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 20(3).
摘要:资产减值准备判断标准是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关键。应制定《资产减值准则》,明确各判断标准的准确含义;对"制度和准则"中尚不明确的重要计提比例加以明确规定;专业资产评估师应对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有所帮助;企业应建立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资产损失处理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会计工作者包括企业会计人员和注册会计师等的诚信度和职业判断能力。
2003, 20(3).
摘要:银行是低资本运作的特殊企业,其负债的不确定性和硬性约束要求银行资产具有较强的流动性,流动性管理也就成为银行经营管理的首要任务和核心目标。本文在对流动性管理内涵分析基础上,对中外银行流动性管理现状进行详细的比较研究,得出流动性管理在我国仍处于缺位状态的结论,从而为实施有效的流动性管理指明了方向。
2003, 20(3).
摘要:分析中国股市2002年一级市场发行特征和二级市场运行特征,便于我们更好地展望2003年中国股市的运行环境、融资和二级市场运行特征。
2003, 20(3).
摘要:美国住宅金融业的迅速发展,主要归功于个人住房抵押贷款风险转移机制的建立。其一级市场上的混合保险担保模式和二级市场上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成功地将风险进行了转移。借鉴美国经验,进一步完善我国住宅金融市场,对我国住房消费的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2003, 20(3).
摘要:通过实证分析确定有效的投资组合规模,并在最优投资组合规模下对证券市场两资金分离点M用Lagrange法进行分析求解,从而最终确定各证券之间的比例,使更多的投资者能够正确的运用证券投资组合理论进行投资决策。
2003, 20(3).
摘要:信用的缺失才是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因此,根本办法还在于建立和完善适应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信用制度。
2003, 20(3).
摘要:构建一个有效的企业财务预警系统,对企业财务运营的正常进行十分必要。
2003, 20(3).
摘要: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相同条件下成本较低的企业才能得到生存和发展。现在我国已经进入了WTO,企业要在与那些跨国公司的国际竞争中立住脚,尤其要重视成本问题。
2003, 20(3).
摘要:虚拟企业(VirtualEnterprise)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以其具有对市场的极大适应能力,并能提供高效率、低成本、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的优势而日益受到企业界的关注。对于缺乏生机和活力的国企来说,除了体制上的改革外,经营模式的革新也显得尤为重要,虚拟企业的思想对国企来说不失为一剂良药。
2003, 20(3).
摘要:政府债券已成为现代西方国家地方政府筹措资金的重要形式.根据我国预算法的有关规定,政府债券的发行权集中在中央,地方政府无权发行政府债券.中西方在地方政府举债权的问题上存在明显的不同.本文试图运用"理性政府"的有关理论来分析地方政府的举债行为及其后果,并在此基础上为我国地方政府举债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2003, 20(3).
摘要:国有企业MBO,把国有资产转让给对企业内部十分了解的管理层,国有资产退出,通过股权结构的重新安排,建立清晰可辨的产权关系,明确各投资人的责、权、利,以相容的激励机制,改变了企业内部委托代理关系,降低代理成本。国有企业MBO的实施,有助于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和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顺利完成,国有企业改革目标实现。
2003, 20(3).
摘要:民营企业凭借强大的市场适应能力和自我积累能力,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企业如何发展,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否取得最终的辉煌,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
2003, 20(3).
摘要:构建人力资源决策预警体系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其基本框架应由人力资源总量决策预警体系、工资成本决策预警体系、人力资源结构决策预警体系(人才层次度量法预警决策、年龄结构决策预警)、专业人力资源工作人员成本控制决策预警体系、人力资源部门工作效能预警模型、员工忠诚度预警体系、员工满意度预警体系等八大系统构成。
2003, 20(3).
摘要:如何将优秀的人才选拔到经营者的岗位上来,是国有企业经营效益好坏的首要一环。因此,在国有制的产权制度安排下,国企人力资源的开发首先表现在对企业经营管理者这部分人力资源的开发。而这种开发的责任只能落在政府的头上。
2003, 20(3).
摘要:中国保险公司只有立足本土,努力缩短与外资保险的差距,提升保险广告成效,全力打造中国保险品牌,才能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立足发展。
2003, 20(3).
摘要:对广告中大量使用性手段这一社会现象进行总结,并从技术层面、社会发展和文化趣味等方面进行多视角的探讨,有现实意义。
2003, 20(3).
摘要:通过学者的理论研究和经理的实践检验,顾客价值理论,得到了丰富和发展,然而,营销环境的演变、行业竞争的加剧、顾客行为的变化对顾客价值理论的研究又提出了新的要求,顾客价值的待研究领域也随之出现,这就需要营销研究者展开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以完善顾客价值理论,为工商企业的实践贡献有效的理论依据。
2003, 20(3).
