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3).
摘要:由对氯苯酚或对甲氧基苯酚出发,经多步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含中心功能基的二异羟肟酸开链冠醚L1H2~1L6H2及其钴(II)配合物CoL1~CoL6,其产率分别为48.3%~68.7%、73.2%~81.9%,结构经元素分析,IR、1HNMR、MS和摩尔电导表征得以确认。
2006(3).
摘要:介绍了几种近似最优解和增广拉格朗日函数,建立了基于增广拉格朗日函数的对偶映射和相应的对偶问题,讨论了增广拉格朗日函数的几种近似解和原问题的几种近似解的关系,得到的结果推广了一些已有的结论.
2006(3).
摘要:在柯西收敛准则的基础上,链式论证了实数系的其他6个基本定理,并最终形成一个完美的论证“环”,体现了数学论证之美;指出了有理数集不具有完备性.
2006(3).
摘要:引入并研究了一类新的无限簇广义集值变分不等式,证明了这类变分不等式解的存在性,并构造了其迭代算法,得到了由此算法产生的迭代序列的收敛性,所得结果推广和改进了已知的相应结果.
2006(3).
摘要:设有两个总体G0、G1分别服从参数为(μ0,σ)与(1μ,σ)的对数正态分布.基于寿命数据X、最小后验风险准则,给出了相应的判别分析问题的Bayes判别方法,为寿命判别制定了一个操作简便的规则.
2006(3).
摘要:讨论了随机环境中强π-不可约的马氏链瞬时性判定的一个充分必要条件,并且给出了随机环境中的马氏链在一定条件下是瞬时链和一致瞬时链的一个充分条件,提出了关于BN中闭集的概念,指出当π为不变测度时,若πBC=0,则存在B0∈BN,使B0 B,且B0为闭集.
2006(3).
摘要:考虑具有两点边值的拟线性椭圆方程在任意特征值的共振问题,其中非线性项f(x,t)无界,满足经典的Landesm an-Lazer条件;运用环绕定理得出了所给边值问题的解.
2006(3).
摘要:推广了次规范阵与次正交阵概念,提出了次亚规范阵及S-次正交阵的概念,讨论了它们的若干性质,指出次亚规范阵是较实次规范阵和次亚正定阵更广泛的矩阵类;将正交矩阵的Gayley分解推广到S-次正交阵上.
2006(3).
摘要:由于天然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以及与社会经济需求的不相匹配,致使有的流域水资源过度开发,而有的还没有达到它的开发潜力。介绍了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评价流域水资源开发潜力,所介绍的这个模型的主要优点是:通过考虑各种取用水方法和运行方案,把流域中的各个产量(或者各个取水量)反应在几条曲线上,非常直观清楚。最后把这个模型应用在黑河流域进行验证。
2006(3).
摘要:建立了包括资源环境因子集、生态环境压力因子集、社会-经济因子集3方面在内的重庆市生态安全评价体系,提出了重庆市生态安全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计算方法,得出重庆综合生态安全系数为0.578 3,其资源环境安全系数较低为0.436 7,而生态环境(0.624 6)和社会-经济(0.682 7)安全状况较好,这为建立较完整的重庆市生态安全预警机制奠立了基础。
2006(3).
摘要:采用微波诱导氧化法处理有机磷农药废水,研究了铬渣用量、微波辐照时间、添加H2O2等因素对溶液(CODCr)去除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对于1 000 mL CODCr质量浓度为1 600~2 000 mg/L的有机磷农药废水,在铬渣用量为4 g,H2O2(30%)用量为4 mL,微波功率为640 W,微波辐照6 m in的条件下,CODCr的去除率可达到90%;废水处理后残留的Cr(VI)的质量浓度低于0.05 mg/L。
2006(3).
摘要:污泥处理是城市污水处理的一个重要环节,而厌氧消化是污泥稳定的重要处理方法,但有关研究设计和实践的经验不多。针对污泥厌氧消化的工艺设计,探讨了消化方式、池容、池形、搅拌、加热与气体收集系统设计等几个典型问题。
2006(3).
摘要:由对氯苯酚或对甲氧基苯酚出发,经多步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含中心功能基的二异羟肟酸开链冠醚L^1H2~1L^6H2及其钴(Ⅱ)配合物CoL^1~CoL^6,其产率分别为48.3%~68.7%、73.2%~81.9%,结构经元素分析,IR、^1HNMR、MS和摩尔电导表征得以确认。
2006(3).
摘要:介绍了一种运用磁检测技术,对钢丝绳生产现场进行在线、高速、高精度测长的方法。深入分析了钢丝绳的剩磁特性,以及励磁磁隙、钢丝绳运动速度与检测精度之间的关系;对励磁模块、剩磁传感器和检测电路的设计以及数字滤波、漏检监测、误差计算等进行了详细说明。
2006(3).
摘要:介绍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设计方案及无线数据传输系统的网络结构,讨论了无线数字数据网的数据传输协议、传输效率和相关技术要点。结合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中对数据传输的具体要求,在方案设计时采用了多点对中心的数据传送网络结构,重点阐述了数据终端单元和用户数据业务中心的接入方式,给出了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中基于GPRS网络平台的无线数字数据网的设计方案。
2006(3).
