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41(5):1-9.
摘要:新闻就是新鲜事实的、公众需要的信息。新闻价值是使信息具有新闻性的东西,由信息中含有的“真实、新鲜、公众需要”的素质所构成,不同于新闻的使用价值。正面新闻也会有粉饰掩盖、麻痹误导等负面作用,负面新闻也会有认知、警示、教育、监督等正面作用。正面新闻与负面新闻的比例,并不与社会中正面事实与负面事实的比例相当。新闻的功能与作用包括反映、告知、了解和吸引关注。新闻有表象真实和真相真实、局部真实和全面真实、浅层真实和深层真实。本质真实的概念对新闻活动并无多大帮助,还会造成偏误,甚至被用来作为片面报道的借口。新闻受众的需要与想要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新闻传媒要设法把他们需要的变成想要的。
2024, 41(6):19-28.
摘要:邓小平新闻舆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实践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邓小平立足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重要历史时期,创造性地提出了“要使我们党的报刊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这一重要论断,成为邓小平新闻舆论思想的核心与灵魂。“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是理解邓小平新闻舆论思想深刻内涵的逻辑起点,进而阐明了新闻工作的使命、核心、方法和目标。“实事求是”是使党的报刊成为“思想中心”的最重要条件,邓小平关于坚持实事求是使党的报刊“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的论述,对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与现实启示。
2017, 34(3):108-115.
摘要:准确认定案件事实是司法证明的核心目标。唯有基于准确的事实认定,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才能得到清晰界定。但“求真”过程本身存在致错风险,需要进行理性规制。与此同时,“求真”并非司法证明的全部目的。人的社会性赋予了共同体重要意义。司法证明还必须尊重和维护某些共同体的价值,即“求善”。当前中国司法证明机制和实践过于强调追求案件真相,而忽视了“求善”。总体而言,司法证明具有“求真”和“求善”两个维度,“求真”是为了维护个体权利,“求善”是为了维护和实现共同体的价值。唯有理清司法证明的双重维度,并在制度上对这两个维度及其竞合作出回应,才能促进司法与个人、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
2012, 29(6):136-140.
摘要:欧仁?尤内斯库的剧本中大多运用了“反戏剧”的创作技巧。通过简化情节、贬低语言、淡化人物性格和巧用道具等手法构建了一幅幅荒诞不经的艺术图景,夸张地表现了战后西方社会人们空洞的生存现状和虚无的心理状态;然而,透过表面,读者仍然可以循迹到尤内斯库通过创作超越现实的戏剧内容营造出令人警醒的意味,并清晰地见证他试图将社会意识从虚无的状态中拉回以及重建严肃真实的社会生活的构想。
2006, 23(3).
摘要:颇受我国学界青睐的西方那样宽泛的沉默权并非无罪假定原则的必然要求;把被告人的沉默作为其有罪或加重其刑罚的根据,不是不可以,而是附条件地可以。轻易地断定西方的沉默权都是由无罪假定原则必然引申出来的是有害的。沉默权好不好,关键要看它是否适度,是否适合国情,是否与义务相协调。适度的沉默权,其价值根基在于人格尊严和言论自由不可非法侵犯。在中国,适度的沉默权,应是与“如实回答”义务相协调的沉默权。
2004, 21(6).
摘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在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的正确的思想路线.在中国所经历的任何一场革命和改革,都必须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这既是中国革命的基本经验,也是不断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