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33(2):1-7.
摘要:本文对390家中国制造型企业技能人才的招聘信息进行内容分析,结果发现,中国制造业技能人才需求有四个特征:一是制造型企业对技能人才要求层次普遍较低,基本资历要求不高;二是吃苦耐劳、设备操作管理能力等基本素养成为制造型企业主要的人才素质需求;三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技能人才需求相对较大成为新趋势;四是民营性质及中小型规模制造型企业对技能人才需求突出。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大力提升制造业科技含量、加大技能人才培训力度、积极引导技能人才投身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提高民营中小规模制造型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质量四条有针对性的建议。
2016, 33(2):8-14.
摘要:本文基于2008—2012年中国285个地级市的数据,运用双边随机前沿模型测算了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前沿水平以及实际水平相对前沿水平的偏离程度。结果发现,下偏效应大于上偏效应,即中国城市化进程整体表现为滞后,并且发现投资作用和政府作用在影响城市化进程中的表现为负向,另外城市化进程也表现出地区间的不平衡。最后根据本文的发现,提出相应的建议。
2016, 33(2):15-23.
摘要:本文根据相关理论及中国现实情况构建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机理系统动力学模型,其中包括制造业及物流业增加值、制造业物流外包率和我国物流费用占GDP比重等变量,在完成模型的强壮性和一致性检验后应用Vensim PLE软件进行系统仿真政策模拟,结果发现我国物流业信息化对物流费用占GDP比重及制造业增加值有显著影响,而物流业增加值对制造业物流外包率的增加较为敏感。同时,国家对物流业信息化资金扶持可使制造业外包和物流业信息化的效果更加突出,使系统各参与方都得到更良好的发展。
2016, 33(2):24-33.
摘要:如何更有效地管理高管团队断层线以充分整合团队认知资源是战略领导权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议题。但是,鲜有实证研究分析高管团队断层线与团队结构互依性(TMT interdependence)共同作用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本文通过定量分析的方法探究了高管团队断层线与企业绩效的非线性关系以及团队互依性对二者关系的调节影响。数据分析表明,不同类型的高管断层线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存在差异,其中任务相关断层线与企业绩效间呈现倒U型关系,而社会分类断层线与企业绩效间呈现U型关系。数据分析还表明,高管团队横向互依性(Horizontal Interdependence)和纵向互依性(Vertical Interdependence)会正向调节高管团队断层线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显著提升任务相关断层线的积极效应。本文的研究对优化高管团队结构和提升团队运作效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016, 33(2):34-41.
摘要: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出游人数激增,极易形成高度聚集的游客群,而高聚集的游客群难控难疏,易导致安全事故发生。加强和完善游客高聚集场所的安全管理已成为旅游管理部门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本文主要以国内外政策法规中关于人员密集场所、公共聚集场所的表述为出发点,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借鉴人员密集场所的定义,界定“游客高聚集场所”的概念,并就游客高聚集场所的特征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游客高聚集场所面临的风险类型及其相关诱发因素;最后,根据现有人员密集场所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游客高聚集场所的相关研究议题。
2016, 33(2):42-48.
摘要:利用广东省高校在校大学生的微观调查数据,采用Multinomial logit模型,实证分析大学生就医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年龄、性别、所处年级以及健康状况等因素对大学生就医行为具有显著影响,年龄越大、女性、低年级和健康状况相对差的大学生选择积极就医行为的可能性越大。而是否拥有医疗保险、户口类型以及生活费用对大学生就医行为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可以从加强高校或社区的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健康宣传教育和完善大学生医保制度等方面满足他们的医疗服务需求,促进他们的理性就医。
2016, 33(2):49-55.
摘要:个人—组织价值观一致性是个人价值观与组织价值观相似的程度,它对员工压力、组织承诺等具有积极的影响,现代企业开始纷纷采取措施建立价值观管理模式。组织社会化是一个动态的学习和调整过程,对个人—组织价值观一致性具有积极的影响,并且,个人—组织价值观一致性在组织社会化的过程中产生不同的变化。根据组织社会化的过程特点,本文从个人、组织交互作用的视角,建立了个人—组织价值观一致性的动态促进模型,并系统的提出一系列对策和建议。
2016, 33(2):56-62.
摘要:当前,我国政府公信力面临诸多挑战,甚至向进一步复杂化趋势发展,必须加以重建。在重建过程中要转变单向的、孤立的、表象化的路径思维,从问题的实质和关键点切入探寻公信力建构路径。那就是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这一命题为基点,全面探索政府公信力建设。关键是要抓住政府与市场社会关系这一全面深化改革核心问题,在继续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中塑造公信力机理。当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得以准确界定,以及政府职能权能得以归位与定位,政府公信力才能逐步提升、长期维持,这才是政府公信力建设的根本路径之策。
2016, 33(2):63-67.
摘要:从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看,社会工作行政一直伴随而行,在服务社群中实现其基本功能和拓展功能,但也存在如组织成本、有限理性、目标替代、激励机制等未引起重视的潜在局限。适应计划、系统和专业的发展趋向,社会工作行政将根据环境状况加以调适和重构,形成新型行政结构和关系,完善其各项职能。
2016, 33(2):72-77.
