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第34卷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 强化问责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举措

      2017, 34(6):1-6.

      摘要 (734) HTML (0) PDF 1.09 M (5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共中央颁布的《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是聚焦全面从严治党的首部党内问责法规,在党的建设历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利器,厚植党的执政基础的战略举措。贯彻落实问责条例,充分释放强化问责的制度优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唤醒责任意识,增强担当精神,肩负起管党治党责任,以强有力的问责督促责任落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 中共视野下的“大后方”考释

      2017, 34(6):7-15.

      摘要 (1244) HTML (0) PDF 1.13 M (6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抗战大后方”(简称“大后方”)是指全面抗战时期以重庆为中心的西南、西北地区,是第二次国共合作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重要的地域依托。中共视野下的“大后方”是地域与政治概念的交集,具有强调国民党统治区域的完整性,突出国共两党政治差异性,强调西南尤其是四川的重要性等特点,包含了地域、政治、军事等丰富内容。大后方对于中共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既是中国抵御日军入侵的最后战略基地,也是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败的关键所在,是中共除抗日根据地之外最为重要的活动舞台。

    • >经济研究
    • 国企高管政治晋升预期与非效率投资——引入内外部监督机制

      2017, 34(6):16-27.

      摘要 (688) HTML (0) PDF 1.14 M (4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以2010—2014年度沪深两市A股国有企业为样本数据,研究国企高管政治晋升预期与非效率投资的关系,并将作为内部监督机制的内部控制以及国家层面的外部监督机制反腐治理纳入研究框架,进一步研究内外部监督机制下,政治晋升预期与非效率投资分别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在国有企业中,高管政治晋升预期能有效抑制高管非效率投资行为;在内控控制质量较低时,高管政治晋升预期对非效率投资行为的抑制作用更为显著;对比反腐风暴前后的回归结果,亦发现反腐风暴后,高管政治晋升预期对非效率投资行为的抑制作用得到加强。此结论对国企建立显性与隐性激励相结合的多方面激励机制以及完善企业内外监督机制具有一定政策建议。

    • 婚姻挤压、民生支出与强奸犯罪

      2017, 34(6):28-34.

      摘要 (482) HTML (0) PDF 1.15 M (3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首次从理论上同时考察了婚姻挤压对强奸犯罪的诱发效应,民生支出对强奸犯罪的抑制效应,并采用1990—2012年时间序列数据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婚姻挤压、民生支出与强奸犯罪具有协整关系,具体地说,当婚姻挤压上升1%,强奸犯罪增长0.004%;民生支出上升1%,强奸犯罪减少2.43%。(2)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还显示,从长期来看,婚姻挤压对强奸犯罪的诱发效应实则有限,民生支出对强奸犯罪的抑制效应却更大和持久。上述发现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一方面,政府要多措并举,更加综合有效地治理出生性别比失衡问题;另一方面,改善民生比单纯治理出生性别比失衡更有效,政府应及时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持续扩大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

    • 劳动力成本与制造业创新效率——基于首轮“民工荒”后省级层面的经验分析

      2017, 34(6):35-45.

      摘要 (769) HTML (0) PDF 1.21 M (7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模型,基于首轮“民工荒”后省级层面的制造业面板数据,在考虑创新投入产出时滞的情况下,测算了中国30个省份首轮“民工荒”后制造业的创新效率,并分析了劳动力成本对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1. 2004年首轮“民工荒”后,中国各省份劳动力成本迅速攀升,这在客观上对制造业创新效率提升构成了积极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存在明显的时滞,时滞大约为3年。2.总体上,中国制造业创新效率整体均值为0.4987,存在50%左右的效率损失,地区创新效率存在显著差异,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仍然客观存在。3. 劳动力成本与人力资本、国有化比重的交互项对创新效率存在一定的间接影响,这种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劳动力成本与企业规模对创新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此外,外商投资比重、市场竞争度对创新效率的影响也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

    • >管理论丛
    • 系统评价提升个体创造力的领导行为

      2017, 34(6):46-54.

