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40(5):1-14.
摘要:生成式人工智能ChatGPT的诞生引发全球关注与热议,相关研究在近几个月内迎来爆发式增长,有必要对国内外有关ChatGPT的研究情况进行梳理,为未来研究指明方向。通过文献研读和主题分析法,在研读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取出ChatGPT的概念与技术特征、主要领域、人机关系、风险与对策等主题进行分析,把握国内外有关ChatGPT研究的主要议题与研究方向。有关ChatGPT的研究在短时间内取得了大量成果,研究主要集中在ChatGPT的技术特质与相关领域的应用与挑战,但也存在概念梳理不足、研究方法单一、理论深度不够、研究视角狭隘等诸多问题。未来相关研究应在丰富研究方法和理论视野的基础上,进一步聚焦ChatGPT对人的价值挑战、人机关系的重塑和知识生产的变革等议题上来。
2023, 40(5):15-30.
摘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是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的重点任务。论文首先界定了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的内涵,并根据其内涵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研究2011—2020年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分布动态、区域差异与空间收敛性。结果表明: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在空间上呈现出“东高、中西低”的阶梯状空间分布特征;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而区域间差异主要来源于东部-中部和东部-西部的地区差异;全国及各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在空间上无明显σ收敛特征,全国及各区域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表明各区域朝着自身稳定状态发展。最后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关于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提升的对策建议。
2023, 40(5):31-41.
摘要:针对新基建与物流业产业结构关系在实证研究上的不足,本文基于河南省2001—2019年的相关数据,构建新基建与物流业产业结构升级的指标体系,结合状态空间模型,通过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来分析新基建对物流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动态影响效应。结果显示:新基建是物流业产业结构升级的格兰杰原因,并且两者之间具有长期均衡关系。结合状态空间模型估计结果,可以看出新基建对物流业产业结构升级的弹性系数为正且呈倒“U”形,即新基建对物流业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对此,为了更好地发挥这种正向作用,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2023, 40(5):42-57.
摘要: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为了降低病毒传播风险,减轻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如何设计高效的人道主义供应链显得尤为重要。首先,从生活物资、医疗物资和疫苗三个维度,梳理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应急物资管理研究进展。其次,从路径规划、选址-运输两个方面,总结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灾害垃圾管理研究现状。再次,根据任务类别,剖析了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现状。最后,从顶层设计、应急物资、灾害垃圾、人力资源管理四个方面,给出了人道主义供应链管理未来的研究方向。结果表明: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人道主义供应链管理顶层设计、应急物资管理体系数字化转型升级路径、基于全局与多主体视角的灾害垃圾管理问题、基于多维度的社会力量管理问题都是未来值得研究的主题。
2023, 40(5):58-69.
摘要:基于多维度感知风险,调查中国公众的献血意愿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无偿献血者招募与保留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从公众对献血行为、心理、情境、制度、偏见、服务、宣传七个维度的感知风险入手,在问卷调查与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实证分析,解释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揭示不同特征中国公众献血意愿的差异,进而有针对性地制定无偿献血招募及保留措施,促进我国无偿献血事业可持续发展。
2023, 40(5):70-81.
摘要:在金融赋能农业产业发展的探索中形成了以农业产业组织为主导力量,金融全方位支持的生产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综合合作,“三位一体”综合合作是社会系统结构与行动者的认知和实践相互作用的结果。外在的法律规则、政策制度等制度性要素和经济诱因、社会网络、模仿创新等内在的技术性要求,共同形塑了“三位一体”综合合作的生成路径、演化空间与组织边界,以及实践发展需要克服的困境。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发展“三位一体”综合合作需要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构建不同农业经营服务主体紧密的联结机制、提升农业经营服务主体能力水平、推动为农服务资源聚集,更好地引领小农生产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更好地服务于农业强国建设。
2023, 40(5):82-100.
摘要:以中国2003—2019年持有A股上市公司股票为样本,基于投资组合视角研究机构投资者异质性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意愿受到投资组合影响,监督型机构投资者不会显著增加企业股价崩盘风险;相反,非监督型机构投资者会显著增加企业股价崩盘风险。影响机制检验显示,非监督型机构投资者通过增加信息不对称程度加剧了股价崩盘风险;进一步研究发现,相比于其他企业,非国有和公司治理水平低的企业中非监督型机构投资者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加剧作用更为显著。以投资组合为研究起点,探讨机构投资者异质性对股价崩盘风险的非对称影响,为证监会引导机构投资者积极参与治理、降低股价崩盘风险提供理论依据。
2023, 40(5):101-111.
摘要:基于2015—2018年我国跨国制造业320家上市企业的微观数据,采用双边随机前沿模型分别测算了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的激励效应、抑制效应与净效应。结果表明: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是其激励效应与抑制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最终会导致企业创新水平负向偏离前沿创新水平;从分位数的角度来看,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政府补贴会抑制其创新水平的提升,但部分企业仍能更多地受益于政府补贴的激励效应;从时间分布与地区差异的角度来看,政府补贴的净效应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且东部地区的抑制效应高于中西部地区。
2023, 40(5):112-123.
