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25(1):1-5.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新概括,是对党的指导思想的新称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所决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经历了一个探索、创立和发展的过程,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概括,避免了党的指导思想两种命名方式的缺陷,正确处理了各大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始终坚持的行动指南。
2008, 25(1):6-8.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的集中体现,是半个多世纪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探索发展的历史必然,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光明的和唯一正确的道路。
2008, 25(1):9-12.
摘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的定位只能是针对掌握了丰富人财物资源的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而言,这对基层政府正确处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职能定位是一个误导,极有可能导致新农村建设中“公园意志”的出现。农民投身新农村建设自发形成的“家园意志”是农民在新农村建设中根本主体地位在主观意识形态上的反应。正确认识两种意志的主体、本质、特征和局限,是处理好在基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政府和农民关系的关键。
2008, 25(1):13-15.
摘要:当下的中国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不仅要继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即以不断提高硬实力的同时,也需重视提高软实力。软实力的提升不仅是提高综合国力的逻辑指向、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应对复杂国际环境的有效手段。尽管约瑟夫·奈“软实力”理论还存在一些局限,但是却为我们分析怎样全面发展提供了一个新视阈。
2008, 25(1):16-18.
摘要:如果要真正理解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就必须对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这一问题及其相关问题做出一个逻辑的梳理。简而言之,我们首先要弄清下列三个问题:一、马克思哲学当代性提出的理由及言说的合法性何在? 二、应在何种意义上理解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三、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的真正出场路径是什么?对以上三个问题进行探讨,可以进一步加深对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的理解。
2008, 25(1):19-23.
摘要: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催生出一个急剧膨胀的特殊群体-失地农民.从此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就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社会呼唤着建立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然而人们却往往遗忘了一个特殊的角落-少数民族地区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把少数民族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作为一个单独的议题提出来,以期引起社会和学术界的关注。
2008, 25(1):24-27.
摘要:农民工已经成为目前社会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特殊规模群体,他们是我国经济建设的主力军。但是由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滞后与缺位,广大的农民工群体仍处于社会保障的边缘地带。搞好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工作,维护这一规模庞大的弱势群体利益,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结合我国农民工群体的自身特点和社会保障现状,提出了完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几点设想。
2008, 25(1):28-31.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得税法》(文中简称新税法)不仅在形式上实现了法律的统一和税收法定原则,更在实质上实现了制度创新,凸显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本质属性,新税法作为调整国家和纳税人利益的主要法律规范,其发展方向将会推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
2008, 25(1):32-36.
摘要:我国流动性过剩集中在银行体系和广义货币供应量两个层面。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在于长期累积的巨额存量货币的流动性增强,而信用货币派生能力的提高和境外投机资本的大量流入进一步加剧了流动性过剩现象。化解流动性过剩问题,短期应着力于控制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中期需要调整汇率政策,弱化人民币升值预期,长期来看,需要以转变政府职能和提高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为重点。
2008, 25(1):37-42.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居民收入不断提高,生活质量不断提升,消费需求更加活跃,居民消费不断升级换代,但消费结构存在一定的地域性差异。利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进行聚类分析,探讨我国各区域之间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差异,从而为各地政府根据地区间的消费结构差异制定更加合理的用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引导性政策提供更加有效的决策依据。
2008, 25(1):43-46.
摘要:2003年以来,我国房价加速增长,成为民生的一大难题;中央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调控政策试图稳定房价,但其效果不明显,由于住房事关民生,稳定房价对社会稳定、建构社会主义和谐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房地产市场的供给与需求两方面入手,或许可以稳定房价。
2008, 25(1):47-52.
摘要:2006年中国农产品出口实现较快增长,全年农产品出口310.3亿美元,同比增长14.1%,农产品出口迈上新台阶。但近11年以来,我国农产品出口对世界农产品出口的贡献率近11年来一直处在3%左右的较低水平。中国农业企业还存在企业规模小、产品质量优势不明显和农产品加工水平低等一系列问题,要在世界农产品贸易战中把握主动权,应对挑战,研究分析影响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主要因素成为必然。
2008, 25(1):53-57.
摘要:在产权制度分析的框架下,构造共同财产模型来说明企业资本结构影响企业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共同财产,从而影响企业价值(生产效率)的机理,这样,自成体系的现代西方资本结构理论便可以统一于共同财产的理论框架之中。
2008, 25(1):58-63.
