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427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面向新质生产力的物流机器人技术融合研究

      2025, 42(3):96-111.

      关键词:技术融合LDA 模型社会网络分析物流机器人
      摘要 (51)HTML (0)PDF 2.22 M (59)收藏

      摘要:新质生产力浪潮下中国产业转型升级,机器人的智能化、网络化、交互化发展加速物流行业提质降本增效减碳步伐。 分析物流机器人的技术融合趋势对于把握技术方向、激发技术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大为全球专利数据库( daweisoft. com) 中物流机器人授权专利数据,利用隐含狄利克雷分布( 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LDA) 主题模型对专利摘要文本进行主题分类;再通过余弦相似度挖掘主题演化路径;最后运用社会网络指标挖掘物流机器人技术融合趋势。 研究发现物流机器人专利技术融合趋于小世界态势,未来物流机器人领域技术发展趋向于集成化和多元化,建议承前启后强化技术主题发展、跨界融通深化跨领域技术融合、齐心协力加速产学研合作进程,助力物流机器人高质量发展。

    • 大语言模型在金融端的应用原理、挑战及落地路径研究

      2024, 41(4):1-12.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大语言模型;金融行业应用;GPT系列;市场趋势预测
      摘要 (817)HTML (0)PDF 0.00 Byte (0)收藏

      摘要: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技术创新与应用,人工智能是铸造新质生产力最有效的手段,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进步,大语言模型在金融行业的应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些模型在处理金融文本、预测市场趋势、管理风险、执行算法交易以及改善客户服务等方面展现了显著的潜力,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尽管如此,要将这些先进技术融入金融领域,同时确保数据隐私、模型的解释性和准确性仍然存在诸多挑战。文章深入探讨了大语言模型在金融领域应用的核心原理、面临的主要挑战、最具潜力的应用场景、有效的效果评估方法、关键的落地实施因素、解决可解释性问题的策略、维护数据隐私和安全的重要性,以及预期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可能带来的行业变革。通过全面的分析,为金融机构利用大语言模型提供指导,同时为未来的研究方向提出建议。

    • 中国式现代化城乡融合发展的机制优化与效力提升——解码共同富裕“浙江经验”

      2024, 41(5):10-21.

      关键词:共同富裕;城乡融合;政策赋能;市场驱动;包容性增长
      摘要 (397)HTML (0)PDF 0.00 Byte (0)收藏

      摘要: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在城镇化方面的集中体现,是消解传统城乡二元分置惯性,促进区域生产力均衡,构建新型城乡关系的重要支撑,同时也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本文在结合浙江省多年的城乡融合发展行动实践的基础上,以“理论认知—差异辨识—体系重构”为逻辑主线,以浙江的城市融合发展相关案例为基本参照,着重阐释浙江在城乡融合发展进程中已经取得的新成就,面临的新挑战,突破的新方向。从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出发,聚焦新时代浙江城乡融合发展的机制优化与效力提升,通过破除城乡空间体制性障碍、促进市场化的机制效力、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产品供给等措施推进共同富裕的先行示范,继而为全国城乡融合工作的推进提供新的研究范式和理论参考,也对全国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 我国内陆省国际物流网络连通性分析——以中欧班列为例

      2024, 41(1):14-26.

      关键词:复杂网络;“一带一路”;内陆港;物流连通性;中欧班列
      摘要 (479)HTML (0)PDF 0.00 Byte (0)收藏

      摘要:开放性是“一带一路”的基本内涵,但对于中国的内陆省份而言,其传统的国际物流方式主要依赖沿海港口来间接实现,其本身并不具备直接进出口物流功能。在收集内陆港、“一带一路”节点实际数据的基础上,从内陆港与海港间的定向联系及中欧班列开行线路所建立的连接关系的角度,利用复杂网络理论构建了16个内陆省份与“一带一路”节点的物流连通性的指标评价体系。从可达性和重要性这两个维度对内陆省份的国际物流连通性能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内陆省在“一带一路”国际物流网络中的连通性并不强,但可以通过加强自身内陆港与港口之间的合作关系以及增开中欧班列线路等方式改善其连通性。

    • 坚持实事求是使党的报刊“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20周年

      2024, 41(6):19-28.

      关键词:邓小平;新闻舆论思想;党的报刊;实事求是;安定团结
      摘要 (211)HTML (0)PDF 0.00 Byte (0)收藏

      摘要:邓小平新闻舆论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实践相结合的第二次飞跃。邓小平立足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一重要历史时期,创造性地提出了“要使我们党的报刊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这一重要论断,成为邓小平新闻舆论思想的核心与灵魂。“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是理解邓小平新闻舆论思想深刻内涵的逻辑起点,进而阐明了新闻工作的使命、核心、方法和目标。“实事求是”是使党的报刊成为“思想中心”的最重要条件,邓小平关于坚持实事求是使党的报刊“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的论述,对新时代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与现实启示。

    • 城乡均衡发展大格局下我国公路服务区大网建设研究

      2024, 41(2):45-60.

