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第27卷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经济理论与中国经济学
    • 全面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2017, 27(5):1-6.

      摘要 (679) HTML (0) PDF 1.10 M (4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2017年7月26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的重大战略判断。可以从三个维度来理解:从自身发展的维度看,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从世界发展进程维度看,经过新中国成立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不断焕发出勃勃生机并开辟发展新境界;从现代化的维度看,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不懈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引领中国走上了现代化的正确道路,而且拓宽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要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面临的新任务,充分吸收以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在更高水平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

    • 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境界

      2017, 27(5):7-10.

      摘要 (716) HTML (0) PDF 1.07 M (5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的思想,澄清了人们头脑中的模糊认识,旗帜鲜明地表达了我们党继续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坚定立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新的历史时期,基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需要完成两个百年目标,实施两大战略,以更高的要求做好各项工作。

    • 从叙事的角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阶段命题的必要性、合理性

      2017, 27(5):11-15.

      摘要 (845) HTML (0) PDF 1.09 M (5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阶段命题作为一个叙事,一个宏大的顶层的叙事,既是对中国正在发生的社会变化的概括,也是对中国即将发生的社会变化的规划。它是中国领导者基于人民群众对中国社会发展所处阶段的集体认知智慧与成果对中国社会发展所处阶段作出的伟大战略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阶段命题的提出,意味着我国的发展到了一个要适当地对受到新自由主义干扰的政策、策略、路径作出调整的新阶段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阶段叙事开辟了其它重要叙事变动的可能性。在党的新的核心的领导下,在消解了新自由主义对中国影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阶段,完全能够开拓出社会主义建设的全新局面。

    • 从世界格局及其变化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阶段

      2017, 27(5):16-19.

      摘要 (895) HTML (0) PDF 1.07 M (5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2017年7月26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的重大战略判断。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阶段及其特征,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论为指导,科学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阶段”之间的辩证关系,在注重全面认识当前我国国情的同时,尤其需要从世界格局及其新变化的维度出发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并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意味着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并不断开辟发展新境界,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提供了中国方案。

    • 构建与普及理性低碳生活方式——人类文明社会演进的应然逻辑

      2017, 27(5):20-26.

      摘要 (733) HTML (0) PDF 1.14 M (3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人类的生活方式是与其社会的文明状态相适应的。原始文明社会中人类的生活方式是“朴素无碳”的,农业文明社会中人类的生活方式是“适应性低碳”的,工业文明社会中人类的生活方式是“发展性高碳”的,而生态文明社会中人类的生活方式应是“理性低碳”的。理性低碳生活方式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自我选择,是要在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的进程中实现低碳化,是生活方式的革命性发展。构建和普及理性低碳生活方式,需要树立和强化低碳生活理念,实现衣食住行等多方面的低碳化改造;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努力,各个国家和地区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和普及各具特色的理性低碳生活方式;需要各生活主体的协同配合,政府、企业与居民等要全方位地、积极地、广泛地践行理性低碳生活方式。

    • >城乡统筹与新农村建设
    • 家庭与现代农业经济组织的功能与界限

      2017, 27(5):27-36.

      摘要 (904) HTML (0) PDF 1.13 M (6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有效的经济组织是现代化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关于家庭与市场组织的功能与界限在当前我国农业现代化组织形态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中存在分歧。对世界发达农业的经验考察表明:家庭农场是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单位,劳动力长期雇佣行为主要集中在动物养殖活动当中,农业现代化程度与农场的土地规模无显著关系,而以家庭农场为基础的农业专业化服务组织和农业合作组织普遍存在。当前的农业技术和制度特征决定了现代农业组织形态应以家庭农场为基础,并通过专业化服务组织和合作组织实现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化和规模经济。因此,我国在推进农业经济组织现代化的进程中,应坚持以家庭和家庭农场为基础,并支持专业化服务组织和合作组织的成长,而以雇佣方式扩大农场规模的政策需要慎重推行。

    •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因素分解与门槛效应研究

      2017, 27(5):37-46.