摘要:近年来,随着金融体系的不断完备,美国的债务经济也迅速发展起来。从功能性收入分配的视角来看,在成熟的现代资本主义生产体系中,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工业制造等实业部门难以生产出高额利润;从规模性收入分配的视角来看,美国收入分配不平等的程度加深,严重地制约了消费需求的进一步提高,生产与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债务经济的发展不仅增加了金融资本和实业资本的获利性,而且通过扩大信用刺激了有效需求的增加,是美国抵制过剩危机和经济停滞的主要对策之一。资本主义积累的过程取决于工资的不断降低,而它最终却要依赖以工资为基础的
2008, 25(1):64-67.
摘要:有人才概念的计量评价不能有效地反应一定范围内(组织、地区、城市)的人才的运用效率、发挥程度以及竞争力状况,不能有效满足人才工作的需要。"人力活力"是人才计量的一个新概念,通过对其内涵的界定,设计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指数模型,提出一系列实证研究的思路,将人才资源的管理和运用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2008, 25(1):68-71.
摘要:韩非和马尔萨斯是中西方倡导人口过剩论的突出代表,他们的理论既有相通之处又各具特色。二者思想的异同,展示了不同民族所面临的相同或相近的经济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人口思想所产生的特定文化传统和时代精神。
2008, 25(1):72-79.
摘要:唐代是我国商品经济蓬勃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商品市场日趋活跃。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国内外一批学者先后开始了对这一领域的关注,并取得了一些颇具价值的研究成果。但与此同时,也存在着有待发展的方面,如研究的领域较陈旧、区域市场的研究很不平衡等。
2008, 25(1):80-83.
摘要:近代张之洞在督府武昌创办了湖北布、纱、丝、麻四局,规模宏大,体系完备,在当时堪称创举。国家时处内忧外患,张之洞筹措巨额资金,实属不易,经费管理的混乱使企业的发展深受影响。
2008, 25(1):84-90.
摘要:我国现行国家赔偿标准一律采用抚慰性标准,不能有效遏制、预防公权力违法,不能有效保障人权。惩罚性国家赔偿标准具有确立的必要性,也有其可行性。在建构惩罚性赔偿标准时,要处理好惩罚性赔偿标准与其他赔偿标准的关系、受害公民与纳税人利益平衡的关系等七个相应关系、问题。
2008, 25(1):91-94.
摘要:非政府组织在全球范围的勃兴,给传统的国际法律秩序带来重要影响和挑战,它的活动与国际法诸项环节都发生关联,但其法律人格尚处于不确定状态。鉴于其在全球性国际事务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应从国际法角度对非政府组织的国际法主体资格加以探析。
2008, 25(1):95-97.
摘要:保释制度因其共同的价值基础在英美法系及大陆法系普遍存在,基于各国诉讼体制及价值侧重点的不同,决定了其在保释的种类、内容及程序方面存在差异。欲在我国构建保释制度需对现行的诉讼体制及庭审方式进行改革。
2008, 25(1):98-101.
摘要:在当下我国的贿赂犯罪形势日趋严峻,大案要案频频发生,其方法、手段也日渐多样化的情形下,我国刑事立法把贿赂犯罪的贿赂物限定在财产性物质上其弊端日渐显现。权色交易已不属于私德范畴,而是属于公德范畴并纳入到法律调整范围。将性贿赂入罪虽存在定罪量刑、取证、证明等方面的重重困难,但是,这是立法技术问题,不能以技术操作的困难来否定立法价值。
2008, 25(1):102-105.
摘要:中国与泰国都是TRIPS协议的成员,同属于农业国,地理标志产品多为农产品。另外,我国南部盛产水果和水稻的地区的自然条件也与泰国很相似。通过对中泰两国地理标志的定义、保护模式、申请注册、主管机关、特殊商品的保护等方面进行比较,从而借鉴泰国的先进经验,完善我国法律规定,提高地理标志保护水平。
2008, 25(1):106-109.
摘要:从非正式制度的构成要素入手,结合技术文本的分析,对于在Web2.0时代下,随着媒介手段出现的新的发展趋势和特点,以及其对于社会结构的一般性影响做出简单阐述,论述了其将在非正式制度变革中发挥的作用。特别比较了公共意见等传播学中重要的理论变革,力图厘清变革的基础和前景。
2008, 25(1):110-116.
