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 询 高级检索+
共找到相关记录50条
    全 选
    显示方式:|
    • 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了县域乡村振兴吗?

      2025(1):97-111.

      关键词:乡村振兴;数字普惠金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产业结构;农村消费;数字基础设施
      摘要 (200)HTML (0)PDF 1.16 M (319)收藏

      摘要: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有效缓解“三农”发展的信贷约束,并产生显著的发展主体培育效应、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和消费市场扩大效应,从而促进县域乡村振兴。构建县域层面的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采用2014—2022年1 615个县域的面板数据分析表明:我国县域乡村振兴水平持续提升,区域差距先扩大后缩小,到2022年东、中、西部的平均水平已十分接近;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促进了县域乡村振兴,且三个维度的促进效应均显著,其中使用深度的影响最大,覆盖广度次之,数字化程度的影响最小;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提高农民消费水平3条路径来促进县域乡村振兴;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促进效应在数字基础设施水平较高的县域和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县域中更强。因此,应营造良好的县域数字普惠金融生态,探索数字普惠金融多元化场景,重视乡村的“硬件”完善和“软件”提升,改善创业环境,促进农业升级,强化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乡村振兴的作用机制。

    •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影响——基于“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的准自然实验

      2024, 34(2):22-39.

      关键词:数字基础设施;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宽带中国”战略;绿色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空间溢出效应
      摘要 (404)HTML (0)PDF 1.25 M (1624)收藏

      摘要:数字基础设施的完善有助于提高土地使用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促使附着于土地上的生产活动实现增产和减污双重改善,从而显著提升土地绿色利用效率。采用2006—2020年我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将“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使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分析发现:“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显著提升了示范城市的土地绿色利用效率,且这一影响具有长期性、累积性与短期滞后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可以通过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两条路径来提升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并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能够同时提升本地和周围地区的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对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提升作用存在推广效应,并表现出东部地区比中西部地区更强、大规模城市和非资源型城市显著而中小规模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不显著的异质性。因此,应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重视和发挥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作用以及空间溢出效应,因地施策,有效促进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持续提升。

    • 数字经济提升了生态效率吗?——基于生态足迹的实证检验

      2024, 34(4):50-65.

      关键词:数字经济;生态效率;生态足迹;经济产出;资源占用;生产效率;产业结构
      摘要 (346)HTML (0)PDF 1.52 M (686)收藏

      摘要: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提高生态效率,即以最少的资源占用实现最大的经济产出。数字经济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率和较强的绿色属性,可以在增加经济产出的同时减少资源占用,从而提高生态效率。采用2011—2019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以人均GDP与人均生态足迹之比测度生态效率,分析发现:数字经济显著提升了生态效率,生产效率和产业结构在其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即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提高生产效率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来提升生态效率;数字经济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具有非线性特征(门槛效应),表现为随着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生产效率的提高而增强;数字经济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存在地区和时间异质性,表现为对资源型地区的影响较小、在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后(2015年之后)影响较大。此外,数字经济对生态效率的提升作用主要源自促进人均GDP增长,但当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时,其抑制人均生态足迹增加的作用也开始显现。因此,应积极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并重视和增强数字经济在减少资源占用和环境污染方面的功效,以更有效地提高生态效率。

    • 数字金融发展、资本跨区流动与产业结构高级化

      2023, 33(6):1-16.

      关键词:数字金融;资本流动;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结构升级;Python爬虫;资源配置
      摘要 (300)HTML (0)PDF 1.31 M (1726)收藏

