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第26卷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 论西部民族地区的消极政治心理与非制度政治参与

      2009, 26(1):1.

      摘要 (347) HTML (0) PDF 132.41 K (5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西部民族地区发生的非制度政治参与方式多样、动机复杂、阶层广泛,其表现出的暴力性、非理性和频繁性,极大地影响了西部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的社会稳定。西部地区民众中存在的特权心理、法不责众心理、清官意识、平均主义心理、从众心理以及政治疏远心理是非制度政治参与的心理动因。保持西部地区社会稳定,必须将政治参与制度化,拓宽政治参与渠道,并坚决打击极端非制度化政治参与。同时,培育有序政治参与的积极政治心理。

    • 文化视角下政治民主化的基本进路及其启示

      2009, 26(1):6.

      摘要 (324) HTML (0) PDF 136.64 K (4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文化与民主的关系的角度对民主发展道路作最一般考察和概括,政治民主化演进的基本路径无非这样两条:以先发国家为代表的“民主文化—民主制度—民主政治”进路和以后发国家为代表的“民主制度—民主文化—民主政治”进路。中国作为一个典型的后发国家,其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只能遵循“民主制度—民主观念—民主政治”的路径演进。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继承和发展

      2009, 26(1):11.

      摘要 (395) HTML (0) PDF 351.21 K (6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孕育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既适合我国国情又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有着内在的联系。科学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

    • 政治沟通理论及其研究概述

      2009, 26(1):16.

      摘要 (324) HTML (0) PDF 298.89 K (19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政治沟通现象由来已久,但对于政治沟通的学术研究却在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美国才出现和兴起。政治沟通理论的研究发展经历了“一元—二元—一元”的过程。目前,国内学者一般认为政治沟通理论是由卡尔·多伊奇创立发展起来的。实际上,这个发展路径限制了政治沟通理论的发展,现有的“一元”政治沟通理论是难以满足中国政治沟通研究需求的。对已有的政治沟通理论进行梳理概述有利于日后对中国政治沟通的相关研究。

    • 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对人的诉求

      2009, 26(1):20.

      摘要 (248) HTML (0) PDF 243.38 K (5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人作为历史活动的主体,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主体。但在传统的现代化追求中,却导致了人的价值的失落,造成了现代性的悖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内在优势,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则在历史与现实的统一中揭示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要求。

    • >经济研究
    •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最新状况与分析

      2009, 26(1):24.

      摘要 (382) HTML (0) PDF 366.48 K (11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最新的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调查资料,探讨利用常规人口调查资料进行留守儿童研究的方法,并对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规模、结构、分布、受教育状况等方面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得出有关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一系列最新状况信息,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提供了基础数据。

    • “城中村”:城市化健康发展必须破解的难题

      2009, 26(1):31.

      摘要 (441) HTML (0) PDF 326.87 K (13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城中村” 是中国城市化过程中的独特现象,是我国城乡不统筹的产物。“城中村”严重制约我国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城中村”已成为困扰我国城市发展和建设的重要问题。要提高城市化质量,提升城市素质,必须进行“城中村”改造。要推进我国城市化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实现“城中村”的城市化。

    • 农村实施社会养老保险的四大难题及破解思路

      2009, 26(1):35.

      摘要 (539) HTML (0) PDF 247.91 K (8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对农村社会养老进行了一系列改革的尝试和探索。虽然到目前为止,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仍存在较大的制度障碍。在农村实施社会养老保险过程中存在四大难题,即农村养老保险筹资难、农村人口的流动所带来的养老保险转移难、农民收入不稳定所带来的养老保险存续性差、分割的养老保险制度的整合难等四大难题。

    • 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绩效评价研究

      2009, 26(1):39.

      摘要 (286) HTML (0) PDF 438.59 K (4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是新时期国家改革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在探索进行综合配套改革的进程中,改革的绩效评价是任何一个试验区都无法回避的课题。从国家综合配套改革的目标出发,根据综合配套改革涉及的主要内容,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设计了衡量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绩效的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为科学评价改革的绩效提供了依据。

    •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度量实证分析

      2009, 26(1):44.

