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96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数字经济、高管环保背景与企业绿色创新

      2025, 42(1):154-167.

      关键词:数字经济绿色创新高管环保背景环境规制
      摘要 (21)HTML (0)PDF 0.00 Byte (0)收藏

      摘要: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促进企业绿色创新,对我国同时实现经济增长和环境友好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以 2011—2021 年 A 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 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够促进企业绿色创新水平的提高,且高管环保背景能够正向调节数字经济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作用机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能够通过提升企业研发投入和增强环境规制来实现对企业绿色创新的正向影响。 异质性检验发现,当企业为高科技企业、ESG 表现较好时,数字经济对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 研究结论能为提高企业的绿色创新水平提供一定的指导,对我国实现绿色转型发展具有一定的贡献价值。

    •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制度研究

      2024, 41(3):1-9.

      关键词:生态环境损害;生态补偿制度;惩罚性赔偿制度;纠纷解决机制;赔偿诉讼制度
      摘要 (405)HTML (0)PDF 0.00 Byte (0)收藏

      摘要: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是从长江、黄河跨行政区域流域治理开始的,经历了对跨行政区域生态补偿制度实践的反思与探索,建立了流域源头生态环境的纠纷解决机制。对于跨区域流域水污染纠纷解决的途径,法律主张采取协商与协调相结合的办法。《民法典》规定生态环境侵权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要构建完善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制度体系,需要建立生态环境损害政府索赔诉讼制度,确立前置程序是检察机关履行环境公益诉讼的范式,规范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协同模式。要完善侵权惩罚赔偿司法适用制度体系,就需要构建生态环境损害适用惩罚性赔偿的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刑附民公益诉讼案件惩罚性赔偿的民事适用制度,生态环境侵权案件惩罚性赔偿的司法适用制度。

    • 区域环境协同治理行动奏效了吗?——基于多时点双重差分法的环境治理效果评估

      2024, 41(4):40-55.

      关键词:区域环境协同治理;环境政策评估;多时点双重差分法;京津冀;长三角
      摘要 (176)HTML (0)PDF 0.00 Byte (0)收藏

      摘要:效果检验和评价是区域环境协同治理的关键问题。基于2013—2018年的空气质量指数和细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臭氧等6种分项污染物的月报数据,以首批实施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73个城市为研究对象,评估区域协同治理的实施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区域环境协同治理效果在不同区域和不同环境指标上呈现差异性;协同治理在全国层面并未有效改善综合性的空气质量,但降低了二氧化硫浓度;协同治理对京津冀区域综合性的空气质量改善和二氧化硫降低都达到了预期效果;协同治理显著降低了长三角区域的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3种污染物浓度。由此提出改进我国环境治理政策的有益建议。

    • 多维相对贫困的精准测度与分解

      2024, 41(4):69-88.

      关键词:多维相对贫困;相对剥夺;随机权神经网络;环境质量
      摘要 (432)HTML (0)PDF 0.00 Byte (0)收藏

      摘要:缓解相对贫困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构建包含心理健康、环境质量等要素的多维相对贫困指标体系,借鉴A-F贫困框架体系,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引入机器学习中的随机权神经网络(NNRW)法,精准测度并分解中国城乡间、区域间居民的多维相对贫困广度、深度和强度水平。研究发现:无论城乡间还是区域间,随着相对贫困维度的增加,多维相对贫困的广度、深度和强度指数均呈下降趋势,表明发生极端多维相对贫困的居民数量逐渐递减。同时,居民多维相对贫困指数呈“西高东低”态势,全国居民多维相对贫困水平大致与中部地区相当;农村居民的多维相对贫困水平显著高于城镇居民,且农村居民的多维相对贫困程度与西部地区相当;城镇居民的多维相对贫困水平大致与东部地区相当。此外,多维相对贫困指数分解结果显示,金融产品、生活环境、耐用品和人均纯收入等因素是城乡间、区域间居民发生相对贫困的主因,但是致贫主因对贫困广度、深度和强度的贡献率有所差别。研究结论为制定解决多维相对贫困长效机制提供了理论参考和政策依据。

    • 科技创新驱动下区域环境治理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基于空间计量分析

      2024, 41(3):77-88.

      关键词:科技创新;环境治理效率;区域差异;空间溢出效应
      摘要 (98)HTML (0)PDF 0.00 Byte (0)收藏

      摘要:基于2012—2017年全国30个省份的平衡面板数据,利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区域环境治理效率,在此基础上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科技创新驱动下区域环境治理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环境治理效率呈“东-中-西-东北”依次递减的空间格局分布,且整体治理效率有待提高;环境治理效率存在显著的溢出效应;科技投入和创新水平对环境治理效率有显著负向影响;环境投资、环境规制、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程度等对环境治理效率具有显著影响。

    • 环境保护税对制造业供应链可持续性的影响研究

      2024, 41(4):89-100.

