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思想政治与法学
    • 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体制改革发展述论

      2024, 41(6):1-9.

      摘要 (1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制,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制度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以及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和中共中央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体制改革,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体制改革取得重要成就。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又为新时代新征程哲学社会科学体制改革指明了前进方向。新时代新征程哲学社会科学体制改革,必须以中国式现代化为指引大力推进哲学社会科学体制改革,通过实施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以及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最大限度激发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创新创造活力,推动哲学社会科学朝着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前进。

    • 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丰富内涵

      2024, 41(6):10-18.

      摘要 (1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要目标,是新时代以来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从精神标识、符号象征、物质文明标识、非物质文明标识等多重层面去认识中华文明标识,并构建一个较为完备的体系。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具有其重要性与必要性,它是推进“第二个结合”的必然要求,是推动文化传承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迫切需要,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要求,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也是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的时代要求。未来,要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巩固中华文化主体性,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构建中华文明标识体系。

    • 坚持实事求是使党的报刊“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

      2024, 41(6):19-28.

      摘要 (1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邓小平新闻舆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实践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邓小平立足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重要历史时期,创造性地提出了“要使我们党的报刊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这一重要论断,成为邓小平新闻舆论思想的核心与灵魂。“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是理解邓小平新闻舆论思想深刻内涵的逻辑起点,进而阐明了新闻工作的使命、核心、方法和目标。“实事求是”是使党的报刊成为“思想中心”的最重要条件,邓小平关于坚持实事求是使党的报刊“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的论述,对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与现实启示。

    • >管理论丛
    • 传统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能力评价和提升机制研究——以宝钢为例

      2024, 41(6):29-39.

      摘要 (1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传统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能力建设是推进和落实数字化转型战略的重要举措。基于传统企业业务流程体系数字化建设视角,构建由数字基础设施、数字化研发、数字技术应用、数字化营销、数字化人才5个方面组成的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先进钢铁企业——宝钢为例,对2012—2019年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演变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显示:宝钢的数字化转型能力演化呈波动提升的态势;通过扎根分析可知,宝钢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能力形成机制及其作用包括数字化能力、能力支撑因素和外部环境影响因素,并据此提出传统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力建设和提升的对策建议。

    • 空气质量对中老年人劳动供给的影响研究——基于CHARLS数据的证据

      2024, 41(6):40-55.

      摘要 (1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空气质量不仅关乎居民的健康状况,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基于理论分析框架,阐述空气质量影响劳动供给的内在机理;并采用工具变量法,实证检验了空气质量对中老年人劳动供给行为的影响程度及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空气污染将显著降低中老年人劳动参与概率和劳动供给时间,且负面效应因工作性质、区域产业结构和劳动力市场差异产生显著的异质性。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持续推进,我国空气质量逐年改善,空气污染的劳动供给负面效应呈现逐年减弱的趋势。机制检验发现,空气污染将通过加速个体的健康资本折旧进一步影响其劳动供给决策和时间。据此,提出加快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优化中老年劳动者就业环境,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健全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空气质量评价体系等提高空气质量和劳动供给的对策建议。

    • 乡村产品服务供应链系统构建与实现逻辑研究

      2024, 41(6):56-70.

      摘要 (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构建新型乡村产业生产经营体系,既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又是大力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本文针对乡村产业服务的运营现状及制约因素,从产品服务供应链视角,结合乡村产业服务的阶段性特征,尝试构建了融合多元行动主体、复杂外生情境、三大互嵌流体、产品服务价值等维度的乡村产品服务供应链网络组织框架,进一步设计了乡村产品服务供应链的主要实现进路和辅助实现进路。从实现路径分析表明,在多种驱动和保障因素的制度安排下,遵循“系统触发、资源行动、价值共创和绩效评价”的路径取向,可以助推乡村产品服务供应链高效运营,从而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

    • 预售模式下考虑公平关切的双渠道绿色供应链决策分析

      2024, 41(6):71-86.

      摘要 (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预售+现售”模式逐渐成为产品市场推广与销售的重要手段。本文考虑产品预售对供应链的影响,构建由制造商、线上电商平台和线下零售商组成的双渠道绿色供应链模型。考虑零售商公平关切,建立在零售商公平中性和公平关切下的集中和分散决策模型。同时,引入成本共担契约,深入分析契约对供应链的影响,最后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预售规模的大小会对供应链成员的决策产生影响;零售商的公平关切不利于产品绿色水平的提升;契约的引入能够削弱零售商公平关切行为带来的负面影响。

    • >经济研究
    • 绿色金融对企业绿色创新影响的实证研究

      2024, 41(6):87-100.

      摘要 (3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的背景下,绿色金融如何助力企业绿色创新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为探究绿色金融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以2013—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固定效应模型检验绿色金融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以及研发投入和融资约束在影响过程中的具体作用。研究表明,绿色金融对企业绿色创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加大企业的研发投入而促进企业绿色创新;同时,融资约束负向调节了绿色金融与企业绿色创新之间的关系。经过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以上结论仍然成立。此外,与非国有企业和中西部地区的企业相比,绿色金融对国有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更为显著。

    • 数字普惠金融助力共同富裕:路径非线性及区域异质性研究

      2024, 41(6):101-118.

