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30(6):115-124.
摘要:近20年来多年来,200多年前开创的历史语言学和现代认知语言学逐渐开始融合诞生了历史认知语言学。认知语言学有“基于用法的模式”来研究语言事实背后的理据性的传统,这使历史认知语言学就有与语料库语言学结合的天然优势来观察相关语言现象和语言结构的历史变化过程、追寻其历史变化事实背后的内在规律。文章以具体的实例分别详细说明了COHA在对美语词汇、形态、句法、语义到文化方面的作用,这些实例说明COHA极大地拓展了历史认知语言学研究的新视野,也为历史认知语言学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保证。
2011, 28(2):124-129.
摘要:法先王和法后王,是儒家学说中两种截然不同的圣人观,这一区别,往往成为划分儒家学说中孟子一派和荀子一派的关键性依据。然而,被人们认为是荀子后学的韩婴,却在其著作《韩诗外传》中,展现出了对孟子圣人观的大量承袭:无论是对圣这一概念的推崇;对古代圣人的称颂;还是对成圣标准的判定上,均与孟子的观点如出一辙。这一现象提示我们,对于《韩诗外传》的渊源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重新思考。 更多还原
2010, 27(6):127-132.
摘要:“好辩”是孟子语言的主要风格,在纵横论辩之风盛行的战国时代, 孟子即因其善“辩“卓然自显。人们多把孟子的好辩归因于战国时代的纵横风气,却忽略了作为文化中心的稷下学宫对孟子的影响:稷下的文化重心地位满足了孟子起而“辩” 的需求稷下盛行的“议论”风气促成孟子采取“论辩”的形式;而稷下“相生相灭”的辩驳特色,又影响了孟子的论辩风格。
2007, 24(1).
摘要:进入经济转型期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完善,高等教育逐渐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大学毕业生就业体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就业制度由过去的统包统分到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改革,再到现在建立的双向选择、不包分配、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就业模式.在新的形势下,过去曾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艺术类大学毕业生如何面对现实,在社会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是教育工作者和每个大学毕业生及其家长所关注的热点问题.
2007, 24(1):158-160.
摘要:进入经济转型期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完善,高等教育逐渐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大学毕业生就业体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就业制度由过去的“统包统分”到“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改革,再到现在建立的“双向选择、不包分配、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就业模式。在新的形势下,过去曾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艺术类大学毕业生如何面对现实,在社会中找准自己的位置,是教育工作者和每个大学毕业生及其家长所关注的热点问题。
2006, 23(2).
摘要:针对扩招给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带来的问题和挑战,高校应结合学校自身实际情况,在加强就业市场调查和前景预测,切实解决规模与质量、专业发展与市场需求的矛盾;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就业服务指导机构;丰富和创新就业指导内容和方式;培育、完善就业市场体系,为毕业生创造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四个方面进行的新探索。
2004, 21(1).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各个层次、各级各类的人才需求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党的十六大报告也提出:要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而我国过去的高等教育主要是精英教育,难以适应新时期发展的要求,所以中央政府在1999年对高等教育进行了调整,实行高等教育的扩招政策.
2001, 18(1).
摘要:目前 ,我国正处于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教改时期 ,高校应加强非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心理教育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为社会培养、输送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