      摘要 (619) HTML (0) PDF 1.16 M (5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领导行为是影响个体创造力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当前研究者在领导行为分类上缺乏共识,制约理论发展且困惑实务操作。所以,本研究系统评价相关的实证研究工作,内容分析对个体创造力有效应的领导行为,进行合理分类和科学界定。研究发现包括:影响个体创造力的领导行为有8种:支持帮助、激励动机、树立理想、启迪智慧、赋予权力、发展技能、认可成绩、咨询意见;这8种行为能够进一步提炼归纳四类行为:授权、支持、激励、发展。研究发现为指导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理论发展奠定了基础。

    • 深度体验视角下的景区产品评价体系构建及实证研究——以重庆武隆喀斯特世界遗产景区为例

      2017, 34(6):55-61.

      摘要 (597) HTML (0) PDF 1.12 M (5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旅游者对景区旅游产品评价多从硬件建设和软件服务入手,但从深度体验视角,真正影响旅游满意的只有旅游产品的核心价值。旅游者对旅游产品核心价值评价可从可感知、可理解和可参与(体验“三性”)三个层次进行。可感知是旅游者感知景区产品的方式和内容,它是深度体验的先导和基础,呈现出首映效应特点;可理解是旅游者对景区产品的融入性感知,是深度体验的第二进程,呈现递进性特点;可参与是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融合性感知, 是深度体验的最高境界,呈现同一性特征。

    • >社会工作与社会治理
    • 当前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之理性审视

      2017, 34(6):62-69.

      摘要 (621) HTML (0) PDF 1.11 M (6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首要的是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新常态下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对改革发展全局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并对准确把握新常态下社会治理现代化的丰富内涵有着重要意义。在当前,我国基层治理出面临来自执政党自身方面(治理主体)、施政主体——政府、新兴媒体治理层面等方面的挑战。在新常态下要强化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城乡基层社会治理机制方面的构建理念。要明晰城乡基层社会治理机制、治理要素结构和推进路径,推动基层政府的自身建设,提升行政治理能力;同时要突出前沿研究,坚持问题导向。提升我国基层社会现代化治理能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提供稳定的社会基础。

    • 不同流动形式下流动人口生活满意度差异研究

      2017, 34(6):70-76.

      摘要 (542) HTML (0) PDF 1.15 M (8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家庭化流动已逐渐成为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模式。本文利用8个城市15998个样本,运用序次Logistic回归模型研究发现,不同流动形式下流动人口生活满意度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家人随同流动可以显著提高流动人口生活满意度。影响非个体流动群体生活满意度的因素远多于个体流动群体,家庭消费率、居住社区和社会融入等因素成为影响不同流动群体生活满意度的重要因素。

    • “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女性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17, 34(6):77-81.

      摘要 (693) HTML (0) PDF 1.06 M (11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女性社会保障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女性权益的保护,对促进女性发展、推动男女平等的实现以及推动社会进步、构建和谐家庭具有重要意义。全面二孩政策背景下,女性社会保障面临新的挑战与问题,如何积极有效应对,不仅关系到生育政策的顺利实施,更关系到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

    • >传媒与出版
    • 术期刊微信公众号传播力研究——基于《图书情报工作》的实证分析

      2017, 34(6):82-86.

      摘要 (694) HTML (0) PDF 1.10 M (11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传播力为研究对象,探求其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为提升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传播力提供参考价值。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使用三角模糊数对指标赋权,构建出传播力模型,明确了指标的取值方法,并选取《图书情报工作》进行实证分析。实证分析验证了评价指标、模型及指标取值的有效性,发现《图书情报工作》微信公众号传播力表现一般。该结果既有共因,也有特因;这些问题也是学术期刊提升其微信公众号传播力的关键之处。

    • 当前全民阅读的现状及其推广路径

      2017, 34(6):87-90.

      摘要 (582) HTML (0) PDF 1.06 M (6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国始于1997年的全民阅读活动迄今已取得明显成效。但综观全国,各地对全民阅读的重视程度不一,区域性发展也不尽相同,同时存在着碎片化阅读倾向明显、功利性阅读方式盛行、娱乐化阅读现象突出等明显的问题。其解决方案应从加强政府对全民阅读的扶持、优化网络阅读环境、适当借助名人效应、发挥图书馆的作用等几个方面作出努力,最终实现“书香中国”的奋斗目标和理想蓝图。

    • >文史哲研究
    • 卡勒德·胡赛尼国内外研究评述与展望

      2017, 34(6):91-95.