      摘要 (1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创业活动、居民消费和技术创新等中介促进共同富裕,但在地域间存在异质性。研究发现:在东部地区,创业活动、居民消费和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均显著,而中部和西部地区只有创业活动和居民消费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并不显著;同时,三个中介中,居民消费的中介作用最大。此外,不论是全国还是东中西部各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在助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均呈现“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

    • >社会工作与社会治理
    • 零工经济下完善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护的路径探析

      2024, 41(6):119-129.

      摘要 (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22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占农民工总数的一半以上,长期在城市生活和工作,是从事零工经济的主要群体之一。以零工经济下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护为研究对象,分析零工经济的内涵与特征。采用调查研究法,对零工经济下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护现状进行梳理,并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用工模式“去劳动关系化”,就业安全性不足;就业形式“灵活多样化”,社会保障供给结构性失衡;用工平台就业“去中心化”,用工权益难以保障;组织建构工会困难,利益表达渠道不畅通四个方面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落实共享发展理念、实现共同富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零工经济用工模式、创新社会保险体系;维护社会保障权益、加大监管力度;强化用工平台责任、完善工会组织建设,创新维权服务方式。

    • 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失能情况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2018 CLHLS数据的分析

      2024, 41(6):130-141.

      摘要 (1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了解我国老年人失能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是预防老年人失能,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依据。因此,本研究基于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并利用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IADL)量表对老年人失能进行判定,同时采用SPSS27.0对该数据进行分析和假设检验以后获取研究结果,研究表明:(1)个体特征对我国老年人失能具有显著性影响;(2)生活习惯对我国老年人失能具有显著影响;(3)经济状况对我国老年人失能具有显著影响;(4)精神健康对我国老年人失能具有显著影响。有鉴于此,从老年人自身、家庭和社会角度出发采取相关健康干预措施,加强健康教育和宣传,形成良好的健康意识和生活习惯,持续关注老年人心理健康,提高家庭照护者的照护能力很有必要。此外,完善老年政策制度和社会支持体系,注重老年人经济帮扶,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失能风险。

    • 公共文化数字化视域下文化记忆机构数字文化资源融合研究——以“日本搜索”为例

      2024, 41(6):142-150.

      摘要 (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水平是我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重要任务。当前,我国文化机构的公共文化数字化存在数据流通不畅、整合不足的堵点痛点,解决公共数字文化资源的有效融合成为关键。2020年上线的“日本搜索”(Japan search)是日本政府从国家层面建设的文化专用搜索引擎,是推动公共文化数字化资源关联融合的典型案例。“日本搜索”旨在通过各个领域、地域的“数据联结机构”,在“典藏机构”和“日本搜索”之间实现多源异构资源融合,使用者通过“日本搜索”可以获取元数据并加以运用,使公共文化数字化数据得到有效循环利用。“日本搜索”在顶层设计、数据融合、机制建设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可为我国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实现资源融合提供借鉴,推动实现“文化数字化成果由人民共享”。

    • 《周易》中的言辞观

      2024, 41(6):151-157.

      摘要 (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周易》看来,言辞具有表情达意、引导人类行动、影响人类祸福的功能;因此,发言时一定要谨密慎重,心态应平和安易,最好能做到同心同德;所发言辞应遵循诚实可信、有事实根据、井然有序、辞正言顺、言约意丰、委婉含蓄而切中事理等准则。至于对言辞的接受,则应持守两个基本原则:一是应反复玩味、体悟;一是应虚心接纳,不可刚愎自用。

    • 白居易的偶作诗与唐宋诗学转型

      2024, 41(6):158-167.

      摘要 (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偶作诗作为一个特定的诗歌类型,定型于中唐时期。白居易是第一个大量创作偶作诗的诗人,他之所以创作数量如此庞大的偶作诗,除了受到了洪州禅“平常心是道”和“无事”的思想观念的影响以外,还受到他以作诗为生活方式的创作观念的影响。结合白居易和其他中唐时期诗人的偶作诗,可以发现其多以叙事手法表现诗人当下的闲适生活。除了以叙事性突出诗人的日常生活,注重表现哲学性和思辨性,它们还具有“重意”“戏作”和“内省”的特质。中唐到宋代偶作意识的变化,反映出了诗人身份和创作行为不断为古典诗人所重视的演变轨迹。

    • 米兰·昆德拉小说中的死亡叙事

      2024, 41(6):168-175.

      摘要 (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米兰·昆德拉的小说中,死亡叙事反复出现,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视阈。就叙事情节而言,昆氏的死亡叙事包括以死亡证明爱情、用死亡表达抗争、活人对待死人的态度等类型。与此同时,死亡叙事折射出了昆氏的死亡哲学观,其中主要包括死亡之轻、人之畏死以及对年龄与死亡关系的思考。此外,死亡叙事映射出了小说中人物的性格、展现了作者的叙事视角切换技巧、凸显了作品的反讽艺术,因而在昆氏小说的文本建构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日本《竹取物语》中的中国阴阳五行思想

      2024, 41(6):176-184.

      摘要 (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竹取物语》作为日本物语文学的鼻祖,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一直是国内外学界研究的热点。在有关阴阳五行思想对其影响的研究中,日本学者提出了卦象说、五材说,而中国学者几乎尚未涉及相关研究。本文将在此基础上,首先指出《竹取物语》是在平安时代阴阳文化盛行的背景下成书的,然后阐述并提出主人公辉月姬的出生、化身和人物关系所体现的阴阳五行思想,同时在日本学界提出的五个求婚故事的“五材说”的基础上,提出“五德说”。

快速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卷期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