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41(4):56-68.
摘要:为准确把握长江经济带养老服务均等化建设现状,确保区域养老服务协调发展,构建养老服务均等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以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最新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熵值法、泰尔指数对长江经济带养老服务均等化建设水平进行测评,并基于σ收敛、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模型实证检验其收敛效应。研究发现:样本考察期内,长江经济带养老服务均等化建设差距逐渐缩小,且区域间差异小于区域内差异。长江经济带上下游地区养老服务均等化建设水平存在显著的σ收敛特征,下游地区绝对β收敛程度最高,且在上述模型下,存在上下游地区对中游地区的“追赶”效应;不同驱动因素的条件β收敛情况各不相同:65岁以上的人口数量显著促进了长江经济带上下游地区养老服务均等化建设呈条件β收敛,卫生机构数量显著促进了中游地区呈条件β收敛,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显著促进了长江经济带整体及各地区养老服务均等化建设呈条件β收敛。实证分析结论为应对人口老龄化和提升养老服务均等化建设水平提供了重要政策启示。
2021, 38(5):98-110.
摘要:回顾和梳理国内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研究现状有利于聚焦研究热点,审视研究局限,捕捉研究趋势。本文以2006—2018年CNKI收录的624篇公共服务均等化的CSSCI期刊论文为样本,运用Citespace文献计量与可视化软件,同时辅以Excel软件,从发文年度分布,高产作者、高产机构分布,关键词聚类方面,对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的时空分布和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国内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总体分为起步、快速发展、回落三个阶段,未来研究应从研究力量、研究内容、研究视角、研究方法、文献来源五个方面加以改进,尤其要注重群体间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非政府主体在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中的作用以及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程度与质量监测等议题的研究。
2018, 35(2):1-11.
摘要:新型城镇化不仅要求人口的迁移与居住地域的变化,更要注重让农民拥有和市民一样的公共服务。为此,本文基于财政学中“公共服务均等化”视角,探讨了新型城镇化与保费补贴联合作用对于农业保险需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本身对农业保险需求影响较小,而保费补贴发挥着催化剂的作用,使得公共服务水平、农民收入结构、受教育水平等许多不显著的因素成为了农业保险需求增加及保费增长的重要因素,并就此结论提出政策建议。
2013, 30(5):60-67.
摘要:我国老龄化具有城乡倒置的典型特点,并且与快速的城镇化交织在一起,农村空巢老人增多,因此我国农村老年人具有迫切的照护服务需求,而目前我国农村老年照护服务的现状是严重滞后。为了推动城乡老年照护服务的均等化,政府应在财政投入、政策保障上加大对农村的倾斜力度;重视农村老年护理人才的培养;加快农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的建设;鼓励社会力量进入农村养老服务产业;同时推动老龄信息化建设。
2011, 28(2):67-71.
摘要: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社会进入转型关键时期我国政府面临的重要任务和主要目标,对于缓和社会现有矛盾和维护社会稳定至关重要。但长期以来政府独家提供造成基本公共服务所需资金严重不足,供给效率低下,地区、城乡、群体之间差距较大。究其原因,主要是政府角色定位不明确、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市场参与力量不够;各类社会组织作用发挥不充分;公民自身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因此,依据基本公共服务的不同属性和类别,构建政府主导;市场、社会、公民自身等主体的多元参与机制,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更多还原
2009, 26(6):32-39.
摘要:通过比较新义务教育均衡机制下东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经费结构的变化,揭示了新义务教育均衡机制使得义务教育的教育机会上出现了“中部凹陷”与西部义务教育完成质量相对下滑并存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