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第37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思想政治与法学
    • 文化与价值的对视及其意义*

      2020, 37(2):1-8.

      摘要 (39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价值是一种文化现象,文化又是一种价值现象。文化是价值生成的根基和土壤,价值是文化的核心和本质。二者相伴而生,内在统一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实践。伴随全球化进程,各民族国家文化一方面深度融合,另一方面又冲突不断。多种因素聚合,使得“人类主体”及其相应的全球性价值问题日益凸显。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论为理论逻辑,立足当代中国与世界文化与价值发展的实践逻辑,剖析文化与价值的对视,既有助于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兴盛,又助益于以人类为最高价值主体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内蕴的共同价值的建构。

    • >经济研究
    • 货币的形态:从实物货币到密码货币*

      2020, 37(2):9-22.

      摘要 (41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能使货币更加便捷、安全和低成本的新技术会催生出人们更愿使用的新货币形态。伴随计算机、互联网、密码学等技术进步,出现了数字货币、虚拟货币、密码货币等诸多新货币形态,相关概念的界定非常模糊,引起一些混乱。本文结合逻辑关系与历史发展,从实物货币和记账货币开始,梳理了货币形态的演化,重点分析了新出现的密码货币。对这些货币形态做出了明晰的概念界定,理清了相互关系。

    •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主要产茶国茶叶出口竞争力比较——基于显示性指标的研究

      2020, 37(2):23-30.

      摘要 (64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国是世界上的主要茶叶出口国也是茶叶消费大国,中国的茶叶贸易对世界茶叶贸易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一带一路”框架下研究中国与沿线主要产茶园茶叶出口竞争力提升具备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通过对“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沿线主要产茶国出口竞争力指标分析,指出中国茶叶出口相比“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茶叶出口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提升中国茶叶出口竞争力的对策建议,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倡议。

    • 经济学人对中欧班列发展及影响的判断*

      2020, 37(2):31-43.

      摘要 (36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19年5月《中国经济学人》杂志围绕中欧班列对“一带一路”倡议建设、中—欧亚国际贸易发展、跨境电商发展以及我国产业升级四个方面的影响对经济学人展开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多数经济学人认为:首先,中欧班列与“一带一路”倡议能够形成良好互促关系,但沿线国家间安全信任度低是制约这种关系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其次,中欧班列对我国(尤其是大西北地区)国际贸易总量有净增长效应,利于改善中欧贸易失衡,但这也面临通关效率低下及由欧洲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管制所导致的回程率低等问题的困扰;再次,运输成本低廉的中欧班列为跨境电商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其运输时间较长影响了其促进作用的发挥;最后,中欧班列虽然能够通过优化产业布局促进我国(尤其是西部地区)产业升级,但也存在对高技术产业带动作用小及由班列恶性竞争对产业技术创新资源挤出等问题。

    • 分类环境规制与绿色经济效率——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空间溢出分析*

      2020, 37(2):44-53.

      摘要 (51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创新补偿论”与“遵循成本论”悖论下,提出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具有差异化的影响。利用随机前沿函数测度2000—2016年中国省际面板绿色经济效率基础上,采用空间杜宾模型估计不同类型环境规制对绿色经济效率在地理与经济两种权重矩阵下差异化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不同类型的环境规制对绿色经济效率影响存在差异,由高到低依次为行政型、市场型与公众参与型;环境规制基于地理或经济的间接效应远高于其直接影响;区别于其他两类环境规制地理与经济联系省份间均为正向的直接效应与空间溢出,行政型环境规制对地理相邻地区存在正向溢出效应,而对经济迥异地区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为负。

    • >管理论丛
    • 邻避运动演化的涌现机理及其仿真:基于SD模型*

      2020, 37(2):54-64.

      摘要 (40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邻避运动是环境社会冲突的重要形式,蕴含着升级为环境群体性事件的社会风险。邻避运动的演变诱因与演进路径的复杂性,使得邻避运动到环境群体性事件的转化过程依然缺乏一个有力的解释框架。基于涌现理论,构建邻避运动演化的复杂系统科学SD模型,揭示邻避运动的涌现机理及其向“环境群体性事件”转化的内在逻辑、演进路径。邻避运动的涌现生成是系统生成主体、内在生成机制、外在生成机制相互之间多层次叠加的复杂作用过程,并在突破自组织临界态后即可升级为环境群体性事件;相关事件的仿真表明,防治环境群体性事件,要控制邻避运动的临界范围,强化信息披露,优化互联网生态。

    • 创业网络规模与质量对创业资源获取的影响——基于创业阶段的分析*

      2020, 37(2):65-74.

      摘要 (38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创业网络是由与创业过程中创业者或新创企业发生联系的不同主体构成的社会网络,包括创业者个体网络和组织间网络两个层面。创业网络规模和质量对创业者创业活动具有直接重要影响,这种影响主要通过对创业资源获取渠道与机会的作用发生。通过回顾国内外创业网络及创业资源获取方面的研究文献,从创业阶段划分视角分析创业网络规模和质量对创业资源获取的影响机制,并以蒙牛的案例进行实证分析,最后提出了对策建议。

    • 企业反贿赂内部审计的主观动因研究——基于世茂集团的案例分析*

      2020, 37(2):75-86.

