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39(6):134-144.
摘要:社会治理现代化是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基础工程。 何谓社会治理问题? 学界虽多有研究但分歧较大。 离开具体的历史场域,抽象地谈社会治理没有意义。 社会治理的界定必须置于特定的理论范式与历史场景中,在不同的理论范式下,在不同的历史场景中,社会治理的结构会呈现出不同的样貌。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所谓社会治理是指通过改革开放调整国家(执政党、政府)、社会、市场关系以形成具有相对自治的社会公共场域,通过对话与合作共建共治共享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过程。 当下国家主导的社会治理体制存在治理权力合法性不充分、治理结构欠均衡、公众参与平台不足、通道不畅导致的治理有效性不足等问题。 从远景看,必须对社会治理结构进行再造,以适应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需要,而这最终要依赖法治社会的构建。
2013, 30(2):138-142.
摘要:为了避免或减少由双宾语结构引起的理论冗余和导致的教学尴尬,本文重审双宾语结构研究中的两大焦点问题——格问题与主目结构问题,发现:双宾语结构中的直宾与间宾不能都获得宾格,从而无法成为合法的动词宾语。因此,双宾语结构不具有句法学意义上的合法性,而只存于语言表象。这一推论得到了语言事实的印证。
2012, 29(4):49-55.
摘要:理想信念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既是支撑中国革命胜利的精神支柱,同时也是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思想保障。但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正面临着社会转型、体制创新、人民思想观念剧烈变化与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诸多冲击与挑战。当前,如何加强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重树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成为时代对我们提出的首要的重大历史课题。笔者从当代理想信念的内涵、合法性、加强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方式入手,针对新形势下如何加强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进行了试探性思考。
2009, 26(1):79.
摘要:政治合法性是一个政治系统存在、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社会转型时期,政治国家会面临不同程度的合法性困境,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合法性困境主要表现在:腐败侵蚀着合法性基础,经济高速发展后可能出现的“政绩合法性困境”,民主制度供给的有限与民众政治参与不断扩大之间的矛盾对合法性的挑战。坚持科学发展,以绩效性维护合法性,整合意识形态,建立共同的价值体系,强化社会共享的信仰,加强宪政与法治,强化法理型权威,是重塑我国政治合法性的有效路径。
2008, 25(1):16-18.
摘要:如果要真正理解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就必须对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这一问题及其相关问题做出一个逻辑的梳理。简而言之,我们首先要弄清下列三个问题:一、马克思哲学当代性提出的理由及言说的合法性何在? 二、应在何种意义上理解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三、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的真正出场路径是什么?对以上三个问题进行探讨,可以进一步加深对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的理解。
2006, 23(5).
摘要:网络消费的发展促使网上支付的产生,由此第三方支付平台成为网上支付的一个模式。而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合法性却令人怀疑,第三方支付平台作为一个从事代理收付款等业务的网络消费支付中介机构,其经营主体资格、经营行为均缺乏充足的法律依据。可以从第三方支付平台经营主体资格、经营行为两方面探讨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合法性,并从准入机制、监管机制等方面完善第三方支付平台。
2005, 22(4).
摘要:合法性是指民众对于现存政治秩序的认同、支持和拥护.合法性对于中国共产党执政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三个代表是针对当前中国共产党执政面临的合法性威胁所提出的战略对策,是增强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的基础.
2005, 22(1).
摘要: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对行政行为进行司法审查时,只能进行合法性审查,而行政裁量权的行使不仅仅涉及合法性的问题,还涉及到合理性的问题.因此,在我国的现行法律框架下,能否对行政裁量权进行司法审查还存在着争议.本文对行政裁量权能够纳入现行司法审查的范围进行了论证,并对司法审查的标准提出了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