摘要:近年来,虚拟社会快速发展,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同时,各种负面、消极问题也随之而来,致使虚拟社会治理面临危机。本文基于道德层面分析了危机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即技术发展与道德塑造的割裂,当前虚拟社会多元道德标准的交织和冲撞,以及传统社会良性道德的失落,并以此提出化解策略:确立社会主义道德观,建立健全虚拟社会道德建设的外化机制和内化机制。
2016, 33(2):78-83.
摘要:劳动力的城乡转移无疑会对家庭的外部关系产生影响,不同的流动形式对外部关系的选择有其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不管是生活重心在农村的“半漂式流动家庭”还是生活重心在城市的“全漂式流动家庭”,其对亲属关系都同样倚重。不同的是,在农村的“半漂式流动家庭”除了对亲属关系的倚重外,邻里之间的关系在其日常生活中也显现出重要性,而在城市中的“全漂式流动家庭”则更多的是依靠业缘关系、乡缘关系、社缘关系等。
2016, 33(2):84-91.
摘要:马克思学说是以马克思命名的,这既是恩格斯的一贯主张,也因为马克思是马克思学说的主要创立者。承认马克思是马克思学说的主要创立者,并不否认恩格斯在马克思学说创立中的贡献。恩格斯在马克思学说的创立中作出了独特的理论贡献。恩格斯是马克思学说创立的前驱者、唯物史观的发现者、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理论创立的参与者和完成者、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者。
唐丕跃 ,
2016, 33(2):92-99.
摘要:《法兰西内战》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学者从巴黎公社、反腐倡廉、民主政治、研究方法等方面对该经典著作进行了深入研究,在研究内容上有新的拓展,在研究的价值取向上注重现实关切,在研究方法上有其他学科的介入。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对某些问题过度地反复研究;对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聚焦不够;多学科的、比较的研究方法有待进一步加强等问题,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强化与重大现实问题的结合,进一步创新研究方法。
2016, 33(2):100-105.
摘要:对于国家的哲学反思是黑格尔政治哲学的主要组成部分。以自由贯穿于法哲学的各个环节,黑格尔主张国家是具体自由的现实,自由的理念只有作为国家才是真实的。透视家庭、市民社会和国家辩证性的逻辑运动过程,黑格尔认为国家是伦理理念的现实,是统一个体独立性和普遍实体性的伦理精神。作为绝对自在自为的理性的总体,国家是地上的神物;国家不是历史上的现象,而是关于客观精神的理念;国家统摄并高于家庭和市民社会,是它们的真实基础。黑格尔的国家是理性与暴力的统一体,它是保守的、更是暴力的,具有集权主义的印痕。
2016, 33(2):106-112.
摘要:文化属性和经济属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双重属性。文化属性是指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公共文化资源,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质属性,其决定了公共利益的代表——政府(公法)保护的必不可少。而经济属性的实现带来的是经济利益,经济利益的驱动对行为人会产生激励作用,这种激励对于以维护公共利益而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政府来说,不发生作用或者作用极其有限,相反对于靠市场吃饭的具有“经济理性”的私主体则发挥着巨大的驱动作用。经济属性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持有人可以获得经济利益,使私权的赋予具有了必要性,进而决定了知识产权保护的正当性。经济属性的开发有利于提升文化属性。非物质文化遗产公法与私法的保护方式并非截然对立,而是相互支撑、相辅相成的,二者的契合实现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
2016, 33(2):113-119.
摘要:在我国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下,构建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诚信体系已经成为国家发展过程中的重大课题。为确保商事登记的制度功能得到充分实现,必须保证登记事项的真实性,这就需要在商事登记制度中树立诚实信用原则,构建诚信机制,为商事登记提供有效的信用保障。
2016, 33(2):120-123.
摘要:鲁迅作为一个文学家的崇高地位,与其文化传播实践是同步发展的。有所为、有所不为构成鲁迅文化传播实践的显著表征,那种面向大众、勇于担当、韧性战斗、恪守诚信的精神,和渗透于字里行间的正能量,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化传播史的重要地位。当前,面对日益复杂的生存环境,文化传播面临一场深刻的变革。如何实现传播角色与文化身份、传媒担当与历史责任的统一,可以从鲁迅身上获得有益启示。
2016, 33(2):124-128.
摘要:张江先生提出“强制阐释”的观点并非单纯在西方文学研究中存在,也表现在借鉴西方文论研究成果解读古代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得出的结论不仅背离了文本的历史语境,也削弱了文本的文化意义。杜诗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代表,集中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特质。但20世纪以来的杜诗研究也存在着“强制阐释”的嫌疑,对其展开分析,有助于我们从新的切入点认识杜诗的艺术魅力,从而分辨出“强制阐释”的意义所在。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邮编:400067 传真:(023)62768460
电话:(023)62769249 E-mail:xb@ctbu.edu.cn
网站版权所有: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