摘要:重庆餐饮业航母陈川粤美食大厦停业清盘,是重庆近期数家大型商家卖场相继倒闭关门的继续。就其原因除内需不足,产能供应过剩等社会环境的大势之外,最根本还是无视资本营运的高度风险,盲目扩大投资造成的,总结这些企业的经营教训,对其他企业的资本营运及扩张不无益处。
2003, 20(3).
摘要: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是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局的战略方针。十六大报告提出并深刻阐述这一战略方针,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实行这一战略方针,要做到"四个尊重";要形成新的思想观念和新的机制;要妥善处理和协调各个方面的利益关系和内部矛盾;要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要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003, 20(3).
摘要:近年我国黑社会组织性质犯罪呈现出蔓延和泛滥的趋势,有向黑社会犯罪演变的可能性,必须加强对黑社会性质犯罪的立法;同时,通过对洗钱罪的研究并完善,从根源上堵住黑社会犯罪。
2003, 20(3).
摘要:由于涉黑犯罪的立法不完善和司法实践的复杂性,导致涉黑三罪的司法认定存在诸多疑难问题,对涉黑三罪构成的疑难之点进行研究,有较强现实针对性。
2003, 20(3).
摘要:日本的行政程序法是在其行政改革中得以实现的,其立法过程表明政治行政改革对于立法的深刻影响;而法治化建设则是保障和完善行政改革成果的有力支撑.
2003, 20(3).
摘要:意象派诗歌是英语诗歌中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诗",但是只是对格律体英语诗歌作了并不极端的文体改良。由于意象派诗歌运动发生时先于中国的新诗革命,并在二十年代持续发展,对此期的中国新诗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不但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的新诗革命,还影响了八九十年代的中国新诗。意象派诗歌不仅促进了汉语诗歌的非格律化,特别是新诗革命时期中国的白话诗改革者出于政治及文化革命的需要,有意识地夸大了意象派诗歌对格律诗体的革命性,也从一定程度上抵制了新诗的过度口语化和诗体形式的过度散文化,对诗的排列的重视和意象的运用都使新诗更有诗性。
2003, 20(3).
摘要:古代小说中的孔子形象@段庸生$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重庆400067~~
2003, 20(3).
摘要:矗立于重庆大门的文物珍品《朝天门广场赋》孕含丰富文化内涵。载体为辞赋,具铺张适度,张弛有致;骈散间杂,善于用隅;引典精当,推陈出新;抒情状物,自然天成等特色。实体凸现巴渝文化的多维性,涵盖古城的传统文化、山城的近代文化、抗战的陪都文化、革命的红岩文化以及新重庆、大重庆的都市文化。
2003, 20(3).
摘要:委婉语的语用功能主要是为了避免"忌讳",避免刺激和伤害他人感情,美化自我,掩人耳目等。同时,委婉语也可能导致跨文化交际障碍。
2003, 20(3).
摘要:在日本语言中男性多用断定、命令等表现形式,多采用主张或说服、劝导等语气。而女性在会话中体现出善良、贤惠、温和的性格,反映出男性和女性在日本社会及家庭当中的地位差别。
2003, 20(3).
摘要:以文献、史书和传说等资料、地名学和谱牒学等为据,结合南北相关民俗,从文化人类学角度对襄樊名称来由进行探讨,重点在探讨"襄"的由来:相--相人--襄.巴人廪君系五姓都与东夷族关系紧密,因各种原因都迁居晋南,晋南结盟后,五姓适时南迁,经过今湖北省襄樊市襄城、樊城故地相氏控制今襄城故地及襄水,樊氏控制今樊城故地.襄地、襄水,相氏之地理山川;樊地、樊家坡,樊氏地理山川.相,后来演变为襄.
2003, 20(3).
摘要:孙中山从致灾的社会因素出发探究了近代长江水灾肆虐的成因,提出了标本兼治的较为系统的长江治理构想。这些思想是其民主革命思想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对当今的防洪减灾工作仍有重要参考价值。
2003, 20(3).
摘要:中国的生态环境在清代所发生的严重恶化现象,是与清廷颁行有关政令的非良性影响可以看到密切相关的。从清廷实施的人口政策、屯垦移民政策和扩大满汉地主阶级经济特权的大政方针等方面,清廷的有关政令给自然生态带来的种种恶果。
2003, 20(3).
摘要:十六大的胜利召开,标志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在这个各方面都处于转型的历史时期,原有的道德体系必将在交替、撞击、磨合中完成自身的扬弃,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面临着重新构建,这个过程同时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断发展的过程。
2003, 20(3).
