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第39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社会工作与社会治理
    • 《中国健康与精神健康社会工作制度百年历史回顾研究:纪念北平协和医院社会服务部百年华诞》专栏导读

      2022, 39(4):1-5.

      摘要 (22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中国健康与精神健康社会工作制度百年历史变迁与历史规律研究

      2022, 39(4):6-24.

      摘要 (76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1921年9月15—22日,新协和医学院开幕典礼具有划时代、里程碑、国际性、多样性的中国和世界历史意义,既标志中国现代西医教育和西医临床诊疗服务开端,又标志中国现代医院与医务、健康与精神健康社会工作实务体系建设元年,拉开中国现代健康与精神健康社会工作实务体系建设百年历史序幕。本文从制度社会史和历史制度主义视角,利用文献回顾、历史-比较研究、内容分析和理论建构等方法,首次将1921—2021年百年历史划分为四个时期,其中,1840—1920年是西医传入和医疗慈善、医疗救助和健康公益时期;1921—1949年是现代医院与医务、健康与精神健康社会工作实务体系奠基并迅猛发展时期;1950—1977年是社会学与专业社会工作实务中断停止、销声匿迹时期;1978—2021 年是中国现代医院与医务、健康与精神健康社会工作实务体系恢复重建、结构转型、全面发展,社会工作专业重新专业化、理论化、政策化、本土化和制度化的时期。每个历史时期均具有若干鲜明和突出的时代特征。目的是清晰描绘中国现代健康与精神健康社会工作实务体系建设百年历史变迁的总体图画。更重要的是,本文首次分析中国健康、精神健康社会工作实务体系发展影响因素与社会成因,首次全面、系统、历史、客观地总结中国健康、精神健康社会工作实务体系百年历史经验、教训和客观规律,旨在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为健康中国、法治中国和福利中国制度建设,为满足全民性、普惠性美好生活需要提供专业社工实务体系与现代社会福利制度智慧、规律。

    • 北平协和医院社会服务部研究综述

      2022, 39(4):25-37.

      摘要 (39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关于北平协和医院社会服务部(简称“服务部”)的研究,可以分为民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两个阶段。民国时期的研究者大都具有服务部的工作或实习经历,研究成果带有工作总结和方法探讨的性质,具有很强的工具性和实践性。20 世纪80 年代起,美国学者金敏开始对浦爱德主任服务部时期的历史进行深入研究,日本学者山口守也长期致力于浦爱德文化认同形成过程的研究。新中国成立后,国内一度对服务部持完全否定的态度,改革开放后的研究从零开始缓慢进行,21 世纪后快速发展,不仅专业视角凸显,还呈现出整合性的研究趋势。

    • 中国精神健康社会工作实务体系的研究现状与发展

      2022, 39(4):38-50.

      摘要 (577)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对中国精神健康社会工作实务体系从形成、发展到再建构的研究已走过百年历程。民国时期起,我国精神健康社会工作初步进入学术研究的范畴,目前由于“ 健康中国” 国家战略再次成为研究热点,在实务理论、服务路径及策略方面均取得了创新性进展。借助文献研究的方法梳理当下中国精神健康社会工作实务体系的研究现状,从精神障碍患者的现实处境与需求评估、精神健康社会工作的概念、服务路径三个角度述评,围绕服务理念、服务方法、服务模式、服务内容、服务形式与供给等方面探究精神健康社会工作实务体系的服务现状与研究动向,提出目前中国精神健康社工的研究趋势已发生了多元学科整合、服务理念融合的转变,众多研究经验与规律的总结为推进未来实务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

    • 新时代中国特色精神卫生社会工作研究综述

      2022, 39(4):51-63.

      摘要 (67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作为社会工作实务的一个重要领域,精神卫生社会工作在实务探索和理论研究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逐步形成了本土经验与中国特色。我国精神卫生社会工作已有研究主要聚焦于理论视角、方法技术、发展模式、实务领域、政策经验以及地方实践等方面。与民众美好生活需求以及高质量学科发展趋势相比,已有研究依然面临着提升研究质量、拓展研究范式、丰富研究框架以及发展中国特色等方面的挑战。未来精神卫生社会工作的研究要不断深化研究内容,拓展研究领域,积累学术经验,扩大学术影响积极借鉴国外经验,挖掘本土资源和特色,构建有中国特色精神卫生社会工作的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 >思想政治与法学
    • 中国共产党现代化国家建构与治理的实践与经验

      2022, 39(4):64-71.