      摘要 (839) HTML (0) PDF 1.53 M (6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将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因素分解为对外开放程度、教育发展水平、金融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化进程和城镇化进程,采用2005—2015年31个省市区面板数据进行夏普利值分解,结果表明经济发展、市场化和城镇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贡献率较大,而对外开放、教育发展和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贡献率较小。线性回归分析表明扩大对外开放、深化市场化改革、加快经济和金融发展以及推进城镇化均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采用以经济发展水平为门槛变量的门槛效应模型的分析表明,经济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作用呈现倒U形曲线,而且经济发展水平越高,教育发展、金融发展、经济发展、市场化和城镇化等因素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越大。因此,要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必须加快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对外开放、金融发展以及市场化和城镇化进程。

    • 农户加盟跨境农产品供应链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理论机理及基于西南地区的实证检验

      2017, 27(5):47-53.

      摘要 (738) HTML (0) PDF 1.25 M (7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加快外向型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建设是农户增收的一条有效途径,农户加盟跨境农产品供应链的意愿受农户特征、生产能力、制度(政策)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基于对西南地区农户问卷调查资料的实证分析表明,农户特征(文化程度、土地面积、家庭收入)、生产能力(生产规模、经营成本、商品化水平)、制度(供应链联盟制度、政府监管和保护政策、政府补贴政策)3方面的因素对农户加盟跨境农产品供应链的意愿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其影响的显著程度依次为:制度因素﹥生产能力﹥农户特征。农户应加快向新型职业农民、农场主及家庭农场转变,跨境农产品供应链及其核心企业应维护农户利益,政府应完善制度环境,以有效增强农户加盟跨境农产品供应链的意愿。

    • 城市土地征收、储备、出让改革联动述论

      2017, 27(5):54-63.

      摘要 (664) HTML (0) PDF 1.15 M (6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土地经历了从无偿划拨到有偿使用的管理转变,土地资源配置市场化机制逐步建立,但城镇化的成本支付和土地待遇的公平分配等方面还有待完善,需要更好地发挥城市土地的效用。回顾关于土地征收、储备、出让改革的研究成果,土地征收制度尚存在公共利益界定不明和征地补偿偏低等问题,土地储备制度尚存在运行缺乏统一规范、资金短缺、制度不健全、管理不科学等问题,土地出让制度在方式方法、用途管制及出让金的使用分配等方面有待完善。要解决上述问题,必须深化城市土地管理改革,并应强化统筹协调,努力实现各项改革的联动及与其他领域改革的协同。应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进一步深化对城市土地管理改革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尤其要重视和强化对相关改革联动的研究和探索。

    • >空间格局与长江经济带发展
    • 雄安新区精准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思考

      2017, 27(5):64-69.

      摘要 (812) HTML (0) PDF 1.09 M (8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首要任务,规划建设河北雄安新区是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对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在准确识别北京非首都功能和前瞻分析雄安新区功能需求的基础,雄安新区建设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需要做好“七个结合”,抓紧制定承接方案和配套政策,政府与市场协同发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制定差异化的政绩考核标准,增强承接“引力”,高端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推进区域产业协同发展。

    •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研究

      2017, 27(5):70-78.

      摘要 (775) HTML (0) PDF 2.14 M (4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同时,高等教育区域发展不均衡、资源配置不公平等现象越来越突出。采用熵权法从教育规模、经费投入、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四个维度构建地区高等教育综合发展指数,对2004—2013年我国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进行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三维趋势分析,结果表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在总体上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特征,且空间关联性逐渐增强;虽然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有所减小,但高等教育发展的空间异质性明显,落后地区仍然占很大比重。因此,我国高等教育发达地区未能有效发挥空间辐射和带动作用,空间溢出效应不明显,高等教育发展的空间结构有待改善。国家应避免高等教育区域差距继续拉大,落后地区应加快高等教育发展,发达地区应有效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努力缩小高等教育的空间差距。

    • >全面深化改革
    • 我国宏观税负抑制了企业投资增长吗?——基于不同注册类型企业的实证分析

      2017, 27(5):79-85.