摘要:"回车马神"是中国南方许多地区许多民族至今仍有的民间婚俗环节,它起源周代齐鲁大地,至今广布中国南方特别是渝川湘鄂黔滇,由巫师和花鼓师合作,或由巫师兼做花鼓师来完成,有民俗和封建迷信的双重成分,不能简单地全盘肯定或否定,当以辩证眼光对待之。
2008, 25(1):117-121.
摘要:散文诗人袁智忠凭着不倦的艺术探求而逐渐建构起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对此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是在情感内容上具有浓厚的牧歌意绪;二是在语言形式上舒放自如,三是在表达方式上以小见大,这些构成了其散文诗的美学特质,也是他的散文诗能够受到诗歌界和学术界广泛关注的深层原因。
2008, 25(1):122-125.
摘要:享乐主义的消费文化刺激现代人的欲望膨胀,两性关系体现为欲望主体与欲望客体的交替轮换。性成为消费社会的核心,古典的爱情在瞬息万变的物质文明中消解。性革命和女权主义运动促成性别意识变革,家的圣坛摇摇欲坠。
2008, 25(1):126-128.
摘要:费穆自涉足影坛以来,一直备受关注。一部《小城之春》成就了他在电影史上的地位。从《小城之春》来反观费穆的创作历程,他一生都在追求着中国电影的民族化,主要从中国电影语言和内容主题两方面论述他对中国电影民族化的贡献,梳理出中国电影在民族化方面走过的轨迹。
2008, 25(1):129-133.
摘要:如何在译本中重建审美主体、善化审美体验、实现审美再现、优化原作在译语读者心中的审美价值,从而完美地在另一种文化模式与氛围中复制出具有同等感染力和生命力的作品,对所有的文学翻译工作者而言,都将是一种巨大的挑战。诗歌特有的美学特质要求诗歌翻译必须是美的再现。回顾了诗歌翻译美学理论,从翻译美学角度讨论了诗歌内在的审美价值体系,从典型译例中分析总结了诗歌翻译美学价值体系重构过程中的主体内容和具体思路及手段。
2008, 25(1):134-137.
摘要:采用描述翻译学的研究方法,首先分析林语堂编译《论语》过程中导致在篇章结构和内容方面"叛逆"现象的翻译策略,既而运用翻译目的论揭示"叛逆"现象背后的因素。林语堂在英译《论语》过程中采取编译的形式——重排原文篇章结构和增删内容——是基于一定的翻译目的: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向西方社会通俗地介绍儒家思想的精髓和塑造孔子文化形象。研究的启示在于:文学翻译中的"叛逆"现象可以从翻译目的论角度给予合理解释,译者对原文的"叛逆"是实现其翻译目的的选择,而评价译文的标准则是看其是否有效实现翻译的目的。
2008, 25(1):138-141.
摘要:指示语历来都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语言现象,怎么去解释其意义及作用成为一个有争议的话题。通过理想认知模型来分析中英语篇中指示语使用的异同,并用其中的心理空间分析法来解释指示语在实时语篇中的语用效果。
2008, 25(1):142-146.
摘要:书逗前后语言片断的非分句识别和标注是整个"复句信息工程"中一项重要的、基础性的工作。通过利用语义和搭配知识可以集中解决一部分复句中非分句的自动识别和标注问题。
2008, 25(1):147-150.
摘要:意义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在文学文本中达到了融合,这种融合性是人类认知机能发展的高级阶段,是语言意义美的展现。基于体验哲学的认知语言学的语义观是体验内在观,其认知模式通过对意义的动态解释来达到对意义确定性的寻求,认知语言学的意义观达到了人类认知两极间的融合。
2008, 25(1):151-153.
摘要:外语教学的成功与否不只是一个教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方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模式意味着学生将承担更多的学习责任。以学习自主性的理论认识为基础,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学习自主性的若干策略。
2008, 25(1):154-157.
摘要:柔性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管理,有助于克服刚性管理追求量化,背离教育的评判价值,容易诱导教育的功利色彩等的不足,从目前来看也更适应新时期高校发展的组织特征及高校教师的劳动特点和个性特点。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邮编:400067 传真:(023)62768460
电话:(023)62769249 E-mail:xb@ctbu.edu.cn
网站版权所有: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