      摘要 (26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国家现代化建构与治理。中国共产党是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政党,国家建构与治理现代化的核心要义是实现人民的民主权利和落实人民主体地位。人民当家作主的执政理念是和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是历史的主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基本原理一致的。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制定一整套国家治理制度,形成一套以人民民主权利和人民主体地位为中心的价值体系。在国家基本制度基础上,组织、协调、引导国家和社会治理主体积极参与国家治理,各个治理主体间形成完备和强有力的纵向和横向治理机制。

    • 以伟大建党精神涵养新时代青年的逻辑理路

      2022, 39(4):72-83.

      摘要 (50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生力军。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上发出号召,青年一代要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和底气,切实肩负起实现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以“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为内涵的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一种先进文化,为时代新人培养提供了丰厚精神滋养。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深刻领会伟大建党精神的深邃内涵,着眼于新时代培养怎样的青年、为谁培养青年、怎样培养青年这一时代问题,从加强教育引导、注重实践养成以及加强制度保障等层面,教育引导青年筑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理想和为人民幸福而永久奋斗的价值追求。

    • 马克思资本批判视域中的需要与美好生活问题探析

      2022, 39(4):84-92.

      摘要 (29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一般抽象意义上,马克思指出了需要的社会性与历史性,揭示了人的需要与物质生活的生产之间的辩证关系。深入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马克思揭示了资本主义条件下满足需要所特有的消费方式对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重要意义。资本通过引导和控制工人的需要和消费,使得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不断向工人的日常生活、意识形态等领域全面殖民,由此促进资本生产关系及其合法性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由于资本自身生产关系的内在矛盾,工人有限的购买力成为资本不可克服的界限。然而,与此同时,马克思指出,按照历史辩证法,正是在现存的资本主义社会中,辩证地蕴含着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需要的萌芽及其历史性生成的条件。

    • 从劳动正义看劳动幸福———兼与何云峰先生商榷

      2022, 39(4):93-103.

      摘要 (33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幸福是人们的根本追求,劳动是人的类本质活动,劳动是基本人权,人们通过劳动实现人的类本质,得到深层次愉悦体验即为劳动幸福。劳动正义不是劳动权利而是实现劳动幸福的道义基础。劳动主体正义是劳动幸福的实质所在。劳动主体正义实质是劳动对社会主体的有用性超过有害性。生产资料正义是劳动幸福的客体正义。国民是国土等自然资源的共同所有者,劳动生产而成的生产资料应归生产者共有。劳动动机正义是劳动幸福的深层动因。实现劳动幸福应成为人们进行劳动的根本动因。劳动过程正义是劳动幸福的关键环节,确保劳动过程正义的根本要求是充分保障劳动权利。

    • >经济研究
    • 人口负增长下的房地产市场:日本经验与启示

      2022, 39(4):104-114.

      摘要 (88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对人口负增长下日本房地产市场变动情况的分析以及对相关应对政策的梳理发现:人口总量负增长会导致住房增量供给速度的下降以及存量供给的增加;人口负增长并不必然导致房价和地价的下降,经济增长与收入水平的提升对房价和地价上涨的作用更大;人口老龄化对房地产市场有“危”有“机”,应辩证对待。为应对人口减少和老龄化加速对房地产市场的负向影响,日本政府和学者分别从人口和房地产两个层面提出了多项政策应对,这对即将进入人口负增长的中国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 脱贫成效精准:脱贫户获得感测度及其影响因素

      2022, 39(4):115-128.

