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第28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利益观的形成和发展理路

      2011, 28(3):1-6.

      摘要 (898) HTML (0) PDF 1.29 M (13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和发展过程中,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全面审视和把握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格局转化的新特点,在实践探索和理论反思中,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利益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利益观,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是对马克思主义利益观的新发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要求。 更多还原

    • >经济研究
    • 形式化的经济发展理论研究综述

      2011, 28(3):7-14.

      摘要 (956) HTML (0) PDF 1.25 M (10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形式化的经济发展理论是指那些用动态一般均衡分析框架来解释经济发展现象的模型。一般说来,经济发展现象包括:增长起飞,即人均产出由停滞到持续增长的转变;人口转型,即人口增长由快速到缓慢的转变;工业化,即生产技术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本文对主要的形式化经济发展模型进行归纳总结,以期梳理出它们关于经济发展机制的基本看法。在形式化经济发展模型中,技术进步、人口转型和工业化被认为是增长起飞的三个基本机制;小孩质量替代小孩数量和消费品数量替代小孩数量是人口转型的两个基本机制;利润平均化则是工业化的基本机制。 更多还原

    • 基于“空间”视角的金融地理学研究评述与展望

      2011, 28(3):15-19.

      摘要 (1122) HTML (0) PDF 1.21 M (15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年来,学术界对空间经济学理论的研究越来越关注,特别是对区域经济发展、实体经济贸易研究越来越多,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作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的金融学,其理论的发展和创新对传统经济学和现代经济学的影响非常大,但是融入"空间"概念的研究相对少很多。目前,包含"空间"概念的金融学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金融地理学领域,研究尚处于理论发展的初期阶段。金融地理学中所体现的"中心—边缘"模型特征和金融活动空间集聚的特征与空间经济学的理论内涵基本相同,而研究方法也有类似之处。笔者提出可以从空间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出发深化金融地理学的理论研究。 更多还原

    • 我国资本产出比上升趋势的原因分析:1979—2007

      2011, 28(3):20-25.

      摘要 (1043) HTML (0) PDF 1.42 M (27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结合新古典增长理论和内生增长理论来解释我国资本产出比的变化,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得出:社会总储蓄率和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的增加对于资本产出比的上升具有推动作用,人力资本的积累有助于我国投资效率的提高,抑制资本产出比的提高。 更多还原

    • 结构奖赏还是结构负担?——以浙江省第三产业为例

      2011, 28(3):26-32.

      摘要 (824) HTML (0) PDF 1.23 M (10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以浙江省为例,利用2004—2009年第三产业就业和增加值数据,对浙江省近些年第三产业发展情况进行概述,重点分析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变动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利用shift-share方法对劳动生产率变动进行分解,结果验证了"结构奖赏"和"结构负担"假说并存,且两者约构成整个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增幅的25%。由此可见,行业内部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是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主体,与此同时,结构变动也确实是推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重要因素,因此,结构调整是必须的。但是,由于结构变动对劳动生产率提升作用相当较慢,在鼓励结构转变的同时,应更加注意各行业按自身的发展规律协调发展,只有在发展中逐步调整结构才是最经济、最合理的。

    • 基于投入产出和DEA的重庆主导产业选择研究

      2011, 28(3):33-37.

      摘要 (875) HTML (0) PDF 1.21 M (12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以重庆经济社会发展所呈现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为背景,以重庆市的投入产出数据为依据,结合产业经济学中有关主导产业选择的理论,根据投入产出法、层次分析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法的相关原理,构建了一个重庆主导产业选择的模型并进行了实证研究,最终选择出重庆的主导产业,并指出了研究的不足之处和以后的研究方向。 更多还原

    • 基于手段—目的链的顾客忠诚影响要素研究——以大学生信用卡为例

      2011, 28(3):38-45.

