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第22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世界经济与国际比较
    • 国际金融危机的启示和反思

      2012, 22(2):1-4.

      摘要 (1576) HTML (0) PDF 1.25 M (16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根源在于以华尔街为首的美欧金融体系违反了金融业3个基本原则:植根于工商产业,严格管控风险,杠杆率适度。我国金融体系要防止5个趋势:政策过度叠加,增加企业融资成本,“老大”意识蔓延,收入过高,服务意识不强。规避危机要力求4个平衡:贷款余额与GDP大体1∶1,证券市场市值与GDP大体1∶1,房地产总市值与GDP大体1∶1,国家主权债务加上社会保障支出与GDP大体1∶1。化解金融危机,不能依靠金融业自我循环,而要靠科技进步和发展实体经济。

    • >城乡统筹与农村改革
    • 中国城乡收入差距:扩大还是缩小?

      2012, 22(2):5-12.

      摘要 (1672) HTML (0) PDF 2.12 M (23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产出的资本所得由城镇人口所有的假设和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框架,构建中国城乡人均收入差距模型,分析表明:随着城市化率的提高,城乡人均收入差距倍数会逐渐缩小;经济中资本所得份额越大,城乡人均收入差距倍数就越大;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流动将减少城乡人均收入差距。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下,随着劳动力全国范围内的自由流动,无论是理论模型及其推论还是实证检验结果都表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并非扩大而是逐步缩小。

    • 不同农民工群体医疗保障比较研究

      2012, 22(2):13-18.

      摘要 (1193) HTML (0) PDF 1.19 M (17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2008年全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系统地比较分析我国不同农民工群体的医疗保障现状,结果表明:目前单位或公司提供给农民工的公费医疗、基本医疗保险和补充医疗保险比例都比较低,能享受到医疗保障的农民工人数还比较少;同时,农民工群体中,那些技术职称越高或担任管理职务越高的人获得医疗保障的可能性也就越高,而在个体或私有企业务工的农民工享受到医疗保障的比例显著低于在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务工的农民工。应发挥政府主体作用,加快完善农民工的基本医疗保险,特别关注农民工中的弱势群体,并增强医疗保障的强制性。

    • 西部地区农业信贷投入的经济效应研究

      2012, 22(2):19-26.

      摘要 (1327) HTML (0) PDF 1.51 M (16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面板模型对西部地区1978—2009年农业信贷投入的经济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业信贷投入促进农业产出增长的作用比较明显,而在提高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方面则显得比较乏力;农业信贷资金的产出弹性逐渐得到改善,农业产出对信贷投入的响应更趋积极;农业产出和农村居民收入对农业信贷利率的变化不敏感,农村金融市场上信贷配给的现象依然普遍;农业信贷投入的经济效应存在省际差异。因此,应完善农业信贷的征信机制,增加农业信贷资金的有效供给并调整投入结构,调整西部地区农业生产结构,改善农民收入结构,以增强农业信贷投入的经济效应。

    • >中国改革热点与难点
    • 政府补贴是否正向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

      2012, 22(2):27-36.

      摘要 (1123) HTML (0) PDF 1.80 M (14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分税制和晋升锦标赛双重激励下,我国地方政府对本地企业的补贴力度逐年增加。使用2000—2007年180多万家规模以上企业的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检验政府补贴对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补贴总体上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且其影响能够持续3年以上;政府补贴的效果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对西部地区企业效率的影响最大,中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小;政府补贴实际效果还依赖于企业所属的行业性质,补贴仅对40个行业中的22个行业起到显著作用。因此,政府补贴的效果总体上值得肯定;同时,政府在实施财政补贴时应该充分考虑行业差异和地区差异,使财政补贴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 产出与通货膨胀实时缺口对中国货币政策的系统性影响

      2012, 22(2):37-45.

      摘要 (732) HTML (0) PDF 2.56 M (12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HP滤波法对中国1997—2011年各季度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产出与通货膨胀实时缺口的估算偏差能够对货币政策产生系统性影响,并引发货币政策的过度反应;而且在国际金融危机前后,这种系统性影响更加显著。因此,中央银行需要适当降低货币政策规则当中产出与通货膨胀缺口的实时反应系数,即现实的货币政策的实时反应系数应该比计量模型估算的(理论上的)反应系数更小一些。在制定货币政策时需要更加审慎,一方面进一步加强宏观经济活动的日常监测工作,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进行“微调”,同时还需要努力构筑防范外部冲击的“防火墙”。

    • >经济理论与方法
    • 双边受控溢出下企业合作研发的博弈分析

      2012, 22(2):54-58.

      摘要 (1153) HTML (0) PDF 1.20 M (11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技术溢出的高低受到企业间创新技术接近程度的影响,技术溢出并非仅仅是从事创新的企业单方选择的结果,而是企业双方技术路径选择组合的结果。基于“企业间的技术越兼容,技术溢出越高”的假设,将创新技术决策引入传统的双寡头博弈模型,对比分析企业创新技术选择的动机及其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合作模式还是非合作模式下,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总会选择相同或相似的创新技术;而社会最优技术差距高于利润最大化的技术差距。因此,在技术溢出较高的行业,非合作模式可能会导致较低的社会福利,政府应当鼓励企业形成创新联盟或专利联营。

    • 基于分形理论的服务供应链网络组织研究?——以港口服务供应链为例

      2012, 22(2):59-65.

