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困境和美学的使命——庄、禅语言观的现代观照
DOI: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基金项目: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摘要:

    庄、禅对语言文字的态度是令人瞩目的。说到庄子,人们多会论及他对语言文字的尖锐否定;谈到禅宗,人们也会想到它“不立文字”的论断。但令人困惑的是,他们的否定与谴责又恰恰藉语言才得以发出。《庄子》三十三篇的存在本身就成了作者的一个自我否定,正如白居易的《谈〈老子〉》云:“言者不知智者默,此语吾闻于老君。若道老君是智者,缘何自著五千文。”而禅宗,由“不立文字”到“不离文字”的嬗变,也一直给了语言文字以生存的地位。这其中的秘密到底是什么?探讨这一熟知的历史事实,可以为我们正确评价庄、禅的语言观开辟一个新的视角,也有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