      摘要:地区数字金融的发展有利于资本跨区流动,从而可以通过加快资本积累和提高资本配置效率促进本地产业结构高级化。以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样本,通过归集数字金融特征词和城市名共同在百度新闻中出现的次数来构建数字金融发展指数,以资本净流入率表征资本跨区流动,并将劳动生产率引入产业规模结构高级化指标,用以评价产业结构高级化质量,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发展显著促进了产业规模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高级化质量提升,且对产业结构高级化质量提升的促进作用更大;数字金融发展可以通过增加资本净流入来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质量提升,但资本净流入在数字金融发展促进产业规模结构高级化中未能发挥中介作用;数字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比中西部地区更为显著,但资本跨区流动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促进作用在中西部地区更为明显;在数字金融加速发展阶段,数字金融发展和资本跨区流动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促进作用比数字金融初始发展阶段更为显著。因此,应加快中西部地区的数字金融发展,并强化数字金融发展促进要素资源流动的作用。

    • 税收竞争对地区经济韧性的影响与机制研究——来自14城市群183城市的经验证据

      2023, 33(4):92-108.

      关键词:税收竞争;经济韧性;城市群;要素流动;产业多样化;创新能力;产业结构升级
      摘要 (514)HTML (0)PDF 1.46 M (1244)收藏

      摘要:地方政府降低实际税负的税收竞争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要素流入、产业集聚、技术创新以及产业结构升级,进而提高地区经济韧性,但其带来的这一系列问题也可能加剧经济波动,阻碍地区经济韧性提升。以“抵抗力—恢复与适应力—转型力”三维评价指标体系测度城市经济韧性,采用2005—2019年14个城市群183个城市面板数据的分析发现:14个城市群的经济韧性均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但东部地区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中西部地区,导致城市群之间经济韧性差距趋于扩大;地方政府税收竞争显著促进了本地经济韧性提升,并存在吸引要素流入、促进产业多样化、提高创新能力3条影响路径;税收竞争的经济韧性提升效应随着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而增强,并表现出从东到西逐渐减弱的区域异质性,但税收竞争力度过大无益于经济韧性的提升。因此,应理性对待和有效发挥地方政府竞争的激励效应,通过完善绩效考核机制改善政府行为,使地方政府的税收竞争保持在合理的区间内,并积极构建更具韧性的经济和社会系统。

    • 工业机器人应用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吗?——对2006—2016年中国284个地级市的实证检验

      2022, 32(1):97-110.DOI: 10.3969/j.issn.1674-8131.2022.01.007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应用;产业结构升级;人力资本;劳动技能;服务业需求;岗位创造效应
      摘要 (1052)HTML (0)PDF 1.22 M (1124)收藏

      摘要:工业机器人的广泛应用不但可以提高制造业生产效率,促进工业升级,还会通过提高人力资本水平、增加服务业需求、创造第三产业岗位等路径推动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采用2006—2016年中国284个地级市面板数据的分析表明:工业机器人安装密度和存量密度的提高均对城市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可以通过人力资本提升效应、服务业需求效应和岗位创造效应促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促进效应存在区域、时间和城市异质性,对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比中西部地区更为明显,在2013年后的促进效应更显著,对高技能劳动力密集型城市的影响比低技能劳动力密集型城市更大。应继续大力扶持和发展机器人产业,促进工业机器人应用,尤其要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工业机器人应用;积极推广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不断提升劳动力的劳动技能,促进工业机器人应用与人力资本提升的良性循环。

    • 房产税促进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的路径与异质性表现——产业转移和企业创新视角的沪渝比较

      2020, 30(6):13-26.

      关键词:房产税;相对房价;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转移
      摘要 (516)HTML (0)PDF 1.84 M (1265)收藏

      摘要:房地产市场过度繁荣带来的房价过快上涨会影响要素流动和企业行为,进而加剧资源错配,不利于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征收房产税可以有效抑制房价过快上涨,通过地区相对房价的下降减轻资源错配程度,并从影响产业转移和推动企业创新两条路径促进地区产业结构优化。运用合成控制法对上海和重庆房产税改革试点的政策效应进行评估,结果表明:重庆的房产税政策有效抑制了房价过快上涨,促进了先进产业的转入和创新水平的提高,进而显著提高了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水平,地区产业结构优化效应明显;上海的房产税政策对房价上涨的抑制作用不明显,高房价阻碍了高技能人才的流入,导致其产业高级化水平的提高更多依赖于低端服务业的发展,不利于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总体上并未能有效促进地区产业结构优化。上海与重庆房产税政策效应的差异不仅源于其政策力度的不同,还由于两地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的不同。房产税政策必须有效抑制房价上涨,并应结合本地经济发展实际因地制宜,才能更好地促进地区产业结构优化。

    • 环境规制影响中国劳动力就业的区域异质性——基于产业结构门槛效应的实证检验

      2020, 30(1):100-110.