      摘要 (1084) HTML (0) PDF 2.01 M (15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服务产品具有无法库存等特征,要求服务供应链结构具有较强的自组织能力,因此需要找到一种能适应环境和通用的动态供应链重构模式,而分形供应链所具有自相似性、自组织、自优化等特点,可以兼顾供应链组织结构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基于分形理论,将服务供应链分解为若干个分形供应链元,建立分形供应链元间相似性测度模型,可以较准确地研究服务供应链网络组织结构。对港口服务供应链仿真实例的分析表明,可以利用自相似维数的测算结果更好地认识现实复杂的服务供应链网络。

    • >世界经济与国际比较
    • 基于公平发展视角的碳减排国际比较

      2012, 22(2):66-71.

      摘要 (1207) HTML (0) PDF 1.21 M (12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认定碳排放历史责任、分配碳减排任务还存在诸多争议,使得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国际碳减排合作机制充满变数。构建国际面板数据模型分析32个发达国家和17个发展中国家1971—2009年经济增长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碳排放的收入弹性系数呈现增长趋势,其中发达国家碳排放的收入弹性系数一直大于发展中国家,2005年后也没有严格履行碳减排义务;同时,《京都议定书》规定的碳减排双重政策也没有造成产业非正常转移。从各国公平拥有经济发展权的角度来看,当前要求发展中国家承担硬性碳减排义务并不公平,应该用碳排放的收入弹性系数来评价各国碳减排效果。

    • FDI对国内投资挤入挤出效应的时空差异?——对西部地区不同时段和区域的比较分析

      2012, 22(2):72-79.

      摘要 (1029) HTML (0) PDF 1.23 M (16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外商直接投资(FDI)对国内投资的挤入挤出效应,受FDI流入特点和东道国自身状况的影响,因而会表现出显著的时空差异。实证分析表明:1999—2010年我国西部地区FDI对于国内投资具有挤入效应,其中,1999—2004年影响并不显著,而在2005—2010年表现出挤入效应;在西部地区的不同区域,“经济圈”地区和西南地区有挤入效应,而“非经济圈”地区和西北地区表现出中性效应。西部地区应该继续加大对外资的引入力度,尤其应提升“非经济圈”地区和西北地区的产业配套能力,同时加大人力资本投入,以促进外资的技术溢出。

    • 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历史渊源

      2012, 22(2):80-87.

      摘要 (1209) HTML (0) PDF 1.22 M (31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长期以来,美国一直被视为经济自由主义的大本营,然而次贷危机后,美国贸易政策却明显地转向保护主义。回溯美国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美国学派的经济思想,保护主义一直是美国早期所惯用的政策选择,自由贸易只是其确定经济霸权地位后的选择。因此,美国在危机后的贸易保护主义有着其历史渊源,不能说是其贸易政策从自由贸易向保护贸易的根本性转向,而是其经济政策又回归了保护主义的传统。

    • >空间经济与区域发展
    • 城市创新能力的溢出效应与空间分布?——对江苏省13地市的实证分析

      2012, 22(2):88-94.

      摘要 (1230) HTML (0) PDF 3.31 M (16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城市创新能力的溢出受地理距离的限制,形成以创新能力强的城市为中心、创新能力弱的城市在边缘的“中心—边缘”空间格局。利用新经济地理学的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江苏省13城市创新能力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城市创新能力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性,空间分布对创新型城市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城市之间呈现较强的空间依赖性和差异性,并初步形成了创新集群的“核心—边缘”空间分布格局。要实现创新型城市的快速健康发展,应打破空间约束,增强城市间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进而促进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

    • 服务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

      2012, 22(2):95-101.

      摘要 (1142) HTML (0) PDF 1.22 M (19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采用物质资本集聚度、人力资本集聚度以及就业密度衡量服务业集聚水平,运用空间计量方法,研究服务业集聚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呈现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服务业物质资本集聚水平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呈弱化之势,人力资本集聚度的区域经济增长效应也由正转向负,而服务业就业密度、经济开放水平等因素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应该注重加强相邻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经济互助,协调发展;同时应提高我国服务业的集聚度,充分发挥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正向促进作用。

    • 基于市场份额模型的区域技术交易格局研究

      2012, 22(2):102-108.

      摘要 (968) HTML (0) PDF 1.21 M (13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技术交易市场的繁荣与区域经济发展密不可分。不同区域技术交易市场差距已成为影响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基于市场份额模型对重庆技术产品流向的实证分析表明,在区域技术市场格局中,输入地区市场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对技术流向规模和技术市场交易格局影响较为显著;技术输出地的需求变动对总体交易格局影响并不显著,而相对发达地区的需求对其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基于此,欠发达地区优化区域技术交易格局要立足于较为发达地区的需求市场特征,结合当地技术交易实际,采取“开拓市场”和“内培外引”两大战略,大力推进政策创新,逐步优化区域技术交易格局,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

快速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卷期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