      关键词:公路服务大网络;公路服务区;新发展格局;乡村振兴战略;城乡融合发展
      摘要 (174)HTML (0)PDF 0.00 Byte (0)收藏

      摘要:当前我国高速公路服务区功能与畅通全国城乡产销大循环要求存在五大矛盾:一是服务区封闭,过路消费需求与沿线乡镇农特产品供给脱节;二是旅客上下中转受限,营运公司客流补充成本高昂,始发终到旅客集散时间成本猛增;三是小批量物流快件不能直接沿线集散,私营公司抢占赢利路线而弃舍高速沿线乡镇小批量件;四是旅客需求日益多样化,服务种类相对国外而言极其单薄;五是城市停车难,关键要靠市郊和城乡路网。建设开放型服务区且注重城乡均衡布点成网,是日韩和法德推动消费惠及城乡的重要成功经验,服务区集应急救援、旅客集散和换乘中转、物流仓储和快件集散交换、本地农特产售卖以及旅游观景休闲等商旅文于一体已成未来发展大势。在我国公路沿线建设数以万计的综合服务区和各类中小微网点,利用网点换乘中转实现全国客货邮“镇-镇”直达,可以更充分地发挥现有高等级公路的网络共享优势,更有效地实现客运增流、快递增质增量、城乡产销提质增速等国内双向大循环功能,将全国人民的日常经济社会活动汇集成为城乡一体共享生产、交换和消费大市场,助推实施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 国内外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研究脉络与热点追踪——基于CiteSpace的文献计量分析

      2024, 41(2):61-75.

      关键词:新就业形态;平台从业者;劳动关系;劳动权益
      摘要 (1283)HTML (0)PDF 0.00 Byte (0)收藏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围绕这一主题,借助CiteSpace等文献分析工具,聚焦发文量、文献被引频次、期刊影响因子、核心作者群、关键词聚类等指标,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主题文献进行计量分析,系统梳理其研究脉络,得出了如下结论和研究展望:近十年来,国内外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研究逐步深入,但文献总量较少,核心作者群相对分散,业内学术影响力不高,未来研究方向将集中在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新型雇佣关系认定和劳动权益保障两个方面,并致力于在工会职能创新、立法创新、社会保险政策实践创新3个方面作出实质性突破。

    • 多维相对贫困的精准测度与分解

      2024, 41(4):69-88.

      关键词:多维相对贫困;相对剥夺;随机权神经网络;环境质量
      摘要 (543)HTML (0)PDF 0.00 Byte (0)收藏

      摘要:缓解相对贫困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构建包含心理健康、环境质量等要素的多维相对贫困指标体系,借鉴A-F贫困框架体系,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引入机器学习中的随机权神经网络(NNRW)法,精准测度并分解中国城乡间、区域间居民的多维相对贫困广度、深度和强度水平。研究发现:无论城乡间还是区域间,随着相对贫困维度的增加,多维相对贫困的广度、深度和强度指数均呈下降趋势,表明发生极端多维相对贫困的居民数量逐渐递减。同时,居民多维相对贫困指数呈“西高东低”态势,全国居民多维相对贫困水平大致与中部地区相当;农村居民的多维相对贫困水平显著高于城镇居民,且农村居民的多维相对贫困程度与西部地区相当;城镇居民的多维相对贫困水平大致与东部地区相当。此外,多维相对贫困指数分解结果显示,金融产品、生活环境、耐用品和人均纯收入等因素是城乡间、区域间居民发生相对贫困的主因,但是致贫主因对贫困广度、深度和强度的贡献率有所差别。研究结论为制定解决多维相对贫困长效机制提供了理论参考和政策依据。

    • 调节焦点对员工工作投入的影响:优势和兴趣导向工作重塑的中介作用

      2024, 41(5):76-85.

      关键词:调节焦点;工作投入;优势和兴趣导向工作重塑
      摘要 (763)HTML (0)PDF 0.00 Byte (0)收藏

      摘要:探讨调节焦点作为一种个体特质对员工工作投入的影响,并从工作设计理论出发,选取优势和兴趣导向工作重塑作为中介变量,检验其在调节焦点与员工工作投入中发挥的中介效应。对220个企业员工样本的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 (1)促进性调节焦点对员工工作投入有显著正向影响,防御性调节焦点对员工工作投入有显著负向影响。(2)促进性调节焦点对优势和兴趣导向工作重塑有显著正向影响,防御性调节焦点对优势和兴趣导向工作重塑有显著负向影响。(3)优势和兴趣导向工作重塑在促进性调节焦点、防御性调节焦点对员工工作投入的影响中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

    • 职场排斥对员工知识隐藏的双刃剑效应

      2024, 41(5):86-99.

      关键词:职场排斥;知识隐藏;表面和谐;工作愤怒;心理韧性
      摘要 (286)HTML (0)PDF 0.00 Byte (0)收藏

      摘要:提高知识资本利用率和实现知识管理有效性是促进组织创新的关键环节。基于认知-情感个性系统理论,构建表面和谐与工作愤怒在职场排斥和知识隐藏关系中的双重路径模型,探讨心理韧性在职场排斥和认知-情感路径关系中的调节作用。运用结构方程和PROCESS方法检验2个时间点收集的406份有效样本。研究发现:(1)职场排斥正向影响知识隐藏;(2)表面和谐与工作愤怒在职场排斥对知识隐藏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心理韧性正向调节职场排斥和表面和谐关系,负向调节职场排斥和工作愤怒关系,并调节职场排斥通过表面和谐与工作愤怒影响知识隐藏的间接效应。研究结论有助于从整合视角解释员工经历职场排斥后工作愤怒的现象,亦从实践层面为企业优化员工关系和促进知识共享提供有益启示。

    上一页123456
    共43页427条记录 跳转到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