      摘要 (28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脱贫户获得感维度检验中国脱贫的实践效应。通过对广东省48 村1 518 已脱贫农户的调查研究,发现其家庭人均年收入持续增长且比已知脱贫收入线显著偏高,产业扶贫对收入增长的作用显著;脱贫户基于家庭劳动力人数、老人数和学生子女数等客观需求,多数自觉获得了体现客观机会获得的脱贫政策福利;脱贫户拥有较高的获得感,并没因调查个体的人口特征而存在差异,其显著地与客观需求呈负相关,与客观获得呈正相关,需求既定时客观获得增加,则获得感会显著提升,这意味着新时代基于需求-获得-满足的精准扶贫逻辑具有实践效应。在客观获得确定而需求增加时,获得感会显著偏低,收入的影响作用最大。因此,后脱贫时代需要继续推进乡村产业发展,加强对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和乡村教育扶持力度,从外部基础、成人主体内在动力和代际发展潜力来保障和提升脱贫成效的持续性。

    • 数字经济对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的空间溢出效应———以长江经济带为例

      2022, 39(4):129-139.

      摘要 (479)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不仅变革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而且给高技术产业智能化升级创造了机会。高技术产业通过智能化升级提高生产效率,进而提升其出口竞争力。本文基于2007—2018年长江经济带各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分析数字经济发展对长江经济带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数字化投入、数字化产出、数字化环境对长江经济带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的整体提升具有正向溢出效应,其中数字化环境是影响高技术产业出口竞争力的主要因素,而数字化投入的地理邻接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因此,长江经济带应继续加大数字化投入,提高数字化投入的辐射带动作用。

    • 在线社区用户体验如何影响用户粘性———在线社区奖励的调节作用

      2022, 39(4):140-151.

      摘要 (36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保持用户粘性是在线社区成功的关键。关于用户参与并留在在线社区的驱动因素的现有研究较多,但都忽视了用户体验对用户粘性的影响。引入在线社区奖励类型作为调节变量,构建有调节的检验模型,研究在线社区用户体验对用户粘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线社区用户功能性体验、享乐性体验和社会性体验均对用户粘性有显著正向影响;在线社区用户体验对用户粘性的影响会受到奖励类型的调节作用。为在线社区用户粘性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向,也为企业及在线社区管理者提高用户粘性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

    • 电商网红自我呈现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2022, 39(4):152-163.

      摘要 (28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网红的自我呈现有利于获取粉丝支持、累积社会资源。基于自我呈现理论将电商网红的自我呈现划分为网红活跃度和网红内容表现力两个维度,探讨电商网红自我呈现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作用机制。通过2019年1月—2019年8月的网红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得出结论:第一,网红活跃度正向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第二,网红活跃度通过增强粉丝热忱促进消费者购买;第三,内容表现力在粉丝热忱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中起调节作用。

    • >传媒与出版
    • 构建行动者网络: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再思考

      2022, 39(4):164-173.

      摘要 (413)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行动者网络理论为研究建强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提供了一种新视角和新方法。作为国家治理“托底工程”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兼具政治和传媒的双重属性。借助行动者网络理论,从“ 行动者”“转译”“网络”要素探讨当前县级融媒体中心建强与用好的路径选择,可以发现建强县级融媒体中心是一个由行动者组构和利益联盟形成、发展及更新的过程,而构建起行动者网络是用好县级融媒体中心、打通政治传播体系“最后一公里”的关键指标。

    • 县级融媒体中心内部绩效考评体系构建研究

      2022, 39(4):174-180.

      摘要 (504)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县级融媒体中心内部绩效考评体系的构建是创新内部管理机制、实现深度融合的核心举措。由此,需在国家构建和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及县级融媒体中心“媒体服务、党建服务、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增值服务”的具体要求下,依据县级融媒体中心所在区域经济、文化、地方社会治理与制度创新水平,对县级融媒体中心内部组织构架、岗位任务、工作内容与流程等因素进行全面衡量;需在县级融媒体中心发展愿景的基础上,综合设置政治导向、业绩、态度、能力、新媒体技术运用水平等考核指标及评价标准,并通过与员工持续、全面反馈沟通,对相关绩效考评指标与应用等考评体系框架进行调整,最终构建形成较为稳定的、符合媒体融合发展规律及县级融媒体中心个性特征的开放性的内部绩效考评体系。

快速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卷期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