      摘要 (488) HTML (0) PDF 1.09 M (7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作为21世纪最具影响力的阿富汗裔美国作家,胡赛尼因对阿富汗社会的细致刻画和深情书写而蜚声国际,其作品视角独特、语言质朴、题材敏感、启示深远,并由此引发国内外学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国外学界对胡赛尼作品研究呈多元化趋势,而国内研究则局限于对现有国外研究的进一步阐释。本文提出应重视胡赛尼作品在后“9·11”背景下跨民族、跨地域、跨语言的移民文学属性、揭示其独特的文化桥梁功能与影响力、并加强胡赛尼研究的中国化与原创性进程。

    • 数与混沌——以麦卡锡西南部小说中的数三为例

      2017, 34(6):96-102.

      摘要 (574) HTML (0) PDF 1.11 M (4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作为世界的一种呈现方式,数有语言、文化、符号等多重属性。数文化中倍受重视的数三,更是以其神秘性、神圣性及其与当代混沌学的多方联系,得到了当代美国小说家科麦克·麦卡锡的青睐。在麦卡锡的西南部小说中,数三经常出现,不仅为麦卡锡的小说叙事增添了数文化的神秘魅力,更使麦卡锡的小说有了当代混沌学的内涵与思维特点。

    • 乔治·赫伯特玄学诗歌的巴罗克风格研究

      2017, 34(6):103-108.

      摘要 (673) HTML (0) PDF 1.08 M (7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17世纪英国玄学诗歌属于巴罗克文学范畴,是英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英国玄学诗歌的思想内涵、艺术风格的研究对于丰富英国巴罗克文学、促进英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传播具有重要意义。乔治·赫伯特是英国玄学派诗歌的重要代表,以宗教抒情诗歌的创作而著称。在巴罗克文化语境下考察赫伯特的艺术风格和诗学思想有助于全面、多维度理解赫伯特的诗歌内涵与独特艺术魅力,对整个英国巴罗克文化的把握也具有重要作用。

    • 胡庚申“生态翻译学”的方法论特征及其意义

      2017, 34(6):109-114.

      摘要 (2066) HTML (0) PDF 1.09 M (7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生态翻译学在翻译理论研究的整体推进中显示出越来越明显的贯通融合性。它以生态学作为翻译学理论研究的基础和前提,确立了生态思维与翻译活动之间的有效契合,并通过生态取向的整体主义方法为翻译活动提供一种新思路,它所独有的生态范式和生态结构,赋予翻译活动整体的研究视野,这使它与传统翻译学形成鲜明对比,为当代翻译学的理论建构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方法和路向。

    •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影视翻译研究可视化分析(1997-2016)

      2017, 34(6):115-121.

      摘要 (669) HTML (0) PDF 1.37 M (9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研究以CNKI期刊数据库中1997至2016年间关于影视翻译研究的论文为数据来源,运用CiteSpaceV软件的科学知识图谱,进行国内影视翻译研究可视化分析。通过考察影视翻译研究的发文数量、论文发表载体、主要研究领域、高频关键词和高产作者(机构)等,作者梳理了国内影视翻译研究的发展脉络与现状。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影视翻译研究在经历了一段“升温”后,正在呈现“降温”趋势,研究焦点集中在热映外国影视作品的字幕汉译。文章进而提出了影视翻译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以期为我国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启示。

    • 应用文作者的“三度”

      2017, 34(6):122-128.

      摘要 (457) HTML (0) PDF 1.09 M (3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应用文写作也在不断地发展创新,这就对应用文写作者的必备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与时代同步的写作者,应当具备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厚度”;具备对国家政治背景,国际环境等过去与时政的“深度”;具备知识、文学修养、科学文化知识的“广度”。同时具备“三度”的写作者,才能与时代同发展,共进步。

快速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卷期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