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第38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思想政治与法学
    • 论马克思劳动哲学视阈中的法律价值理论

      2021, 38(2):1-17.

      摘要 (28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马克思以劳动哲学为基础的法哲学主张从物质生产劳动实践出发把握法律事实与法律价值的辩证关系,法律价值既要适应法律事实,同时又要超越法律事实,引导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改造。马克思既反对资产阶级自然法学和理性法学的法律价值绝对主义,也反对实证主义分析法学的法律价值相对主义。马克思认为对正义、自由、平等等主要的法律价值观念的理解都不能停留在抽象概念层面,它们都是物质生产劳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伴随物质生产劳动发展不断变化。法律价值观念的具体价值取向取决于物质生产劳动发展的水平。资本主义社会的法律价值观念是工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其本质是维护自由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捍卫资本的利益所得。社会主义法律价值观念是劳动者的价值观念,其本质是维护与劳动创造等比例的利益所得。只有到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现真正的社会正义,那时,法律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就进入历史博物馆了。

    • 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的双重维度及当代意义

      2021, 38(2):18-24.

      摘要 (177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包含经济学维度与人类学维度双重内涵。经济学维度的劳动价值观倡导劳动创造商品价值,劳动是财富的基础;人类学维度的劳动价值观强调劳动对于形成人的本质、塑造人的能力、丰富人的社会关系,发挥了关键性作用。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引起了后世极大反响,它启示我们不仅要树立劳动是社会财富源泉的观念,养成勤劳美德,而且要通过劳动培育自身多种才能,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

    • 马克思幸福思想的“劳动-休闲”逻辑理路探析

      2021, 38(2):25-32.

      摘要 (37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幸福作为人类永恒的价值追求,也是马克思一生追寻的方向。为了实现人类的幸福,马克思从"完整的"现实个人出发,消解了以往哲学对幸福抽象而形式的论述,立足于对"劳动-休闲"这一人类生存发展的两个合规律性样态,共同关照着人的幸福诉求与主体性价值回归。对此,马克思以"人民向度"为幸福研究的逻辑内核;以"劳动-休闲"的幸福意蕴为逻辑依据;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劳动-休闲"的双重异化为逻辑审视;以实现"劳动-休闲"的价值复归为逻辑构建,强调异化劳动是导致劳动不幸的根源,休闲异化则隐喻在异化劳动之中制约着幸福体验的获得,只有实现共有体面劳动与共享休闲的统一,才能真正实现人的主体性回归和成为幸福的存在。

    • >经济研究
    • 主导产业集聚与物流业发展的耦合关系研究——以西北五省(自治区)为例

      2021, 38(2):33-46.

      摘要 (35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运用区位商对西北五省的主导产业进行识别,并选取相应指标代表主导产业集聚程度和物流业发展水平,利用熵值法拟合出各省的主导产业集聚程度指数和物流业发展水平指数,计算各省上述两个指数的有序度并运用耦合协调模型计算二者之间在2007—2017年度的耦合协调度。结合各省(自治区)两个指数的有序度回归关系和相关关系进行分析,得出除青海省以外,其余四省(自治区)主导产业集聚程度和物流业发展水平均从不协调逐渐走向协调,青海省在剔除三个采矿业以后从不协调走向协调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西北地区应进一步提升物流业运行效率,加大物流业的投资,加强物流产业区域间合作与协同,努力推动区域主导产业的集聚化发展和转型升级的相关政策建议。

    • 基于CNKI和Cite Space的我国贸易与环境关系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2021, 38(2):47-56.

      摘要 (37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贸易与环境关系研究一直是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1992—2019年发表的963篇与贸易与环境关系研究相关的论文为样本,利用CiteSpace软件,通过关键词共现、聚类以及时区分析,系统梳理了国内贸易与环境关系研究的动态、热点和前沿问题。研究表明:(1)国际贸易、环境、贸易自由化、环境规制是贸易与环境关系研究的热点问题;(2)贸易与环境关系研究文献数量由快速增长逐步转变为平稳发展;(3)国内作者和研究机构间的合作研究较少,还未形成贸易与环境关系研究的区域合作团队;(4)近年来,环境规制逐渐成为贸易与环境关系研究的热点领域,但是研究力度不足。

    • 新型城镇化与工业绿色化耦合协调分析——以长江经济带为例

      2021, 38(2):57-65.

      摘要 (28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以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07—2016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将长江经济带分为长江上游地区、长江中游地区和长三角地区进行对比研究。并从新型城镇化和工业绿色化两个维度建立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对新型城镇化与工业绿色化发展以及二者的互动耦合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在时间维度层面,新型城镇化发展较快,但是在工业绿色化发展方面,总体发展缓慢,长江上游与中游地区甚至出现了倒退的情况,进而导致新型城镇化与工业绿色化两大系统在区域间的耦合协调情况差异显著;在空间维度方面,无论是新型城镇化、工业绿色化,还是二者的协调状况,在区域之间和区域内部同时存在明显的差距,并且落后省市与领先省市的差距逐年扩大。

    • >管理论丛
    • 媒体关注与企业环境绩效

      2021, 38(2):66-80.

