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35(6):67-75.
摘要:贫困大学生心理教育帮扶对于促进贫困学子成长成才意义重大,“智志双扶”的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重要手段。研究表明,目前我国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水平亟待提高。本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重庆市某本科院校27667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贫困生8445名,并在调查的基础上随访12名贫困生进行深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在性别、专业类别、年级等人口统计变量上存在一定差异,在自评总维度和各子维度存在显著差异。具体体现在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抑郁、恐惧、精神病性等方面。讨论提出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反馈的贫困生心理教育帮扶体系,提高贫困生心理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