2012, 29(2):157-160.
摘要:本文在结合分析教学的各个环节、各组成要素和各种教学手段与方式的基础上、紧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属性从组织管理的优化、设计制作的优化、教学使用的优化和环境氛围的优化等四方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进行了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