      摘要 (1186) HTML (0) PDF 1.13 M (8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16年的“死亡税率”之辩让中国宏观税负水平以及高税负下的企业竞争力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采用2006—2015年中国除港澳台地区外的省级区域面板数据,分析宏观税负对不同注册类型企业(国有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和其他企业)投资增长率的影响,并以市场化指数为门槛变量分析其门槛效应,结果表明:宏观税负对企业投资的抑制效应并非是全局性的,而是限于以小微企业为主的个体私营企业;同时,宏观税负对个体私营企业投资的抑制效应具有门槛特征,通过提高区域市场化程度能够显著缓解这种抑制效应。因此,应进一步切实加大对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并坚定不移地推进市场化改革。

    • 营商环境对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诚信体系和市场成熟度维度的实证检验

      2017, 27(5):86-93.

      摘要 (668) HTML (0) PDF 1.24 M (5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营商环境对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联动发展具有重要影响。采用问卷调查数据,从营商环境的社会诚信体系、市场成熟度两个维度探究其对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的影响,分析表明: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和市场成熟度对传统物流业和高端物流业均产生正向影响,并通过营商环境的传导机制对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产生间接促进作用;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与市场成熟度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并共同对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发挥积极作用。应进一步加快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不断提升市场成熟度,以形成良好的营商环境,并积极推进物流业转型升级,进而有效促进物流业与制造业的联动发展。

    • 跨境B2C电子商务税收征管的难题与破解——基于微观、中观和宏观税收公平的思考

      2017, 27(5):94-101.

      摘要 (767) HTML (0) PDF 1.12 M (7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跨境B2C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及其虚拟性和无国界性对税收征管带来了挑战,当前我国的跨境B2C电子商务税收征管日益规范化,但仍面临课税要素界定难的实体性困境和征管流程实施难的程序性困境。在跨境B2C电子商务交易模式下,税收公平原则除了要求个体意义上纳税人间的公平和整体意义上国家与纳税人间的公平外,也强调国家间的公平。跨境B2C电子商务的税收征管,应着力彰显税收公平原则以平衡各方利益,完善和细化税收征管体系以助推征管规范化,并创新国际税收合作方式和内容、加强税收情报交流以实现国际税收协作与共赢。

    • >世界经济与国际比较
    •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贸易关系研究——基于2001—2013年增加值贸易核算的实证分析

      2017, 27(5):102-110.

      摘要 (735) HTML (0) PDF 4.74 M (4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互动日益频繁,贸易关系日益紧密。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划分为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和中东欧六个地区,通过增加值贸易核算分析2001—2013年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贸易状况,结果表明:中国与“一带一路”地区的增加值贸易总额增长迅速,发展前景向好;贸易竞争性与互补性存在地区差异,中国与东南亚地区以竞争性贸易为主,与东北亚、西亚、中东欧地区以互补性贸易为主,而与南亚、中亚地区的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均较为明显;整体上,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出口商品主要是纺织品和服装、电子产品和机械设备等工业制品,而“一带一路”地区对中国的出口结构则差异较大。应根据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地区贸易关系的差异采取针对性措施,在加强货物贸易合作的同时开拓服务贸易合作新领域;要注重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交通通讯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并通过优惠的贸易制度安排构建互惠互利的多赢贸易关系。

    • 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贸易潜力研究

      2017, 27(5):111-124.

      摘要 (576) HTML (0) PDF 1.18 M (7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1999—2014年联合国服务贸易数据库的统计数据,将“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分为7个地区,在测算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11类服务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基础上,综合评价其国际竞争力及变化趋势,进而分析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服务贸易潜力,结果表明:中国服务贸易的出口潜力主要在于“旅游业”“建筑业”和“其他商务服务业”,其次是“交通运输业”及“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业”,这些服务业在做大做强的同时,还需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竞争性合作和产业内贸易;而中国的“金融服务业”“保险业”“通讯业”“版税和许可证费用”“个人、文化和休闲服务业”和“政府服务及其他服务业”的出口潜力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需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互补性合作和产业间贸易。

快速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卷期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