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36(2):1-6.
摘要:“互联网+”的核心是以平台模式满足消费者复杂多变的个性化需求,而智能手机作为互联网技术与消费者的交汇点和落脚点,能够推动现有的“现金现货现场”零售旧模式变革,促进居民生活、购物、娱乐、社交、体验的一体化消费升级,其影响主要体现在消费习惯、消费场景、消费体验、参与方式、购物信息和售后服务等六大方面的颠覆性变化,而作用路径主要包括:服务/商品定制化、购物社交化、平台生活化、消费移动化和渠道线上化。同时,文章注意到智能手机普及过程中存在信息不对称、维权困难、手机成瘾、认知障碍和信息安全等挑战。因此,只有客观理性地分析智能手机普及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才能把握好“互联网+”浪潮下的商业机会。
2019, 36(2):7-12.
摘要:财政政策是政府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采用2009—2015年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面板数据,引入门槛回归模型,探讨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绩效与创新资金投入的财政政策门槛效应。结果表明,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研发阶段和成果商业化阶段都存在着财政政策门槛效应,且随着门槛值的增大,创新投入对于创新绩效的激励效果越大。最后,提出了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绩效的政策建议。
2019, 36(2):13-21.
摘要:充分的流动性是国债市场有效运行的基本前提。随着近年来我国国债预发行制度的试行,国债期货的上市,少有文献专门对新环境下的流动性进行检验和研究。本文先从理论上界定流动性的概念、分析其维度特征和测度指标的设计思路,然后在此基础上设计测度流动性的三维指标和弹性指标,检验我国国债市场流动性,并采用非参数检验的方法检验相关性。通过实证研究得出我国交易所市场流动性明显不足,银行间市场上做市商对流动性敏感度不高的结论。最后本文基于实证分析结果从多个视角提出完善流动性的政策建议。
2019, 36(2):22-28.
摘要:本文利用1997—2017年我国出口企业对欧盟出口额的时间序列数据,基于拓展的贸易引力模型,实证分析欧盟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的影响。结果表明: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此外,进口国GDP、研发支出、年平均汇率、欧元区CPI等均对我国出口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最后,针对我国如何应对国际TBT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2019, 36(2):29-39.
摘要:选取1999—2015年全国31个省域农业投入、产出面板数据,运用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方法测算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分解情况,并针对收敛性问题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源于技术进步,规模效率降低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纯技术效率无明显影响;(2)未考虑农业碳排放会高估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导致评价偏误;(3)考虑农业碳排放情况下,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呈现东、中、西、东北部依次递减趋势;(4)全国及各区域无明显σ收敛特征,全国层面及东北地区存在绝对β收敛现象,全国及东、中、西、东北地区均存在显著条件β收敛,表明各省域朝着自身稳定状态发展,而省域间“追赶效应”不明显。据此认为农业要走绿色技术创新及区域协调发展道路。
2019, 36(2):40-47.
摘要:本文选取东部城市北京和西部城市重庆作为研究对象,借助旅游收入、旅游收入依存度、旅游贡献率、旅游业拉动率、旅游需求收入弹性、旅游业对社会就业的贡献、旅游业对外汇收入的贡献七个指标,研究对比两个城市旅游业对本地经济发展贡献度。研究表明,相对于快速发展期的重庆,已经进入成熟期的北京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更大;北京急需产业转型以促进北京旅游业的再次快速发展,重庆可以大力借助旅游业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和就业,促进经济发展。
2019, 36(2):48-55.
摘要:本文以沪深两市131家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基于高管团队断层的视角深入探究了动态竞争行为如何影响企业绩效的问题。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动态竞争行为的多样性程度与企业绩效之间存在倒U形曲线关系;高管团队信息相关断层会增强竞争行为多样性对企业绩效的正向影响,社会分类断层会减弱竞争行为多样性对企业绩效的正向影响。
2019, 36(2):56-63.
摘要:源于中国本土的威客模式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形式,但由于缺乏对威客模式基础理论探讨,影响了研究的深入与应用。本文以威客模式的内涵为出发点,从威客、威客平台、任务发布者三方参与者的角度,分析威客模式基本特征,并通过对国内外13个典型案例进行实证评估,验证威客模式八大基本特征的有效性;并探讨在双创政策引领下,威客模式未来的发展趋势
2019, 36(2):64-70.
摘要:我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和发展的现实问题,迫切需要理论界和实务界从组织管理层面去寻找纾困之道,所以本研究假设和验证社会工作组织主管的赋权领导是社会工作者心理资本的影响源泉。验证假设的研究工作邀请16家社会工作机构110名社会工作者参加,回收104份问卷,其中92份有效。调查数据多重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赋权领导对心理资本的因果关系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支持研究假设。研究发现在丰富相关理论的同时,也从微观层面为社会工作组织及有关行政部门有效解决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进程中困境提供了重要参考。
2019, 36(2):71-77.
