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36(5):11-19.
摘要:商品价值实现条件是认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视角。商品价值能否实现深受商品使用价值、供求规律、市场机制和货币信用机制的约束。依据商品价值实现条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关注商品使用价值的属性和要求,着力于优化产业分工体系、商品供给质量和结构,商品的品牌、特色及优势的凸显,使商品供给的数量、品种、质量层次和结构与我国及世界消费需求的新变化更契合;应注重商品价值实现规律,兼顾需求方面的调整,着力促进商品供给结构的优化;应注重市场机制的作用,依托社会主义市场的决定作用和政府重要作用去促进企业转型升级、降低成本,去推动某种商品供给数量的调整和整个商品供给结构的优化,实现生产者优胜劣汰;应兼顾对货币流动性和金融债务风险管控的完善,为实体经济健康发展和企业转型升级创造条件。
2014, 31(5):35-43.
摘要:本文对四川省的开放型经济发展情况进行评价和分析。首先构建了适合四川省实际情况的开放型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并使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四川内陆开放型经济进行综合评价。其次通过将四川省开放型经济进行纵向比较分析,以及与沿海、沿边和内陆省市进行横向比较分析,从而分析四川省的比较优劣势,然后根据优劣势情况,对四川省进一步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建立内陆开放高地提出政策建议。
2012, 29(6):7-12.
摘要:劳动生产率提高以后,商品价值量到底是反向变动(成反比)还是正向变动(成正比)近年来成为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一个争论焦点。“成反比”是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的科学结论。而成正比学派反对这个结论必然导致推翻劳动价值理论。在这场争论中,已经有学者全面阐述和批判了成正比学派的观点,但仍然有人试图为成正比学派辩解。然而,这个辩解是不成功的,说明其“论证”的举例甚至是建立在计算误差之上的。
2011, 28(5):1-6.
摘要:信贷渠道作为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之一,对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的取得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分析信贷渠道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中的重要性和有效性,认为信贷渠道在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中是有效并且占主要地位的,同时由于货币政策的时滞性,又会给经济运行带来一定风险。 更多还原
2010, 27(5):21-24.
摘要:商品使用价值的属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中的一个基本问题。长期以来,学术界否认使用价值的社会属性,不仅不利于深化对使用价值的理论认识,也不利于在实践中有效发挥使用价值社会属性的指导作用。使用价值的社会属性,在不同的经济条件下,体现着不同的作用和价值。认真研究商品使用价值的社会属性问题,不仅是关系到能否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商品经济理论精髓的理论问题,而且是关系到能否更好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商品经济理论,指导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 更多还原
2008, 25(2):15-18.
摘要:通过对我国货币的超额供给与价格水平上涨之间的关系的分析,可以看到在本轮通货膨胀过程中,资产市场价格早于商品市场价格的上涨,这是由于资本市场的储水池效应,减缓了货币供应量变化对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在商品市场上,原材料能源价格由于需求拉动和国际能源价格的冲击而率先上涨,但由于货币超额供给所造成的低利率使得上游商品价格的上涨对下游商品价格的传递出现了障碍。
2008, 25(6):80-82.
摘要:“回易”,在北宋时期,演变成为北宋军队从事赢利性活动的行为。这种行为虽弥补了军费不足的窘境,使得军费的不足的压力可以得到稍稍缓解,但是回易是军队这种特殊身份的群体的行为,同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不相适应的。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军队回易阻碍和破坏了北宋商品经济的发展秩序。因此,从北宋时期军队从事回易活动对商品经济的影响为出发点,阐述北宋政府对军队从事回易活动的限制与管理。在对军队回易活动的监督和管理的基础上,保证北宋时期商品经济的正常发展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