      摘要 (352) HTML (0) PDF 192.17 K (15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国商业银行应该积极借鉴国际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经验,从以定性分析为主转变到以定量分析为基础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现代风险管理模式的轨道上,要充分重视操作风险量化管理,选取适当的风险度量和管理模型,对操作风险进行预测和管理。

    • >管理论丛
    • 我国金融行业系统会计业务流程再造研究

      2009, 26(1):48.

      摘要 (526) HTML (0) PDF 320.12 K (12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会计业务流程再造必须实行前后台分离的会计管理模式。该模式一方面简化了前台会计处理流程,将前台人员从繁忙、琐碎的会计工作中解脱出来,提高了前台服务效率,发挥了网点的营销渠道作用,另一方面,前台交易风险集中上移至后台处理中心,提高了防范交易风险和操作风险的能力。

    • 论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机遇

      2009, 26(1):54.

      摘要 (292) HTML (0) PDF 172.88 K (4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人力资源开发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推进人力资源开发,需要把握好其中机遇。整体来看,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机遇表现为:从发展观念看,人才开发思想为人力资源开发带来机遇;从发展动力看,科教兴国战略为人力资源开发带来的机遇;从发展趋势看,知识经济为我国人力资源开发所带来机遇;从发展方位看,入世为我国人力资源开发所带来机遇;从发展方式看,科学发展为我国人力资源开发所带来机遇;从当前任务看,构建和谐社会为人力资源开发带来机遇。

    • 企业家诚信评价指标体系构成要素的实证研究

      2009, 26(1):58.

      摘要 (317) HTML (0) PDF 194.35 K (11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企业家诚信是市场机制良性运行的重要因素。如何构建一个测度企业家诚信程度的评价体系,来引导企业家进行诚信修炼和自律,进而评价企业家及企业的诚信程度,迄今为止国内外相关研究尚不系统。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企业家诚信评价指标的框架,借助spss软件对指标进行筛选和分析,确定了企业家诚信评价的指标体系。

    • 论企业创新型文化的构建

      2009, 26(1):62.

      摘要 (264) HTML (0) PDF 256.23 K (3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企业创新文化在激励创新活动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它在企业成员中营造一种忠诚,使创新成为企业的价值观并形成与创新有关的道德观。企业技术创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影响和制约企业技术创新的因素有很多,而企业创新文化则对企业技术创新起着内在的、无形的推动作用,加快企业技术创新首先要建设企业创新文化。

    • 制度创新视阈下的企业诚信体系建设

      2009, 26(1):67.

      摘要 (525) HTML (0) PDF 184.52 K (9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企业失信行为比较突出,而企业诚信缺失的根本原因在于制度缺陷。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视角出发,从制度创新的层次性、可操作性以及实施机制的角度进行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对于完善我国企业诚信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社会工作与社会治理
    • 和谐社会中制度公正的构建

      2009, 26(1):72.

      摘要 (244) HTML (0) PDF 190.74 K (5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和谐社会蕴含制度公正的必然诉求,制度公正是和谐社会前提与保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与导向,是和谐社会构建的现实需要。制度公正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全面、完善的制度体系,建立健全制度的监督与保障体系。

    • 关于和谐社会建设中政府生态责任的思考

      2009, 26(1):76.

      摘要 (283) HTML (0) PDF 159.54 K (5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决策,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其重要的内容之一。政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导,生态责任是其重要的责任。针对和谐社会建设中面临的生态问题,从尊重自然规律、强化环境意识、建立和完善政策和法律、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立绿色认证制度、发展生态经济和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等方面阐述了政府的生态责任。

    • 转型期我国政治合法性面临的困境及其重塑

      2009, 26(1):79.

      摘要 (419) HTML (0) PDF 212.54 K (4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政治合法性是一个政治系统存在、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社会转型时期,政治国家会面临不同程度的合法性困境,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合法性困境主要表现在:腐败侵蚀着合法性基础,经济高速发展后可能出现的“政绩合法性困境”,民主制度供给的有限与民众政治参与不断扩大之间的矛盾对合法性的挑战。坚持科学发展,以绩效性维护合法性,整合意识形态,建立共同的价值体系,强化社会共享的信仰,加强宪政与法治,强化法理型权威,是重塑我国政治合法性的有效路径。

    • 国外统筹城乡教育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2009, 26(1):82.