      摘要 (310)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环境绩效评价是企业环境管理行为相关领域的重要研究问题。本文以2008—2013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将"PM2.5爆表"事件作为外生冲击,考察了媒体关注对企业环境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媒体关注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环境绩效,"PM2.5爆表"事件与媒体关注对企业环境绩效的治理效应一定程度上存在替代作用。进一步研究显示,"PM2.5爆表"事件带来公共压力的增大与媒体关注对企业环境绩效的治理效应在内部控制质量较低的公司以及竞争性较强的行业中,这一现象更加明显。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如何激励企业承担环境治理责任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同时也拓展了现有的学术研究。

    • “矿枯城废”背景下如何实施环境规制?——基于115个资源型地级城市的实证分析

      2021, 38(2):81-90.

      摘要 (36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资源型城市利用自身资源发展经济的同时,对城市环境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大面积的结构性失业给资源型城市带来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本文根据2003—2016年我国115个资源型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分析方法,详细分析了资源型城市环境规制强度的就业效应,对不同发展阶段以及不同资源种类的资源型城市分别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1)资源型城市的环境规制强度对就业有显著的负向影响。(2)对于不同发展阶段的资源型城市,其影响程度由强变弱依次为衰退型、成熟型、成长型、再生型。(3)矿业城市的环境规制强度对就业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森工城市环境规制强度对就业并没有显著的影响。根据分析结果,本文提出结合环境规制和就业的关系合理制定环保标准,在保证就业的情况下达到改善环境的目的,实现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统一。

    • >社会工作与社会治理
    • 上海医务社工的专业化水平和内涵研究——基于医院招聘要求的分析

      2021, 38(2):91-99.

      摘要 (241)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通过对16条上海医务社工招聘信息的内容分析,同时结合对上海11家医院的11名工作人员的半结构访谈,来了解医院对医务社工的招聘要求,并据此探索上海医务社工专业化的水平和内涵。研究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医院要求应聘者拥有较高的学历(本科及以上学历)、社会工作相关专业背景、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证书,和具备一定的实务经验。这表明,上海医院对应聘者提出了较高的专业品质要求,这可能是上海医务社工专业化水平较高的原因。同时,本研究还发现,这些医院强调应聘者必须具备直接服务、沟通、资源链接以及志愿者组织和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品质。这些能力品质为上海医务社工的专业化提升指明了方向。

    • 优势视角下医务社会工作介入医患矛盾的研究——以广西G医院为例

      2021, 38(2):100-107.

      摘要 (365)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医患矛盾的愈演愈烈,不少患者将消极的情绪转化成过激的言行,刺痛着医者仁心。在医务社会工作领域中,优势视角为患者提供一种处理医患矛盾的思维方式,使其挖掘自身克服困境的潜力与优势。通过在广西G医院的应用研究发现,优势视角具有引导患者正确认识医患矛盾根源、调动患者抗击疾病的主动性,并最终利用优势实现个人成长、促成医患矛盾合理解决的效果。同时存在患者的潜在优势不易发掘、容易忽视客观条件限制和适用范围有限等问题,可以从提升医务社会工作的服务成效、推动多重主体的协同参与和创新医患矛盾的解决路径等方面进行改善。

    • 社会信息加工理论对低社会经济地位儿童的可适用性研究——以Y市S小学困境儿童为例

      2021, 38(2):108-123.

      摘要 (322)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美国学者运用社会信息加工理论开发儿童人际交往能力小组干预课程,取得较好效果。中国学者在天津和陕西泾阳分别以城市儿童和农村留守儿童为对象,运用社会信息加工理论开展儿童人际交往能力小组干预,取得丰硕成效,但社会信息加工理论对中国低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是否具有可适用性尚待检验。笔者在Y市S小学以困境儿童这一低社会经济地位儿童人群为服务对象,运用社会信息加工理论设计小组干预方案,干预对象在人际交往认知、人际交往技巧和情绪管理,以及人际交往能力改善上取得明显干预效果,干预成效表明社会信息加工理论对中国低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儿童的人际交往能力干预具有同样的可适用性。

    • >文史哲研究
    • 注释与源语文化的异域重构——以理雅各《论语》英译本为例

      2021, 38(2):124-135.

      摘要 (348)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翻译的重要使命是传播文化,而注释是翻译的重要一环。理雅各在翻译《论语》时,用注释把源文、译者、译文和读者连接起来,使译文成为一个具有可译性、意图性、可读性和可接受性的完整统一的文化网络系统。这一探索对中华典籍英译颇有启示:利用注释,把零碎的、分散的、断裂的文化知识织成一张巨大的文化之网,有助于在译入语中构建源语文化,让读者充分领略文化的魅力,也有利于在文化互建、文化互助、文化互照、多元共存的国际交流中建构中国形象,传播中华文化。

    • 教育场域语言景观多维透视与思考

      2021, 38(2):136-144.

      摘要 (546) HTML (0) PDF 0.00 Byte (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Landry和Bourhis有关语言景观信息功能和象征功能的划分,选取国家科教名城合肥市辖区内的六所高校为语料采集范围,从语言选择、语符转换、标牌类属、文化权势、意识形态五个维度,对教育场域语言景观的创设现状进行了多维考察与透视。通过数据统计和语料分析,揭示了隐匿在教育场域语言景观背后的深层信息和象征意义,如主流意识形态的培育、文化权力的博弈,并且从政策层面、制度层面、学术层面和技术层面提出了语言景观重塑的基本方略。在教育全球化的新潮流下,教育场域语言景观承载信息的交际功能和服务教学的工具作用不容忽视;此外,语言景观与现实社会之间的互动也应该受到重视。

快速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卷期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