摘要:分析了当前中小机械厂质量管理的现状,认为没有充分质量统计信息就不能有效地控制工序质量;因而有必要开发面向中小机械厂工序质量管理的数据分析软件。从中小机械厂当前的需求出发,进行了系统功能分析,给出软件的功能图,分析了各模块的设计、语言选择及编程细节处理中的问题;列举某工厂的应用实例并指出了随着技术进步,该软件可能的改进方向。
2006(3).
摘要:为了解决信息家电辅助控制系统中仿真构件开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降低整个系统的开发难度,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系统开发的仿真构件数学模型;给出了信息家电辅助系统中仿真构件的定义、分类和数学模型,并根据Hoare逻辑,提出了验证仿真构件内部逻辑设计正确与否的方法;最后,给出了一个空调辅助开发系统中仿真构件的实现方法。
2006(3).
摘要:通过对MVC(模型-视图-控制器)设计模式在面向对象设计思想之上的新型方法和程序框架的研究,运用Struts框架进行了研究生管理系统的开发设计;指标了MVC模式尤其适用于开发大型的W eb应用,具有易用性、通用性和良好的可扩展性等优点。
2006(3).
摘要:应用传输矩阵推导出了光脉冲通过一维光子晶体时电、磁场时空的分布函数;同时以Gaussian脉冲为例,指出任意空间位置,电场和磁场随时间变化大体上均保持为高斯分布;从入射端到出射端电,磁场的幅度逐渐衰减,而且电场的节点处正对应着磁场的峰值处。
2006(3).
摘要:采用参数调节法研究了光学厚度对一维光子晶体禁带宽度的调制作用,通过计算得到禁带宽度的解析表达式及禁带宽度随两层光子晶体光学厚度的变化规律。当两层光子晶体的光学厚度都等于λ0/4时,禁带宽度达到最大,说明用调节一维光子晶体的光学厚度来实现对禁带宽度的调制是有效的。
2006(3).
摘要:针对如何在双随机编码中提高加密图像的保密性能,提出了一种新的光学图像加密方法,采用变形分数傅立叶变换的光学结构来完成对图像的加密和解密。其显著特点是在解密时采用了便于光学实现的非负阶次的分数傅立叶变换,能够使加密系统有6个以上的加密自由度,并能增加加密密钥的数量。仿真结果表明:分数阶作为加密密钥的鲁棒性好,被加密图像的保密性能得到提高。
2006(3).
摘要:采用问卷调查、访问、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重庆市沙坪坝区健身房瑜伽运动的开展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宣传推广力度不够,对瑜伽概念模糊;健身观念走入误区,对瑜伽健身价值认识不足;师资缺乏,训练水平不高;练习环境欠佳;内容枯燥,见效太慢的偏见等因素成为制约瑜伽运动开展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在我市大力推广瑜伽运动的主要对策。
2006(3).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访问调查、实地考察和综合分析等方法对乌江流域民族体育资源优势、民族体育开展状况、校本课程开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乌江流域具有丰富的民族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资源,部分地区校本课程开发已初见成效,但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面对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就如何更有效地实施校本课程开发提出了建议。
2006(3).
摘要:简要分析了高水平运动员常见心理健康问题及原因,提出了以高度重视为前提,充分发挥相关部门和人员的教育引导功能为基础,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为关键的建议。
2006(3).
摘要:论述了巫文化对中国民间艺术的巨大影响,民间壁画在取材和表现手法上均有浓烈的巫文化气质;指出这种文化渗透具有深刻的文化艺术价值,影响并促进了现代壁画艺术的创新与发展。
2006(3).
摘要:秦建筑文化,同秦代的政治、经济、文字、度量衡等一样,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中国传统建筑体制和建筑美学中的基本特点,如大屋顶、高台基、木结构、左右对称等在秦代都发展到成熟的程度,从建筑内容、建筑思想分析、技术进步等方面对秦建筑文化进行了多角度、多层面的研究。
2006(3).
摘要: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为了防止建筑发生扭转破坏,针对《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对高层建筑的周期比控制,结合具体工程实例的计算过程,提出了高层框架结构周期比控制的有效方法是加大端部竖向抗侧力构件的厚度,减少某些中部竖向构件的刚度。
2006(3).
摘要:耕地整理潜力评价作为耕地整理的一项基础工作,目前缺乏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从三峡重庆库区的实际出发,依据耕地整理目标和潜力评价的原则,指出了评价工作应从多指标综合考虑,提出了耕地潜力评价体系应包括增加耕地系数、耕地产出提高率、投入产出比、林地面积比重提高率等方面,以期在评价工作中做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
2006(3).
摘要:科技期刊应具备科学性、知识性和学术性,其专业性和学术性是有别于其他类型期刊的最大特点。论述了科技期刊编辑专业能力的重要性,指出了提高科技期刊编辑专业能力的途径是:培养学习能力、努力掌握新知识,掌握学术研究最新动态,加强科研能力培养,加强多学科基础知识能力培养等。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邮编:400067 传真:
电话:023-62769495 E-mail:
网站版权所有: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5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