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40(1):1-12.
摘要:人口流动对中国社会的复杂性、持续性影响,要求我们不仅要关注流动人口本身,还要关注流 动人口的子代群体,即本文所说的“流动人口二代”。 尽管既有研究提出了一些与“流动人口二代”近似 的概念,并在代际传递视角下围绕代际关系、身心健康、教育状况、职业发展、社会融入等方面开展了经验 研究,但这些研究都没有直接针对这一群体全貌展开系统考察,没有给出流动人口二代的群体画像、总体 特质,也没有对影响流动人口二代发展的社会事件与生命历程展开讨论。 鉴于此,本研究提出要着眼于 流动人口二代生命历程,聚焦流动人口二代生命历程中的健康风险、聚焦数字化场域下的流动人口二代 职业新发展、聚焦人口结构性变迁背景下的流动人口二代家庭化问题、聚焦新时代新形势下的流动人口 二代社会融入问题、聚焦新型城镇化情境下的流动人口二代政策保障,思考流动人口二代研究的总体性 框架与发展进路。
2023, 40(1):13-22.
摘要: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等伟大社会变革的百年历程中强化了执政 能力,积累了宝贵的执政经验: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其执政的根本遵循;坚持人民至上是其执政的 根本立场;坚持自我革命是其执政的关键保障。 值此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关键时期,全面梳理党 的执政经验,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023, 40(1):23-31.
摘要:小康社会理论来源于我国古代、近代的小康社会思想以及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理论。 小 康社会由百姓向往的生活状态发展为治国的一种社会模式,中国共产党把小康社会由理想愿景付诸社会 实践。 中国共产党人在“百年”的奋斗实践中,实现了“建构小康社会”到“建立小康社会”、“建设小康社 会”到“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决胜建成小康社会”的飞跃并取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 胜利。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具有重要价值,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发展的理论宝库,为中国 梦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也为世界减贫治贫贡献了中国力量。 总结中国共产党小康社会“百年 奋斗”的历程和经验,对于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新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2023, 40(1):32-42.
摘要:利用 2010—2019 年西部地区的面板数据建立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教育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的协调程度进行全面评价。 结果显示:西部地区教育指数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都保持稳步波动上 升趋势,但发展不均衡;西部教育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保持波动上升趋势,但仍处于偏低 协调水平,说明西部教育发展显著滞后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教育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贡献偏 低、教育投资激励不足、产教融合度低和授权专利成果少是四川等 11 个省份的共同突出短板。 基于此, 提出促进西部教育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2023, 40(1):43-57.
摘要:工业化是地方政府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 研究发现,地方政府财力、地方政府协调金 融资源的能力与地方工业化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以 2011—2016 年我国 282 个地级市为样本构建面 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验证了理论假设。 地方政府通过协调财政和金融两方面的资源,向辖区 内的工业企业低价出让土地,从而使企业有足够的资金增加其固定资产投资,进而提升产能。 异质性分 析发现,上述关系更为明显地存在于中西部地区和市场化水平较低的地区。
2023, 40(1):58-70.
摘要:农产品流通渠道是制约流通效率的主要因素,流通效率的提升对于增加农产品价值和附加价 值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因此,农产品流通渠道选择与乡村振兴的关系十分密切。 通过构建 Stackelberg 模型,分析在农产品质量相同的完全竞争市场中供应商和零售商之间的利益关系,进而得出农产品流通 渠道如何影响农产品流通质量和效率。 研究发现:当大型供应商选择与大型零售商合作时,对双方更有 利。 以此为基础,探讨乡村振兴背景下“盒马村”渠道模式的运行机制和优势,发现“盒马村”渠道模式之 所以能够快速发展,是因为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传统农超对接模式的弊端,其最大优势在于实现了供应 链数字化,是一种农户、渠道和消费者三方共赢的模式。
2023, 40(1):71-87.
摘要:智慧物流作为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目前针对该领域整体研 究状况进行系统梳理的文献较为欠缺。 基于 CNKI 数据库中以“智慧物流” 为篇名的学术文献,运用 CiteSpace 从发文量、发文作者、发文机构、关键词共现、关键词时间线聚类、关键词时区、关键词突现等角 度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此识别该领域研究热点、研究前沿等,探讨绘制知识图谱时所采用的节点阈值选择 标准对聚类效果产生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国内智慧物流研究始于 2010 年,研究作者和机构多数独立 进行研究,合作联系较少;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与智慧物流的融合研究,从初 期的供应链、物联网等向大数据、应用、人才培养等过渡;研究主题主要集中于技术与运用、物流设施建 设、推动力量三个层面;研究前沿主要集中于生态圈、“互联网+”等;选择不同节点阈值标准会影响聚类、 节点和连线的数量。 最后,基于聚类分析对智慧物流领域的技术与装备进行了分类归纳。
2023, 40(1):88-105.