摘要:国家助学贷款是资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手段。试行几年来的情况并不理想,银行普遍不愿加大放贷的力度,原因很多,但大学生的信用问题成了深入推进国家助学贷款发展的最大障碍。必须加强大学生信用教育。
2003, 20(3).
摘要:在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能力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观念是前提,管理者的创新教育行为能力是关键。怎样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呢?这就需要管理者实施以继承为基础,发展为目的,培养创新人才为价值取向的新型教育,即:创新教育。
2003, 20(3).
摘要:校政工干部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要与时俱进,自觉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2003, 20(3).
摘要:新时期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必须以自身的中心工作为有效载体;必须更加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必须教会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强化做人与做事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必须服务和服从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业能力。
2003, 20(3).
摘要:随着社会以及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根据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和高校毕业学生对学校教学的意见反馈以及就业工作的现状,高等学校应优化专业结构,调整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体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提高毕业生就业竞争力。
2003, 20(3).
摘要:高校贫困生是指那些在校学习期间,因家庭经济状况支付学费和生活费比较困难甚至无力支付学费和保障最低生活费的学生。高校贫困生问题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的焦点问题之一,也是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2003, 20(3).
摘要:高等教育的功能和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决定了当代大学生是传承中国先进文化的生力军。而大学生要肩负起传承先进文化的历史重任,必须以丰厚的知识积累为基础,以优良的思想道德素质为保证,以综合创新素质为根本,以健康的心理素质为条件。
2003, 20(3).
摘要:创业是发现和捕获机会、整合资源以创造和实现其潜在价值,从而获取商业利润的活动或过程。创业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推动作用。创业人才素质和品质结构是影响创业活动的关键因素,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影响也不仅体现在获取商业利润的表层。
2003, 20(3).
摘要:新世纪的中国高等教育,必须适应新的形势、新的任务的要求,着眼于社会发展的新的实际、新的情况,不断探索新思路、新途径,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的高素质创新性人才。
2003, 20(3).
摘要:改革专业设置,模糊专业界线;创新教学方法,变革考核方法;加强教师文风和教风建设,做到为人师表;探询学生学习源动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创建学习型班级,营造学习的环境;加强学生做人底线教育,弘扬诚实的理念等,是地方高校加强学风建设的重要方面。
2003, 20(3).
摘要:目前的大学英语教学存在许多问题,它已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必须进行改革。
2003, 20(3).
摘要:通过对大学英语"复合式"听写的构成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一些可行的措施,对提高学生"复合式"听写能力有一定帮助。
2003, 20(3).
摘要:动机的强弱极大程度地影响着学习者在二语习得过程中的态度、兴趣、努力程度从而影响到学习者的语言学习结果。本调查结果显示:部分调查对象具有强烈的内在动机,其外在动机自主程度较高。外在动机自主程度的高低与他们的语言学习结果有一定的相关性。
2003, 20(3).
摘要:就学生英语学习的个人因素来看,非英语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和态度有一定差异。在教学中,教师应加以注意,做出相关的对策。
2003, 20(3).
摘要:创设英语学习第二课堂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宽松、以自我为主体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
2003, 20(3).
摘要:从东方文化哲学核心之一的人生境界学说出发,探讨四种人生境界中的消费观并进行比较,有助于目前人们根深蒂固的功利主义消费观及其指导下的消费行为的局限性。
2003, 20(3).
摘要:我国文化娱乐业市场是文化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文化娱乐业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出现了迅速发展和日渐繁荣的局面。由于起步较晚,我国文化娱乐业在经营管理上的弊端及资产结构、市场结构等方面的不合理性也日趋明显。本文对此作了详细探究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仅供参考。
2003, 20(3).
摘要:20 0 3年 2月 1 7日 ,教育部部长 (时任教育部副部长 )周济院士一行到我校视察工作并发表重要讲话。周济部长指出 ,全校师生员工一定要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 ,统一思想 ,抓住机遇、谋划发展、规划未来 ,抓住“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大学”和“怎样建设这所大学”这两个问题、做好学校的“宏观战略发展规划”、“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校园建设规划”这三个规划 ,采取各种有力措施 ,加快学校进一步发展。周济部长一行听取了校长王崇举教授关于学校近期工作的情况汇报 ,视察了学校教学大楼、区域经济学院
2003, 20(3).
摘要:闲置市场的形成与现行的投资管理体制的误差有着密切的关系。政府应在投资决策管理体制加大改革,从源头上杜绝闲置市场的再度形成。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邮编:400067 传真:(023)62768460
电话:(023)62769249 E-mail:xb@ctbu.edu.cn
网站版权所有: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