      摘要 (1046) HTML (0) PDF 1.71 M (18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二八法则",企业80%的利润来源于20%的忠诚顾客,所以在当前市场竞争压力加大的前提下,制定与实施忠诚顾客的管理策略,为顾客提供综合性、差异性的产品或服务,履行高度的顾客承诺是企业保持与顾客长期、双向互动和获得利润的重要保障。随着企业的市场营销方式从注重交易向注重关系转变,顾客忠诚的形成成为顾客关系管理理论研究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 更多还原

    • >管理论丛
    • 中国企业青年职工心理资本维度研究

      2011, 28(3):46-50.

      摘要 (1442) HTML (0) PDF 1.20 M (11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现今企业核心竞争力越来越取决于员工的心理资源。本文探究了我国企业青年职工心理资本的构成维度及其受年龄、性别、学历、收入水平等因素的影响程度,以期能对企业开发员工心理资源提供理论基础。采用访谈、问卷调查的方法并通过因素分析得到心理资本的三个维度,且问卷的信度和效度都较好。本研究表明,心理资本由为目标感、责任感和回复力三个维度组成,年龄对责任感和回复力有显著的影响,而性别对目标感有显著的影响。 更多还原

    • 质量管理体系在干部考评机制建设中的价值——以科学发展观为视角

      2011, 28(3):51-54.

      摘要 (913) HTML (0) PDF 1.19 M (13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科学发展观提出后,党中央对干部队伍建设高度重视,做出了加快建立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的重大决策。质量管理体系是现代管理思想的有效载体,具有通用性、系统性和相容性,在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建设中合理采用质量管理体系的思想观念,对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更多还原

    • 政治体制改革是当代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2011, 28(3):55-60.

      摘要 (1186) HTML (0) PDF 1.21 M (17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政治现代化本质上是一个政治发展过程。政治革命和政治改革是政治发展的两个途径,同时也是政治现代化得以实现的两个途径。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我国已经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备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中国的政治现代化就表现为通过政治改革来实现。政治改革由政治制度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两方面组成。由于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本身的优越性,推进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就成为当代中国政治现代化的重要实现途径。 更多还原

    • >社会工作与社会治理
    • 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影响及对策研究

      2011, 28(3):61-64.

      摘要 (1437) HTML (0) PDF 1.36 M (14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人口老龄化是当前一个全球性热点问题,世界各国都在探讨如何应对已经到来或者即将到来的老龄化社会。通过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与趋势进行分析,指出未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严峻性,进而在探讨老龄化对老年人供养问题影响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提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建议。 更多还原

    • 论新破产法管理人制度

      2011, 28(3):69-73.

      摘要 (1182) HTML (0) PDF 1.21 M (17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管理人制度是新破产法中全新的制度,这注定其还有待完善。清算组担任管理人要严格限制条件,未来管理人的选任应以竞争方式为主,应创设破产基金作为管理人报酬的保障,管理人责任体系尤其是民事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要明确化,要成立一个统一的管理人协会,发挥对管理人的制约功能。 更多还原

    • >思想政治与法学
    • 中国西部世界遗产地方专门保护法比较研究

      2011, 28(3):74-80.

      摘要 (1071) HTML (0) PDF 1.24 M (12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国西部共有10部世界遗产保护地方专门法,其中,5个地方性法规,2个地方规章、3个单行条例。西部世界遗产专门保护法规符合立法原则规定,因而是有效的,但作为地方立法,它们只能在所辖区域范围内施行。西部地区10个世界遗产专门保护法的法规体例和内容因世界遗产的特质和保护现状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更多还原

    • 论我国生态补偿制度的缺失及建构——以云南省为例

      2011, 28(3):81-86.

      摘要 (855) HTML (0) PDF 1.22 M (12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云南既是我国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也是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地区,生态保护与发展经济的矛盾极为尖锐,如何科学有序地推进生态补偿制度建设,是云南当前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由于目前生态补偿制度建设还存在科技支撑不够、政策法规滞后、缺乏长期性和稳定性、融资渠道单一等问题,必须加快立法进程,为生态补偿制度建设保驾护航;明确轻重缓急,有序推进生态补偿制度建设;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互补作用;创新生态补偿方式,提供长效的生态补偿机制。

    • 常规关系与话语含意理解

      2011, 28(3):87-90.