摘要:综合考虑农村“新农保”参保观与消费观,根据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分析试点区域“新农保”参保对农民消费家用小汽车、电脑、摩托车等耐用品的影响。实证发现,“新农保”对农民消费电脑、摩托车促进作用显著,但对消费家用小汽车作用不显著。相较于超前消费观念,即期消费观念更能促进农民消费耐用品。“新农保”在东部地区的消费促进效应与全国相比差异较大,在中部、西部地区的效应趋同。应根据“新农保”的消费区域促进效应,因时制宜地充分发挥其对促进农民消费耐用品的作用,不断提高农民耐用品消费等级。
2023, 40(5):124-137.
摘要:随着经济环境的复杂化和组织环境的动态化,领导者们在组织顶端运筹帷幄的管理行为难以得到更多的认可,领导风格迫切需要调整与改变。由此,谦卑型领导作为一种新的“自下而上”的领导方式被提出,逐渐得到更多学者的关注与研究。本文通过查询整理谦卑型领导的相关文献,首先对谦卑型领导的内涵、维度及测量进行系统梳理,其次与其他“自下而上”的领导理论,如服务型领导、真诚型领导、变革型领导和魅力型领导进行对比,分析相似领导理论的异同之处,进而从组织、团队、员工三个层面分析谦卑型领导研究现状,最后对谦卑型领导的研究进行结论述评及展望,以期能为谦卑型领导未来的研究和实践带来一定的启示。
2023, 40(5):138-149.
摘要:随着服务型政府建设工作的日益推进,基层公务员的工作内容和范畴发生了深刻变化,压力问题日益凸显,这些变化对公务员工作满意度产生了一系列影响。同时,逐渐趋于年轻化的基层公务员群体受领导者行为风格影响颇深,领导风格的介入是否会改变工作压力与工作满意度间的传统关系值得深思与探讨。通过访谈、实地考察和问卷调研的方式,以安徽省217名基层公务员为样本,选取植根于中国本土文化家长式领导中的仁慈领导与威权领导两个维度,探讨双元工作压力与二维领导方式及其交互效应对基层公务员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挑战性工作压力与威权领导间的交互效应和与仁慈领导间的交互效应分别对基层公务员工作满意度具有显著的负向和正向影响;阻碍性工作压力与威权领导间的交互效应和与仁慈领导间的交互效应对基层公务员工作满意度分别具有显著的正向和负向影响。
2023, 40(5):150-162.
摘要:基于2013—2017年中国上市对外投资企业的面板数据,探究女性高管参与对企业对外投资速度、对外投资质量影响的内在机制与效应差异,同时检验了制度距离、高管综合资本等内外情景因素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女性高管参与会抑制企业对外投资速度的提升,但对企业对外投资质量的改善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女性高管参与对企业对外投资的影响效应存在层级差异,制度距离因素的引入会削弱女性高管参与对企业对外投资质量的积极作用,企业高管综合资本对女性高管参与效应的调整作用不显著。该结论为企业在转型时期的人力资源配置优化与战略衔接提供了实证依据。
2023, 40(5):163-171.
摘要:智媒时代探索发展新闻付费业务是报媒集团提升新闻质量和运营水平的有益方向,本文认为厘清和平衡免费内容和付费内容的关系是发展付费业务过程中的关键。文章将该问题置于生物学的“共生”理论框架内进行讨论。首先从职责功能、内容形态、竞合关系三个层面阐释了新闻付费、免费内容的共生逻辑;其次以付费墙发展历程为例,将其梳理概括为付费与免费内容从“偏利型”共生向“互惠型”共生关系的转变过程,并从中概括出反向演化、螺旋演化模式;最后侧重于“互惠型共生”发展方向,从技术、受众、政策等提出我国报业发展付费业务的建议。
2023, 40(5):172-180.
摘要:现代性与现代性危机都是必须要面对的:消费主义盛行、价值理性失落、个体无意义感不断滋生,青年主体在“假装活在1980—2000年”等类似的豆瓣小组和虚拟空间中恣意地怀旧,但这种行为和价值观的本质是抵抗吗?本研究通过参与式观察和虚拟民族志的方法开展线上田野调查,在对个体言论和社群整体予以深入考察后指出:青年主体呈现出对时空压缩的回避、对工具理性的反抗等反现代性特征,更倾向于是一种本能防御而非有意抗争,他们逃离现实而实际上又深陷于现实,这使得现代性危机无处不在。青年人的“无力感”可以理解,但一味用“怀旧”替代“求新”的价值取向值得警惕。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邮编:400067 传真:(023)62768460
电话:(023)62769249 E-mail:xb@ctbu.edu.cn
网站版权所有: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