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29(9):70-75.
摘要:在重庆市东南部,南华系只分布在秀山县和酉阳县,可细分为3个组:南沱组、大塘坡组和千子门组。其中南沱组和千子门组为冰碛层,沉积环境为低碛层、冰内河道相、冰前冰河相、冰前海湾泻湖相和冰前滨海相;大塘坡组为海湾泻湖相沉积,形成了大型锰矿床。区内南华纪气候具备典型的三段式结构特征:上、下两个冰期,中间夹一个间冰期,亦即南沱期、大塘坡间冰期和千子门期。
2006(2).
摘要:在地质历史中,地球曾发生过震旦纪冰川、石炭-二叠纪冰川和第四纪冰川3次冰川活动。为研究和预测当今气候,按照岩石学原理和李四光教授创立的确定古冰川的3个标准,研究了渝鄂湘黔毗邻地区的古冰川事件,结论是该区只发生过震旦纪冰川;第四纪时不存在古冰川遗迹,没有发生过冰川活动;为温暖湿润气候。
2005(6).
摘要:报道了在川滇接合处的四川省珙县石碑乡首次发现的石碑珙县龙,并对其产出的层位———自流井组的岩石学、沉积学、古地理学、古生物学、古气候学以及地质年代学等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研究,为四川盆地和滇中盆地早侏罗世地层的对比提供了依据。
2004(5).
摘要:为保护大巴山区地球生态环境,科学利用这片国土,采用观察和检测的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对不同地区的大气和水源采样测试分析说明大巴山区大气和水环境质量非常好;森林资源极其丰富,植物带谱明显,森林群落和食物链结构完整;植物没受污染,生物圈环境质量好。
2004(3).
摘要:大巴山区由于特殊的地质构造,滑坡、泥石流和崩塌等地质灾害时有发生。为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科学利用这片国土,采用观察和检测方法对其进行研究;该区没有地震等强烈的地质灾害;从总体上讲,大巴山区岩石圈环境质量是较好的;土壤圈水土流失严重,但没受污染,环境质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