摘要:在英美两国,社会工作的发展路径是从职业到专业;而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则呈现出从专业到职业的特点,这两种发展路径根植于不同的福利传统及历史背景。对于英美国家来说,在从职业到专业的社会工作发展路径中,社会工作的社会认可度相对较高,专业权威性强及独立性较高;而对于中国来说,从专业到职业的社会工作发展路径,则呈现社会工作独立性不强、社会认可度低、专业水平不高等特点。借鉴英美两国社会工作发展的路径,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目前正在实现专业化和职业化并举,需要政府、社会工作者、高校相互合作推动社会工作发展。
2019, 36(2):78-82.
摘要:社会福利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环节。对社会福利范围的认识,应当以人的需要为基础。对人的各方面需要的满足,应在社会公平的前提下实现最大化。社会福利的内容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物质层面的社会福利,应保证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福利分配的公平,同时不限于政府独揽,实现福利制度体系化、整体化。社会福利对人的精神需要的关注,应以人们的主观评价作为标准。国家在社会福利的精神层面应侧重提供精神生活所必需的外部条件,而不能介入精神生活本身。
2019, 36(2):83-88.
摘要:在全球化与经济新常态形势下,社会矛盾与冲突进一步复杂化与尖锐化,社会治理的难度日益增强,越来越需要发挥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治理的优势。尤其是积极应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产生的各种矛盾与冲突,要在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下推进政府“统管”向政府“治理”转型,建构一种协同治理体制格局。作为一种体现“官民共治”之善治精神的治理形式,协同治理是未来治理创新的战略选择。
2019, 36(2):89-94.
摘要:新加坡的基层社会组织是以新加坡独特的政府主导的社区治理模式为制度环境而生成的。新加坡的社区形成过程、人民行动党对基层社会组织的重视、新加坡的社会状况、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与民主意识的增强都是新加坡基层社会组织生成的重要条件。新加坡与我国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通过分析借鉴新加坡基层社会组织的生成机制的先进经验,有利于我国培育发展基层社会组织,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2019, 36(2):95-101.
摘要:抗日战争时期,期刊是与广播、报纸并列的重要专业媒体,承担着引导舆论、凝聚民心、团结抗战、共御外侮的历史使命。本文以抗战大后方所涵盖的重庆、成都、桂林、昆明、贵阳等地出版的期刊为研究对象,从期刊的宏观概况、物理形态、文本内容和历史价值四个方面着手,对其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宏观立体的综合研究,从而揭示其包罗万象的文献价值、珍稀宝贵的档案价值和不可再生的文物价值。
2019, 36(2):102-109.
摘要:针对人口发展的新特征、新问题,中国政府提出了“全面二孩”政策。政策一经出台迅速引发了中外媒体与民众的广泛关注。本文选取《人民日报》和《纽约时报》关于“全面二孩”政策的报道作为研究对象,对报道力度、报道体裁、报道议题、关键词描述、消息源等内容进行分析,同时总结了中外媒体在“全面二孩”政策报道中的特点,希望能对中国今后的政策报道有所启发。
2019, 36(2):110-115.
摘要:施勒格尔从理论与创作两方面彻底打破了古典主义的体裁规范,确定了小说,尤其是长篇小说的文体地位。他认为小说是一部浪漫的书,是唯一能与古典悲剧媲美的现代文学体裁。施勒格尔在歌德的《威廉·迈斯特》中发现了能契合他小说理想的新形式与新结构。施勒格尔的小说《卢琴德》被视为浪漫派最大胆的小说实验,小说从实践上深化了施勒格尔对小说的理论思考。
2019, 36(2):116-121.
摘要:作为翻译研究文化学派的代表人物,苏珊·巴斯奈特一直很重视翻译史的研究,其独特的描述性眼光和文化研究视野,使翻译史研究摆脱了机械教条式的分期研究模式,把研究者的目光从翻译过程本身投射到与翻译有关的文化、社会、政治等因素和领域上来。文章从翻译史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意义三个方面对巴斯奈特翻译史观进行了剖析,揭示了巴斯奈特翻译史研究的文化视角及启示意义。
2019, 36(2):122-128.
摘要:在全球化日益加快、文化多元共存的语境下,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成为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对外宣传的目的是让外国受众准确理解原文的信息,以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鉴于此,在翻译实践中,应遵循外宣翻译“三原则”,以英语目的语为归依,使受众能够理解并接受译文,同时最大限度地保留中国文化和政治话语特色。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邮编:400067 传真:(023)62768460
电话:(023)62769249 E-mail:xb@ctbu.edu.cn
网站版权所有: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