      摘要 (38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十八大”以来我国反腐败力度空前加强,与之相对应的是在经济领域严厉打击商业贿赂犯罪行为。商业贿赂的治理监管需要企业内外部形成合力,企业对商业贿赂内部治理的重要手段是内部审计。房地产行业通常被认为是商业贿赂的重灾区,本文以房地产上市公司世茂集团作为案例对象,检验企业是否有通过内部审计治理商业贿赂的主观意愿。研究发现:当员工的受贿行为严重危害公司利益时,会使得企业重视对商业受贿的内部审计,特别是大公司代理成本更高反受贿动机更强烈,代理理论可以解释企业反贿赂内部审计的根本动因。企业对合法与成功的追求也会形成声誉上的“软约束”从而增强企业反贿赂内部审计的动机,制度同构理论提供了辅助解释。文章最后讨论了如何强化企业反商业行贿的审计动因。

    • >社会工作与社会治理
    • 中等城市周边农村社会治理:多维困境与复合治理——以川南L市S区为例*

      2020, 37(2):87-99.

      摘要 (40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现代化的农村社会治理在主体、客体、方式、空间、价值维度上面既具有社会治理的一般性内涵,也有自己的特殊性表现。中等城市周边农村的传统社会结构正在面临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冲击与解构,基层社会治理面临多维困境。中等城市周边农村社会治理在整个农村社会治理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与现实性。以川南L市S区为例,这些困境主要表现为:治理主体维度的农民分散性流动与组织力量薄弱;治理客体维度的矛盾分布多领域与内容的复杂化;治理方式维度的制度功能弱化与行政色彩浓厚;治理空间维度的村庄边界模糊与社区形态变化。该区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企业这一社会资本优势,探索出了“双主体培育、合作共治、合作共建、网络治理”的“村企共建”的复合治理路径。这一路径虽然在该区取得了一定治理效能,但在实践中还应逐步完善,才能更好地把当地农村社会治理引向一条善治之路。

    • 个人治疗与结构变革:保守与批判理论视野下的社会工作实践*

      2020, 37(2):100-108.

      摘要 (47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社会工作是科学理论指导下的助人活动,指导理论的差异显著影响了社会工作的介入视角。具体而言,保守理论倾向于将案主的问题归因于个性、心理、意志等个体层面,并运用行为矫正、心理疏导等方法实现个人治疗;批判理论则是将案主的困境归咎于社会结构,并提倡采取社会行动等宏观方法,推动结构变革。虽然二者都在社会工作领域得到了应用,但以心理学等保守理论为基础的个人治疗,始终占据专业主导地位,批判理论指导下的社会变革被边缘化。原因在于,心理学等微观理论易于操作,可以将抽象的理论观点转化为具体的治疗模式,继而容易被社会工作所吸收;同时,保守理论个体化的归因理念与西方自由主义、个人主义的主流意识形态相符,所以得到了统治阶层的支持

    • >思想政治与法学
    • 新中国成立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与实践研究*

      2020, 37(2):109-117.

      摘要 (38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代领导集体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为指导,根据不同时期国内外形势,探索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并进行了积极实践。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经历了一个不断深化的历史过程,从植树造林到环境保护为基本国策、从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到可持续发展、从可持续发展到科学发展、从科学发展再到绿色发展。本文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位、建设内容、途径方式三个方面重点阐述了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发展与实践所取得的成就。

    • 农地三权分置的法理阐释和制度重塑*

      2020, 37(2):118-127.

      摘要 (42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三权分置政策的推进,适时的立法跟进成为必要。将政策上升为法律,需遵循法律体系内在逻辑,不能直接照搬政策术语。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内涵来看,其并不包含承包权,故对三权分置的法律解读不应是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分解为承包权和经营权。从大陆法系所有权弹力性及“母子权利”结构出发,三权分置的法权结构应为农村集体在集体土地所有权上为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设定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承包经营权人在土地承包经营权上为其他农业经营主体设定土地经营权。为实现“加快农村土地的流转,以实现适度规模经营”的三权分置目标,同时从法律体系自身逻辑出发,土地经营权应当被定性为物权。

    • >文史哲研究
    • 1961年到1990年英国性别歧视现象的历时研究-----基于语料库的探索*

      2020, 37(2):128-140.

      摘要 (53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语言习俗作为反映社会文化的有效载体,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揭示社会对女性的性别歧视现象。本文沿用1999年Biber 等人采用的语料库性别词汇分析方法,选取英国1961年LOB及1990年ICE-GB两个语料库,通过对比分析对两个时间节点的性别词汇,从三方面(性别特指词汇参数、双重性别词汇参数及特殊性别词的文本分析)研究1961年到1990年英国社会中女性地位的变化并探索此变化是否与在英国盛行的女权运动有关。结果发现,相较1961年,1990年阴性词汇及双性别词汇分别使用频率增多,特表女权的新兴词汇出现,侧面印证英国女性性别歧视现象可能减轻或至少女性得到更多的关注。但同时,社会对女性权益的态度可能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

快速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卷期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