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第34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新质生产力研究
    • 论新质生产力研究的经济学思维

      2024, 34(2):1-8.

      摘要 (195) HTML (0) PDF 1.15 M (3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新质生产力”思维概念,基于历史唯物主义发展观的理论范式,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理论范式,运用于对新时代新现象的观察和研究。在新质生产力的经济学理论范式中,对于“人”的概化具有特别重要的认识论和逻辑自洽性意义。“人”的概化,不仅包含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包含人与人的关系,即马克思所说的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新质生产力经济学思维所概化的“人”,从“经济人”“组织人”演化产生了“智能机器人”。当新质生产力研究接受数字化人工智能的经济学思维时,主流经济学将发生颠覆性的范式变革。对生产力的“质态”关切,超越对生产力的“量态”关切,是新质生产力重要的经济学属性。经济学的范式变革,须将长期性、未来性、存量性、多元性等因素也纳入观察研究体系,这是域观经济学与新质生产力相契合的逻辑基础,可以引导现代经济学的“微观-宏观”范式体系,更科学地研究新时代、新世界所产生的新现象。

    • 新质生产力的内涵要义、发展要求和发展重点

      2024, 34(2):9-21.

      摘要 (128) HTML (0) PDF 1.19 M (3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重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前瞻性地谋划和部署发展新质生产力。本文结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探讨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涵要义,提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服务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产业载体,并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概括为创新驱动、以人为本、绿色低碳、融合赋能和链网联动。在此基础上,揭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意义和现实作用,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重点包括:完善人才脱颖而出和合理流动的激励机制,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转型,推动科技主导的生产力软要素更好地赋能生产力实体性要素转型升级,创新拓展数字经济和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等新领域新赛道,打造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高位载体和服务平台。

    • >数智化、数字治理与经济转型升级
    •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影响——基于“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的准自然实验

      2024, 34(2):22-39.

      摘要 (103) HTML (0) PDF 1.25 M (8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数字基础设施的完善有助于提高土地使用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促使附着于土地上的生产活动实现增产和减污双重改善,从而显著提升土地绿色利用效率。采用2006—2020年我国28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将“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使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分析发现:“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显著提升了示范城市的土地绿色利用效率,且这一影响具有长期性、累积性与短期滞后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可以通过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两条路径来提升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并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能够同时提升本地和周围地区的土地绿色利用效率;“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对土地绿色利用效率的提升作用存在推广效应,并表现出东部地区比中西部地区更强、大规模城市和非资源型城市显著而中小规模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不显著的异质性。因此,应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重视和发挥绿色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作用以及空间溢出效应,因地施策,有效促进城市土地绿色利用效率持续提升。

    • 数字素养的农户收入增长效应研究

      2024, 34(2):40-54.

      摘要 (260) HTML (0) PDF 1.25 M (12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作为数字时代重要的新型人力资本,数字素养成为农户生计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素养的提升使农户能够更好地应用先进技术、获取市场信息、拓展销售渠道、增加非农就业创业机会,从而产生显著的收入增长效应。采用“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CRRS)2020年的数据,从数字设备操作、数字资源获取、数字技术应用、数字意识4个维度选取18项指标评价样本数字素养,实证检验数字素养对农户收入的影响,结果发现:农户数字素养提升能够显著增加其人均农业收入、人均非农收入和人均总收入,该收入增长效应对流动性约束较强的农户和非城郊村的农户更为显著;数字素养可以通过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路径增加农户农业收入,也可以通过促进家庭生计多样化的路径增加农户非农收入。因此,数字素养不仅具有显著的农户增收效应,而且有助于长尾群体共享数字红利,应在加强和普及数字素养教育的同时,重点帮扶数字弱势群体以缩小数字鸿沟,并切实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促进农户生计多样化,充分发挥数字素养的农户增收效应。

    • >技术进步与创新驱动发展
    • 创新型城市建设改善了企业ESG表现吗?——动态能力的调节效应

      2024, 34(2):55-68.

      摘要 (135) HTML (0) PDF 1.38 M (4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建设原则和目标与ESG理念高度契合的创新型城市建设,可以通过促进创新来改善企业ESG表现;企业的动态能力越强,越能充分利用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政策红利,从而有更为明显的ESG表现改善。把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将动态能力解构为适应能力、吸收能力和创新能力3个维度,并以其耦合协调度衡量企业总体动态能力,采用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2006—2021年的数据,运用PSM-DID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显著改善了试点城市企业的ESG表现,企业创新能力和总体动态能力在其中产生了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强化了创新型城市建设的ESG表现改善效应),但适应能力和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不明显;创新型城市建设对高污染行业企业、数字化水平较低城市企业ESG表现的改善作用显著,但对低污染行业企业、数字化水平较高城市企业没有显著影响。因此,应进一步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提高企业的动态能力及其系统功效,切实促进企业ESG表现改善。此外,还需改进企业动态能力的评价指标和方法。

    • ESG改善对企业劳动投资效率的提升作用研究

      2024, 34(2):69-84.