      摘要 (960) HTML (0) PDF 1.30 M (14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徐盛桓教授的"基于心理模型的常规推理"理论强调"常规关系"在话语含意推导中的重要作用,认为话语含意推导过程体现为根据有关的常规关系获取隐性表述,对显性表述作出补足或/和阐释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常规关系的语用作用,即常规关系能补足话语显性表述的不完备和语义上的空缺,并能阐释话语显性意义传达的语境信息。 更多还原

    • >文史哲研究
    • 语言模因论与英语动词习得实证研究

      2011, 28(3):91-95.

      摘要 (1284) HTML (0) PDF 1.21 M (15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报道一项旨在验证语言模因论对英语动词习得是否有促进作用的教学实验。受试者为64名英语专业2010级本科学。实验组在课内接受教师的讲解后,朗读和背诵102个动词类型的句子,同时做模仿造句练习,背诵检查合格后,参加第二次动词类型测试。两周之后参加第三次动词类型测试。与实验组唯一不同之处是,对照组只接受教师的讲解,未被刻意要求这样做。结果发现:在同等条件下受试者通过朗读、背诵和模仿等方法学习英语动词类型以及与之相对应的句子,与没有用过这些方法的受试者相比,效果完全不同,前者在动词类型运用方面的错误次数明显减少,语言知识被记住的可能性更大,且在大脑中保持的时间较长。这证实了语言模因论确能有效地促进英语动词的习得。 更多还原

    • 英文标题中双关语的运用技巧及翻译策略

      2011, 28(3):96-100.

      摘要 (1629) HTML (0) PDF 1.21 M (43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双关语是英文标题中一种较为常见的修辞手段。然而,因在转化语言结构和表达上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障碍,如何汉译带有双关语的标题成为翻译中的一个难点。本文从语音双关、语义双关、语法双关和语境双关等几方面对双关语的运用技巧作了阐述,并以"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为指导,通过若干例证的剖析,提出了作为译者在汉译标题中双关语时应采取的策略和方法,以期在目的语中再现原语双关的艺术效果。 更多还原

    • 以交际语境顺应视阈剖析语用失误

      2011, 28(3):101-105.

      摘要 (1293) HTML (0) PDF 1.20 M (14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语用失误是异文化冲突的常见现象,也是导致跨文化交际故障的重要根源。语言顺应论从本质上揭示了语言使用的重要特征:动态的选择—顺应。以Verschueren的顺应理论下的交际语境顺应理论为指导,就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经常出现的语用失误的问题进行阐释,并提出成功的跨文化交际应该是交际双方彼此对对方交际语境的顺应。 更多还原

    • 英语动结构式的形式语义匹配

      2011, 28(3):106-115.

      摘要 (845) HTML (0) PDF 2.19 M (11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Goldberg&Jackendoff(2004:532-568)对英语动结构式进行了全面充分的诠释,他们把英语动结构式看成一个构式家族,这个构式家族之中的构式分支具有家族相似性(Fam ily Resemblance)。家族相似性决定了英语动结构式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很多构式分支可以整合进来,同时也决定了它的构式分支是表层形式。首先运用维特根斯坦家族相似性理论对Goldberg&Jackendoff(2004)做进一步的分析,对他们未深入研究的特殊句式进行了翔实的识解,并最终添加两类动结构式分支。人的认知规律和语法化所造成的语言的外部和内部理据决定了英语动结构式家族丰富多彩的表层形式。 更多还原

    • 汉语是非问句相关研究述评

      2011, 28(3):116-123.

      摘要 (1038) HTML (0) PDF 1.24 M (33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是非问句是现代汉语疑问句的一个重要类型,相关的研究已经涌现出大量优秀的成果;但从目前来看,专门针对是非问句的研究则相对较少,而且不够系统和深入。本文主要从是非问句特征及分类标准、疑问程度、构成要素等几个方面出发,对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详尽的综述和整理,以期对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有所裨益。 更多还原

    • 《全唐诗·李益集》诗歌来源考

      2011, 28(3):124-128.