      摘要 (273) HTML (0) PDF 232.49 K (9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公平公正的教育理念、充分保障的财政支持、扶弱济贫的教育政策、均衡发展的教育体制以及全面实用的教学内容使许多国家的教育得以均衡发展。这为我国统筹城乡教育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 >历史研究
    • 论托马斯·潘恩的社会经济思想

      2009, 26(1):87.

      摘要 (295) HTML (0) PDF 156.77 K (11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托马斯·潘恩是18世纪后期杰出的启蒙思想家,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作为激进的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家,潘恩在一系列著作中提出了天赋人权和公民权利,社会与政府。他还将这些理论运用于现实,猛烈的抨击了英国政府的暴政,批判了君主政体和世袭制度。主张北美大陆应脱离英国而独立,建立代议制的民主共和国。在社会经济思想上,潘恩提出了一系列社会改革方案,也值得重视。

    • 论《农业六十条》

      2009, 26(1):90.

      摘要 (372) HTML (0) PDF 320.50 K (7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1962年9月,中共中央八届十中全会通过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简称“农业六十条”)。该文件的出台,使农村形势逐渐转好。同时,由于历史的局限,“农业六十条”本身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因此,应该辩证的看待这一条例,并从中获得历史经验与教训。

    • >思想政治与法学
    • 2008年北京奥运会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分析

      2009, 26(1):96.

      摘要 (273) HTML (0) PDF 388.39 K (7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析IOC(国际奥委会)的历史不难看出,对奥运会知识产权的保护一直是IOC日常工作的“重头戏”。上几届举办城市在此方面做出的努力也可见一斑。作为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举办城市——北京,在奥运会知识产权保护问题上也做出了很大成绩,但仍然面临一些困境。

    • 美国版权战略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

      2009, 26(1):104.

      摘要 (396) HTML (0) PDF 280.87 K (12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美国实施版权战略促进了版权产业的快速发展,为美国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国应借鉴美国实施版权战略的成功经验,在文化产业立法、文化产业的科技投入和创新、文化产业的产业化以及国家在政策上的扶持都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 论我国涉外案件专属管辖范围之合理确定——以比较研究为视角

      2009, 26(1):109.

      摘要 (243) HTML (0) PDF 179.95 K (8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一国法院行使的涉外案件专属管辖权是该国国家主权在司法领域的突出体现,合理确定专属管辖范围既能有效地保护本国公共秩序,又能避免或者减少国际民商事诉讼管辖权冲突的发生。必要性原则和国际协调原则是合理确定涉外案件专属管辖范围应坚持的两项基本原则。我国现行立法对涉外案件专属管辖范围的规定既存在着过度扩展的问题,也存在着专属管辖规定不够全面的问题,需要借鉴国际上通行做法作出适当调整,使其趋于合理。

    • WTO框架下反补贴规则研究——兼论我国应对反补贴调查的策略

      2009, 26(1):114.

      摘要 (286) HTML (0) PDF 313.38 K (4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加拿大和美国相继突破“反补贴不适用于非市场经济国家”的定论,向我国出口产品展开反补贴调查 ,国外对我国出口产品实施新的贸易保护手段——进行大量反补贴调查已经从潜在的风险正逐步转变为现实的威胁。为此,寻求应对国外反补贴调查的策略已迫在眉睫。从补贴的基本概念入手,在分析我国遭遇反补贴调查原因的基础上,指出我国目前有关反补贴法律制度的不足,同时为我国应对即将到来的大量反补贴调查提出些许建议。

    • 论票据伪造人的法律责任

      2009, 26(1):120.