      关键词:制造业供应链;环境保护税;供应链可持续性
      摘要 (161)HTML (0)PDF 0.00 Byte (0)收藏

      摘要: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但同时也是排放环境污染物的重要来源。为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我国实施了环境保护税政策。在此背景下,分析环境保护税对制造业供应链经济、环境和社会可持续性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环境保护税会减少供应链利润,降低制造业供应链的经济可持续性;第二,环境保护税会减少污染物排放对环境的破坏,增强制造业供应链的环境可持续性,但是过高的环境保护税会有负作用;第三,环境保护税会提高物价,降低消费量,减少消费者剩余,不利于制造业供应链的社会可持续性。虽然环境保护税减少了供应链的利润和消费者剩余,但会改善生活环境,促进绿色消费,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 制度环境与大股东侵占行为研究——基于内部控制中介效应的检验

      2024, 41(5):100-115.

      关键词:制度环境;大股东侵占;内部控制
      摘要 (211)HTML (0)PDF 0.00 Byte (0)收藏

      摘要:制度环境作为重要的外部治理机制,在约束大股东侵占行为,减缓公司治理问题中起着关键作用。本文以2013—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寻制度环境对大股东侵占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并进一步检验中介效应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制度环境的改善和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提升均能抑制大股东的侵占程度,内部控制质量在制度环境对大股东侵占作用中发挥中介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内部控制的中介传导机制仅存在于国有企业或实际控制人所有权较低的企业中,且制度环境和非正式制度之间存在替代效应。

    • 资源环境审计影响地区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以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为例

      2024, 41(1):115-129.

      关键词:资源环境审计;经济增长;长江经济带
      摘要 (170)HTML (0)PDF 0.00 Byte (0)收藏

      摘要:资源环境审计是中国审计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在理论上,资源环境审计的经济增长效应并不明确。采用长江经济带范围内11省市2011—2017年省域地区经济和财政等相关数据,研究资源环境审计的实施对地区经济增长的短期和长期影响,以及这些影响在不同地域(东部、中部和西部)可能存在的差异。研究表明:资源环境审计的实施在短期内会抑制长江经济带内相关省市的经济增长,长期则有利于促进长江经济带内相关省市的经济增长;资源环境审计对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长能够产生较为明显的影响,对东部和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明显。因此,长期开展资源环境审计有利于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但应注意资源环境审计对于不同省市经济增长影响可能存在的强弱差异。在深化中国审计制度改革过程中,应不断完善资源环境审计制度与多项政策的指向性引导,特别是要提高西部和东部地区资源环境的审计效果,以促进实体经济的长期增长。

    • 中国式环境治理现代化的演进逻辑

      2023, 40(2):1-16.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环境治理现代化;演进逻辑;治理失灵;外部性;集体行动
      摘要 (177)HTML (0)PDF 0.00 Byte (0)收藏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多年来,中国式环境治理现代化在实践探索和理论升华、向外学习与扎根自身、扬弃传统与面向未来中不断推进。中国环境治理从前期的孕育到后期的建立健全,经历了一个与国家治理体系从松散联系走向紧密关联的过程。中国式环境治理现代化的演进遵循5个逻辑:不断满足人民对优质环境的需要;从经济增长优先到环境经济协调推进并不断趋向绿色发展;在约束激励并用中不断迈向激励相容的改革路径;从行政区到跨区域、从一元到多元演变中趋向协同治理;从学习到创新并积极承担全球环境治理责任。中国环境治理演进呈现的是一种实践逻辑,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根本导向,而非理想化的理论逻辑。

    • 长三角跨界环境污染事件治理研究——基于基金会介入的演化博弈模型仿真

      2023, 40(3):22-33.

      关键词:跨界环境污染事件;府际合作;三方演化博弈模型;长江三角洲
      摘要 (171)HTML (0)PDF 0.00 Byte (0)收藏

      摘要:跨界环境污染事件频发阻碍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府际治理博弈中环境污染外溢性使地方政府陷入囚徒困境,从而倾向选择以邻为壑的恶性竞争策略,而中央政府介入治理模式成效不彰。以演化博弈与政府行为理论为基础,创新性引入长三角跨界环境污染治理基金会与A、B两省构建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对均衡点进行稳定性分析并进行仿真,进而通过厘清府际行为机理,评估长三角跨界环境污染治理基金会介入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跨界环境污染治理基金会在博弈介入效果与引导调节速度方面优势显著,对行政资源过度依赖问题纾困效应明显。提出引入三方机构参与治理、推进府际治理权力下沉、构建高效协调机制的政策建议,最终实现平等协作、优势互补、互利互惠。

    上一页123456
    共10页96条记录 跳转到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