      摘要 (885) HTML (0) PDF 1.27 M (16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全唐诗·李益集》是迄今收诗最为完备的李益诗集,收罗了编者所能看到的不同版本李益别集和不同时代的唐诗总集、选本,甚至方志中收录的署名李益的诗歌。其诗歌主体来自明铜活字本《李益集》,体例和排列顺序亦沿用此集。诗人小传则综合《郡斋读书志》《唐诗纪事》、两《唐书》之《李益传》等多种资料,择善而从。 更多还原

    • 西方美学观念的转换与中国现代诗学体系的建构——论黑格尔对吕进诗学思想的影响

      2011, 28(3):129-136.

      摘要 (899) HTML (0) PDF 1.24 M (14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吕进完备的中国现代诗学体系有深厚的美学基础,其中黑格尔美学对他的诗学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这在中国现代诗学研究中并不多见。本文拟从诗歌的视点特征、诗歌的媒介特征以及诗歌的分类标准等方面探讨黑格尔对吕进的影响,希望在方法论意义上对整个中国现代诗学理论的研究起到很好的启示作用。 更多还原

    • 艰难的颠覆与尴尬的重建——五四家庭小说的文化审视

      2011, 28(3):137-143.

      摘要 (1127) HTML (0) PDF 1.29 M (14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家庭在中国扮演着特别重要的角色。五四作家从自己的家庭体验出发,立足文化更新的背景反思家庭问题。他们通过演绎家庭故事,不仅重新审视一种文化、一种制度、一种生活方式和心理动向,同时也无情地解剖自己,并试图以现代的价值准则去思考更为广泛深刻的家庭问题。五四时期轰轰烈烈的家庭革命,为五四小说的家庭叙写提供了现实依据,而反叛传统时所面对的道德与情感困境,导致了颠覆的艰难与重建的尴尬。 更多还原

    • 叙事的两条共生藤蔓——图文小说叙事特点研究

      2011, 28(3):144-149.

      摘要 (1352) HTML (0) PDF 3.14 M (11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就国外研究热门——图文小说这一体裁的叙事特点进行介绍性研究。在分析与对比国外学者关于图文小说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概述了图文小说的定义及特点,阐述了其四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各自在叙事中的作用。简言之,图文小说属于多模态叙事,通过图和文两种符号渠道进行,两者互相合作、互为线索。 更多还原

    • 戈迪默笔下的孤独——《无人伴随我》的孤独主题

      2011, 28(3):150-153.

      摘要 (1367) HTML (0) PDF 1.20 M (18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以斯塔克夫妇的情感历程为例,分析《无人伴随我》中普遍存在的孤独及其成因。政治主导了南非社会和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与人的关系被异化为简单的利益权利关系,沟通与交流变得遥不可及,个体陷入了无底的孤立隔绝深渊之中。爱没能让他们摆脱出来,反而使他们更加孤独。政治生活的喧嚣之下,正是个体灵魂深处那无法排遣的孤独寂寞。 更多还原

    • >教育学研究
    • 论博物馆与大众的终身教育

      2011, 28(3):154-156.

      摘要 (829) HTML (0) PDF 1.24 M (12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飞速发展的时代,对博物馆充分发挥教育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众教育、特别是终身教育成为博事业发展的重要议题。但毋庸讳言,就目前状况看,我们在该方面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并且其重藏、重术、轻展的现状已成了深化博物馆教育功能的阻碍。 更多还原

    • 幸福探源——重庆工商大学翠湖博士论坛

      2011, 28(3):157-160.

      摘要 (789) HTML (0) PDF 1.18 M (14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一、"幸福"的起源首先,重庆工商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刘朋博士从历史和哲学角度探讨了古今中外的幸福观。(一)幸福思想史探源从中国来看,我们可以把历史上的幸福观大概归结为儒家、道家、释家三种。儒家认为人追求的不是简单地幸福而是成为"圣人"。圣人行事"不逾矩",却又合乎道。 更多还原

快速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卷期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