      摘要 (362) HTML (0) PDF 227.77 K (11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票据伪造人是伪造票据的实际行为人。伪造人伪造签章的行为在主观上应是出于故意,且以牟取非法利益为目的。伪造人因其并未以自己的名义在票据上签章,一般认为,伪造人不享有任何票据权利,也不承担任何票据义务。但是,肯定伪造人应负担票据义务、承担票据上责任的观点逐渐成为有力的主张,主要有伪造人行为说和类推适用说两种学说。伪造人是票据伪造法律关系的最终义务人,应承担由伪造行为导致的全部不利后果。伪造人可能承担的票据外的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责任、刑事责任及行政责任。

    • >文史哲研究
    • 刘克庄诗法理论述评

      2009, 26(1):125.

      摘要 (286) HTML (0) PDF 181.43 K (12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师法、句律和苦吟构成了刘克庄诗法理论的基本内容。他主张取法广泛,重神似,求超越,但也存在着忽视生活实践和偏重模拟的倾向;他主张严守句律规范,整合唐音宋调,力求本色,以矫正浮滑粗率的时弊,但对于突破声律的创新则认识不足;他作诗重苦吟锻炼,要求“语意俱到,巧拙相参”,尤其注重诗意的精妙、委婉和创新,但更多还是侧重形式技巧方面。

    • 从《竹枝词》看清代“湖广填四川”——兼论清代四川移民“半楚”的表现与影响

      2009, 26(1):130.

      摘要 (333) HTML (0) PDF 370.32 K (28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清代为竹枝词发展的高峰期,而四川和湖北是清代咏唱竹枝词最多的区域,以 《竹枝词》为史料和研究手段“以诗解‘湖广填四川’”这段历史,“以诗补史”,对“湖广填四川”的移民形式、社会整合及影响给予发掘和梳理。希望对清代四川“湖广填四川”移民社会达到管中窥豹之效。

    • 勘合考释

      2009, 26(1):139.

      摘要 (269) HTML (0) PDF 283.85 K (7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勘合一词出现于唐代,初为校勘符契、验对、核对等义,至忽必烈时期始指一种用于校勘的纸质文书。元代勘合继承和发展了古代符契的校勘防伪思想,并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形成一种较为完备的制度,在元代政府的行政管理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同时对明代勘合的大量使用奠定了基础。

    • 现代汉语中名词的功能增值现象

      2009, 26(1):144.

      摘要 (291) HTML (0) PDF 195.17 K (7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名词的功能增值现象在明清时期就已经出现,发展到现代,已经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语法现象。名词语义特征的凸显是名词功能发生增值的内部基础,与副词结合,受到副词的修饰是名词功能增值的外部形式。名词的功能增值现象符合语言经济原则的需要。

    • 网络语汇变异性的符号学阐释

      2009, 26(1):148.

      摘要 (293) HTML (0) PDF 135.41 K (10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网络语汇作为一种网络交际通用语,已逐渐成为具有自身构成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媒体语言。语言问题主要是符号学问题,从符号学能指与所指的关系出发,结合语言符号意义的层级观探讨网络语汇形(音)、义的不对称性,阐释网语交际者如何产生网络语汇心理联想、通过网语符号由深层到表层系统的转化最终产生符号的具体意义,并从网络传播和语言符号两方面得出网络语汇产生变异性的原因。

    • >教育学研究
    • 进化心理学述评

      2009, 26(1):153.

      摘要 (384) HTML (0) PDF 126.98 K (10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进化的心理机制解释人类心理与行为的本质是近十几年来西方心理学新范式——进化心理学的研究核心。首先从进化生物学和心理学两个角度详细介绍了进化心理学产生的背景;其次,分析了该理论的基本理念和6个研究主张,重点阐述了进化心理学对人性、性别差异、个体差异等心理现象的分析;最后评述了进化心理学的贡献、局限及未来的发展。

    • 论大学创新文化在建构大学和谐校园中的作用

      2009, 26(1):157.

      摘要 (311) HTML (0) PDF 191.53 K (3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构大学和谐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需要,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也是大学新时期发展的特殊使命。而大学创新文化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它是新时期大学文化中最具有生机和活力的部分,对大学的和谐发展具有引领作用。从大学创新文化入手来探讨新时期的大学和谐校园建设,具有典型的创新性。

快速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卷期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