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41(1):1-13.
摘要: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推进共同富裕离不开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有企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基,促进共同富裕就要稳步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本轮国企混改推动了国有经济与市场经济融合发展,在提高国企运行效率、推动经济增长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不同的改制路径也暴露出新的问题,员工权益保护不足、效率与公平关系处理不当、绩效薪酬体系不合理等影响着共同富裕的实现进程。从整体上市、引入战略投资者、员工持股、国企债务等方面分析国企混改现存问题对我国共同富裕实现进程产生的影响;并从发挥国企产业引领作用、深化国有经济科技创新驱动效应、找准国企职能定位、健全企业治理结构、优化营商环境、推进分配体系现代化等角度提出政策建议——国企混改应从模式创新入手推动国企高质量发展,在保持经济增长韧性与可持续性的同时,以中长期改善民生为导向,推动中国共同富裕目标尽早实现。
2024, 41(1):63-74.
摘要:国有企业践行社会责任是推动市场经济高质量发展、企业健康运行的必然要求。但国有企业践行社会责任的传统路径面临践行主体不明、践行规则不清、践行责任不显等现实困境。通过利他-利己一致性的分析框架可知,利己定位不准、不同性质企业社会责任被混淆,以及利他-利己行为未实现动态平衡是造成国有企业践行社会责任面临诸多困境的根源。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探索发现,国有企业党组织是践行社会责任的最优载体。基于此,确立“主辅相成”的践行主体、明确“条理清晰”的践行行为、制定“科学合理”的践行责任,是国有企业党组织践行社会责任的理性路径,也为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指明了方向。
2024, 41(3):129-137.
摘要: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新时代,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必须牢牢把握国有企业姓“党”这一根本政治属性。在强化国有企业党建引领的过程中,应坚持问题导向,层层落实党建主体责任,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和保障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2022, 39(2):34-45.
摘要:与现代企业制度所面对的“普通”公司不同,基于投资主体性质和多元的企业目的,对国有企业进行治理应当充分彰显出“个性”。如果将改革举措仅着眼于营利性与公益性的技术衡平之上,国有企业运营仍面临较多现实障碍,难以从根源上汲取发展动力。从客观事实、目标调和、制度衔接的角度,党组织引领国有企业治理具备充足的理论指引和实践操作经验。未来,党组织在引领国有企业治理过程中要注重企业目标的充分协调、强化党组织法定的治理地位、厘清治理行为内容的内涵外延、清楚划定责任范围的边界,以此助推国有企业高质量的发展。
2004, 21(2).
摘要:国有企业改革涉及多个利益集团的博弈,要用博弈的观点看待国有企业改革;我们应正视理性人之间存在利害冲突这一事实,站在理性人之间互相博弈的角度,全面把握国有企业改革.
2003, 20(3).
摘要:国有企业MBO,把国有资产转让给对企业内部十分了解的管理层,国有资产退出,通过股权结构的重新安排,建立清晰可辨的产权关系,明确各投资人的责、权、利,以相容的激励机制,改变了企业内部委托代理关系,降低代理成本。国有企业MBO的实施,有助于国有企业产权制度和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顺利完成,国有企业改革目标实现。
2000, 17(3).
摘要:解决经营者激励问题是国有企业取得良好绩效的关键 ,应该成为今后国企激励制度的首要突破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