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41(6):119-129.
摘要:《2022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占农民工总数的一半以上,长期在城市生活和工作,是从事零工经济的主要群体之一。以零工经济下新生代农民工社会保护为研究对象,分析零工经济的内涵与特征。采用调查研究法,对零工经济下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保护现状进行梳理,并指出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用工模式“去劳动关系化”,就业安全性不足;就业形式“灵活多样化”,社会保障供给结构性失衡;用工平台就业“去中心化”,用工权益难以保障;组织建构工会困难,利益表达渠道不畅通四个方面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落实共享发展理念、实现共同富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零工经济用工模式、创新社会保险体系;维护社会保障权益、加大监管力度;强化用工平台责任、完善工会组织建设,创新维权服务方式。
2024, 41(2):126-134.
摘要:乡村治理现代化既是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基础,也是在乡村振兴战略、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时代语境中动态演进并持续深化的。在社会流动进程中,城乡要素配置失衡、乡村社会共同体解体、治理机制碎片化等关键问题亟须解决。推动新发展阶段乡村社会治理创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能恢复乡村社会的公共生态价值,也能改善城乡之间不充分不平衡发展的问题。新时代乡村治理创新要推动整体协调治理,实现村级治理范式的“嵌入性整合”,突破治理机制碎片化困境;要鼓励动态平衡发展,健全城乡要素互动的“联动性发展”机制,激活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要提升思想价值意识,通过“公共性赋能”强化村域自治,保障村落集体利益的多元供给,在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保障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
2022, 39(2):34-45.
摘要:与现代企业制度所面对的“普通”公司不同,基于投资主体性质和多元的企业目的,对国有企业进行治理应当充分彰显出“个性”。如果将改革举措仅着眼于营利性与公益性的技术衡平之上,国有企业运营仍面临较多现实障碍,难以从根源上汲取发展动力。从客观事实、目标调和、制度衔接的角度,党组织引领国有企业治理具备充足的理论指引和实践操作经验。未来,党组织在引领国有企业治理过程中要注重企业目标的充分协调、强化党组织法定的治理地位、厘清治理行为内容的内涵外延、清楚划定责任范围的边界,以此助推国有企业高质量的发展。
2019, 36(3):67-72.
摘要:近些年,党中央多次强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城镇化建设思路,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不断提高和保障人民生活质量。在全球化浪潮与资本经济扩张的形势下,城镇化建设与人口发展、市场经济、社会建设、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当前中国面临的重要难题。如何解决城镇化面临的各种难题,需要坚持与文明发展的内在统一性,在把握文明城镇化理论内涵的基础上,逐步建设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文明城镇化道路,并以其解构传统城镇化模式。
2019, 36(2):83-88.
摘要:在全球化与经济新常态形势下,社会矛盾与冲突进一步复杂化与尖锐化,社会治理的难度日益增强,越来越需要发挥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治理的优势。尤其是积极应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中产生的各种矛盾与冲突,要在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下推进政府“统管”向政府“治理”转型,建构一种协同治理体制格局。作为一种体现“官民共治”之善治精神的治理形式,协同治理是未来治理创新的战略选择。
2018, 35(6):54-60.
摘要:在现代文明社会新残疾人观理念下,更多的残障学生有机会进入高校接受高层次教育,其教育支持问题势必引起社会关注。从价值理念、理论和实践层面对残障学生大学教育支持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进而,基于社会工作之构念,残障学生大学教育支持的实现路径主要从三个层面开展:其一,“社工—社会工作专业方法—残障学生的教育支持”;其二,“组织—社会政策—社会工作行政—残障学生的教育支持”;其三,“社会政策—残障学生的教育支持”。在此基础上,我国社会工作积极实现从本土化到土生化的嵌入式发展。
2018, 35(2):72-76.
摘要:网民政治信任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经由一系列过程而生产出来的。具体到生产过程,则包括政治信息输入过程、政治信任生成过程、政治信任输出过程三个部分。通过对这一生产过程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网民政治信任流失的原因有三,即政治信息源出多门且质量低下;网民政治信任生产技术不高以致能力弱化,生产成果难达预期又进一步恶化了再生产环境;其他外部相关因素的不利影响增大了网民政治信任生产、生成的困难。解决好这些问题,应当建立健全网民政治信任信息供给主体准入及分类评价机制、政治信任生产水平提升机制,政治信任生产环境营造机制以及政治信任生产现实辅助支持机制。
2018, 35(4):78-83.
摘要:随着各种移动终端的普及,数字阅读已进入移动时代。但是,移动阅读所呈现出的碎片化浅显化特征,明显与“深阅读”的要求有所不同。本文认为,读者阅读习惯改变、优质数字内容相对稀缺和新娱乐交往方式的冲击是导致移动“深阅读”出现当前发展困境的三个主要因素,要推动移动阅读不断由浅入深,可尝试从优质数字内容建设、优化移动阅读体验、培养良好数字阅读习惯和加大移动阅读推广力度等四个方面入手,逐步改善移动阅读碎片化浅显化的现状。
2018, 35(4):91-96.
摘要:从强调白话的实用意义到关注白话的美学品格,从工具层面的思想传输,到本体层面的价值呈现,五四小说语言的变革不再是被动选择,正逐步向语言的本质靠近,从而直接亲近了时代,亲近了大众,亲近了生活的原生态感受。五四小说开创了从工具性到本体性的新的语言之道,但也存在误区。这一历史进程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深入考察不仅是论题的需要,对于今天再造文学语言的诗性辉煌也不无裨益。
2017, 34(4):25-28.
摘要:培育大学生的中国梦,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坚持理论灌输与实践育人相结合,是做好这项工作的必然选择。实践路径就是让大学生通过与社会现实接触,了解社会大众,体会社会发展的伟大成就,认识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与责任。通过实践育人,使当代大学生能够以客观认知取代主观臆断、以理性建构取代盲目批判、以崇高理想取代随波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