      关键词:环境规制;劳动力就业;产业结构;就业挤压效应;就业创造效应;劳动力再配置
      摘要 (866)HTML (0)PDF 1.35 M (35)收藏

      摘要:环境规制影响劳动力就业的路径和作用机制较为复杂,实践结果具有不确定性和区域异质性。基于2003—201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构建以产业结构为门槛变量的面板门槛模型,分析表明:环境规制对中国劳动力就业存在非线性影响;从整体来看存在双门槛效应,当产业结构水平跨越第二门槛值后,环境规制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由负转正;从区域比较来看,目前大多数沿海省份产业结构水平已经跨越门槛值,增强环境规制对劳动力就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大多数内陆省份产业结构水平尚未跨越门槛值,增强环境规制会对当地劳动力就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需要以发展和前瞻的眼光来看待环境规制,防范和减少环境规制的就业风险;根据不同地区产业结构水平精准施政,合理引导环境规制下的劳动力再配置;积极施政引导劳动力技能提升和劳动力空间流动,实现环境规制在环保和就业方面的“双重红利”。

    • 基于产业链视角的中国电气机械制造业优化升级研究

      2019, 29(3):59-69.

      关键词: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关联;产业波及;电气机械制造业
      摘要 (513)HTML (0)PDF 1.16 M (255)收藏

      摘要:本文基于2002-2015年全国投入产出表和延长表,以及2000-2012年日本投入产出表测算的产业关联和波及效应,从产业链角度对电气机械制造业的优化升级进行了动态分析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中国电气机械制造业关联产业广泛,产业内关联增强,对国民经济的需求拉动作用强于供给推动作用。但研发投入不足,技术进步迟滞,行业附加值率下降,对需求变化的供给适应能力不足,产值结构、技术结构和市场适应能力有待调整和优化。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如下建议:以产业链协同发展为抓手,促进产学研合作,加大研发投入,调整产出的技术结构;以关联产业需求为指向,挖掘内需,调整产出的市场结构;提高产业服务化水平,延长产业链,协调产业链整体发展。

    • 税收政策、产业结构升级与对外直接投资——基于税收结构异质性的母国驱动力探析

      2019, 29(6):60-72.

      关键词:税收结构;税收政策;对外直接投资;产业结构升级;所得税;流转税
      摘要 (497)HTML (0)PDF 1.53 M (53)收藏

      摘要:企业对外直接投资(OFDI)需要母国制度的激励和引导,税收政策对企业OFDI动机和行为具有直接影响。税收结构由税收政策和产业结构共同决定,基于中国税收结构的时空异质性,实证分析表明:地方税收结构对地区OFDI存量具有显著影响,所得税比重与OFDI存量显著负相关,其他税比重与OFDI存量显著正相关,流转税比重与OFDI存量正相关但不显著;税收结构与OFDI存量互为因果关系;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与OFDI存量显著正相关,并对税收结构影响OFDI存量具有调节作用,显著强化了所得税比重的负向影响,显著弱化了其他税比重的正向影响。目前,中国企业OFDI的国内主要驱动力并非“避税效应”,而是产业结构升级和资源环境成本压力;产业结构升级本身会推动企业OFDI,但也会通过改善国内营商环境、缓解资源环境成本压力等路径抑制企业OFDI。政府应加强对企业OFDI的引导,实现产业结构升级与OFDI的协同;企业应加快开放发展,积极通过OFDI优化资源配置和融入全球价值链。

    上一页12345
    共5页50条记录 跳转到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