摘要:基于 2011—2018 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不同空间权重矩阵,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检验数字 经济对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空间溢出效应。 研究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对巩固拓展脱 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具有助推作用,同时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 从整体层面以及地区层 面看,在地理距离权重与空间邻接权重下,数字经济对临近地区均具有为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即扩散效应。 (2)数字经济对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空间溢出效应具有地区异质性,呈现东中西依次递 增趋势,在落后的西部地区数字经济红利能够实现效用最大化。 (3)数字经济对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 兴有效衔接存在空间非线性,即空间溢出效应存在双门槛,随着数字经济逐步跨越门槛值,对本地区的直 接效应呈现倒“U”趋势,溢出效应呈现“U”形。
2023, 40(1):106-117.
摘要:购物社区是商家与顾客进行价值共创的重要平台,顾客参与价值共创行为对商家具有重要作 用。 为探究价值共创行为如何影响购买意愿,基于 361 份购物网站用户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结构方程 模型和 Bootstrap 分析方法探讨购物过程中消费者感知价值在价值共创行为与购买意愿间的中介作用。 实证结果表明:价值共创行为,包括知识贡献行为与顾客公民行为,对购买意愿存在显著正向影响,感知 价值在知识贡献行为、顾客公民行为影响购买意愿的过程中发挥了显著的中介作用。 基于以上研究结 论,对在线零售商家提出建议。
2023, 40(1):118-131.
摘要:组织自豪是自豪在组织水平概念化形成的一个研究热点,组织自豪是员工表现积极工作行为 的重要驱动力。 在相关文献搜集和研读基础上,从表现、诱因两个视角梳理组织自豪的定义,比较其与相 似概念的差异,总结组织自豪的测量量表,评述组织自豪的影响因素、影响结果及其作用机制。 根据已有 研究的不足,提出未来研究的主要议题:开发本土化的组织自豪量表、丰富组织自豪的影响因素、加强探 讨组织自豪的影响效应、加强研究组织自豪的调节作用、开展组织自豪跨文化研究。
2023, 40(1):132-143.
摘要:基于 2012—2018 年我国沪深主板上市公司披露数据,探讨企业内部控制对环保投资规模的具 体效应,并检验不同省域市场化程度对企业内部控制与环保投资的调节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内部控制 有效性与企业环保投资正相关;省域市场化程度会显著促进内部控制有效性与企业环保投资的正相关关 系。 进一步研究发现,对于国有上市企业而言,其所在省域市场化程度会显著增强内部控制有效性对企 业环保投资规模的正相关关系。 文章验证了内部控制对企业环保投资的促进作用,丰富了企业环保投资 的影响因素研究,为进一步提升企业环境治理能力提供了有益探索。
2023, 40(1):144-151.
摘要:驻村第一书记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在驻村干部制度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的一项制度, 这一制度在脱贫攻坚中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新发展阶段,这一制度仍将继续存在,但由于工作任务 的变化,这一制度也必须进行必要的完善和发展。 通过对驻村第一书记的选拔机制、工作机制和考核机 制进行全面的分析,指出这一制度在新发展阶段应对新任务上的主要不足,并提出了完善这一制度的基 本路径。
2023, 40(1):152-160.
摘要:中国社会工作开启“绿色转向”以来,对生态价值和绿色社会工作理路的思考主要借鉴西方思 想。 立足于本土思想资源,从生态价值的本体根基、历史生成、现实异化、实践路径 4 个方面挖掘并转义 道家思想的生态价值观,探讨其与生态文明的内在关联,有助于确立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伦理基础,并从 基于“生命-命运”共同体的价值立场、以“自然—人—社会主义社会”为本体的介入路线和以“认知—行 动”为轴线的实践策略 3 个方面提出中国绿色社会工作发展的基本理路。
2023, 40(1):161-172.
摘要:家事调解从其产生时起就与社会工作之间有着颇多的关联与渊源。 随着家事调解发展成为一 个独立的专业,其与社会工作之间有了一定的专业界限和区分。 但是从家事调解主流模式的发展和特点 来看,无论是伦理和价值观念,还是干预模式和方法,家事调解都融入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工作元素;而调 解技术的训练和实践也能提升社会工作服务品质。 两个专业之间的相互滋养给双方都带来了许多益处, 因此家事调解与社会工作的融合既是趋势所向,也是需求所在。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家事调解与社 会工作的融合趋势已现,进一步的发展则需要更多的跨界合作和专业之间更深的融合。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邮编:400067 传真:(023)62768460
电话:(023)62769249 E-mail:xb@ctbu.edu.cn
网站版权所有: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