      摘要 (108) HTML (0) PDF 1.23 M (5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企业ESG表现的改善,能够强化内部控制,优化信息环境,进而可以通过缓解委托代理冲突和加强外部监督来提高劳动投资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实现劳动投资效率的提升。采用沪深A股上市公司2009—2022年的数据分析发现:ESG表现改善可以显著提升企业的劳动投资效率,该结论在经过缓解内生性、变量处理、排除非劳动投资影响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ESG表现改善主要通过优化企业的雇佣行为来提升劳动投资效率,即以减少雇佣(而非增加解雇)的方式抑制劳动投资过度,以增加雇佣(而非减少解雇)的方式缓解劳动投资不足;ESG表现改善能够通过降低代理成本和提高分析师预测质量两条路径来提高企业劳动投资效率,并对信息披露质量较高的企业和劳动密集度较高的企业具有更为显著的劳动投资效率提升效应。因此,企业应积极增加ESG投资,并通过提高自身的信息披露质量促进分析师预测质量提升,通过降低代理成本减少非效率劳动投资行为,以有效提升劳动投资效率。

    • >城乡融合发展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 城乡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与路径选择:基于农民发展的思考

      2024, 34(2):85-93.

      摘要 (126) HTML (0) PDF 1.18 M (4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城乡关系的不断演进中,我国的城乡融合发展形成了独特的内在逻辑与融合路径。“以农民发展为核心,以国家战略规划为引领,以制度优化创新为抓手,政府作用与市场力量协同推进”是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的核心逻辑,其与农民中心逻辑、市场逻辑等具体逻辑,以及农民发展与市民发展协同、农民积极性创造性与农民收益协同、制度优化创新与战略规划协同、政府作用与市场力量协同等协同逻辑,共同构成一个系统化的逻辑体系。城乡融合发展具有全面性和长期性,必须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应深刻认识城乡关系的主要矛盾,全力推进以农民发展为核心的城乡融合发展;科学利用制度优化创新规律,全面推进战略规划引领的城乡融合发展;正确把握政府与市场的辩证关系,促使政府作用与市场力量协同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 农机购置补贴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2024, 34(2):94-109.

      摘要 (91) HTML (0) PDF 1.18 M (5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农业机械化会产生经济增长效应和环境污染效应,进而导致农机购置补贴带来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增长慢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采用2008—2021年31个省份数据的分析发现:农机购置补贴提高了农业总产值和碳排放量并降低了碳排放强度(经济增长效应大于环境污染效应),从而显著促进了农业GTFP提升,但该正向影响小于农机购置补贴对农业TFP的正向影响;农机购置补贴主要通过技术进步渠道促进农业GTFP和农业TFP提升(技术效率改善渠道的作用不显著),且对农业绿色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小于对农业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在农村人力资本水平较高地区、平原面积占比较高地区和环境规制较强地区,农机购置补贴对农业GTFP和农业TFP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且在环境规制较强地区对农业GTFP的提升作用大于对农业TFP的提升作用。因此,应增强支农政策的绿色偏向,提高农村人力资本水平和环境规制强度,并通过完善配套政策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有效提高农业技术效率,进而实现更快的农业GTFP增长。

    • 农村成长经历会影响城镇家庭储蓄率吗?——来自CHFS 2019的经验证据

      2024, 34(2):110-124.

      摘要 (115) HTML (0) PDF 1.34 M (4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由于城市与农村的经济金融环境存在显著差异,成年前在农村成长的城镇居民比在城市成长的城镇居民具有较高的风险厌恶程度和较低的金融知识水平,从而更加偏向低消费和高储蓄。采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9年数据,将“目前居住在城市地区且拥有非农业户口、18岁之前为农业户口”作为“拥有农村成长经历”的界定标准,实证检验城镇家庭户主的农村成长经历对其家庭储蓄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户主拥有农村成长经历的城镇家庭比户主没有农村成长经历的城镇家庭有更高的储蓄率,风险态度和金融素养在其中发挥了中介作用,即拥有农村成长经历的户主会因较高的风险厌恶程度和较低的金融知识水平而导致其家庭储蓄率较高;农村成长经历对储蓄率的正向影响在户主受教育水平较高、家庭资产较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地区(中西部地区)的家庭中更为显著。因此,需要从改善城市的经济金融状况(降低生活成本、增强社会保障、减少不确定性等)入手来释放城镇居民的消费需求,并通过改善风险态度、加强金融教育、缩小城乡差距等渠道来降低农村成长经历对城镇家庭储蓄率的正向影响。

快速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卷期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