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21(1):1-5. DOI: doi:10.3969/j.issn.1674-8131.2011.01.001
摘要:我国产权制度改革的最终目标应当是马克思所说的“在生产资料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建个人所有制”。“个人所有制”不应理解为消费品个人所有、私有制或者生产资料脱离价值形态的单纯物质形态的个人所有,而应当理解为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基础上,每个社会成员都能依靠自己的劳动和其他贡献实际确立其所有权的个人所有制。当前的国有制仍然是政府部门或机构所有。应当继续推进产权制度改革,以马克思的“个人所有制”为基本方向,积极探索真正实现生产资料共有基础上的个人所有权的具体形式。
2011, 21(1):6-12. DOI: doi:10.3969/j.issn.1674-8131.2011.01.002
摘要:在由城乡二元经济向城乡一体的一元经济转型过程中,中国城乡隐性失业的剩余劳动力显性化为流动劳动力。因此,要了解和把握中国的整体失业率,其关键是弄清楚在转型期中历年城乡剩余劳动力的规模。本文从人口流动的角度考察隐性失业(剩余劳动力)显性化(流动劳动力)与中国整体失业率,并利用DEA(数据包络分析)对1978—2007年的中国整体失业率进行估计。估算结果表明:中国30年来的整体失业率为6%~10%,且失业与增长的关系与Okun定律相吻合。其中,第一条包络线是剩余劳动力的最大供给曲线,该曲线将所有流动劳动力高峰值包络在内;第二条包络线是城镇常住劳动力供给曲线,该曲线将所有流动劳动力的低谷值包络在内。
2011, 21(1):13-19. DOI: doi:10.3969/j.issn.1674-8131.2011.01.003
摘要:转轨时期的我国政府部门预算支出管理制度,兼有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投入控制型预算管理制度和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政府绩效预算管理制度的双重特征;政府部门预算支出管理制度改革的路径选择,反映了当前公共财政制度体系改革的核心价值取向。借鉴新制度经济学理论,部门预算支出绩效管理是政府预算管理拟合市场制度的改革,将极大地降低预算管理的交易成本;有控制的部门预算支出绩效管理改革是我国政府预算管理制度变迁的客观需要,具有诱使性和强制性两种制度变迁的综合特征,也体现了渐进式制度变迁的特点。
2011, 21(1):20-26.
摘要:在转型过程中,财政分权与卫生公共品供给之间存在复杂的内在机理。对1995—2008年31个省市区的数据进行面板3SLS估计,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财政分权度越高,且卫生公共品的供给总量和人均卫生决算费用也会增多,但卫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将降低;市场化程度与财政分权度和卫生公共品供给正相关;竞争程度越激烈的地区卫生公共品的供给越少。
2011, 21(1):32-36. DOI: doi:10.3969/j.issn.1674-8131.2011.01.006
摘要:重庆地票制度是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重要实践,以“先补后占”代替“先征后补”,建成了城乡统一的土地要素市场,显化了农村土地价值,优化了农用地、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对推进我国城乡统筹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重庆地票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运行情况良好而稳健;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应鼓励农民参与复垦,规范复垦验收环节,动态调控地票价格,扩大地票适用范围,完善地票价款收益分配机制,以深化统筹城乡土地制度改革。
2011, 21(1):37-40. DOI: doi:10.3969/j.issn.1674-8131.2011.01.007
摘要:统筹城乡教育发展,必须建立起科学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总结近几年来的实践经验,应探索建立科学的城乡教育一体化管理体制、学校干部教师交流机制、教育公平调节机制、教育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等,提高城乡学校,特别是农村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进而实现城乡教育“良性互动”、“双赢共进”。
2011, 21(1):41-46. DOI: doi:10.3969/j.issn.1674-8131.2011.01.008
摘要:统筹城乡发展改革实践需要我们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与拓展。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城乡关系理论为统筹城乡发展指明了方向,即缩小农业与工业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一是要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对此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二是要增加农业增加值,发展现代农业,这方面,舒尔茨基于人力资本理论提出的通过向农民投资来改造传统农业的思想则为我们提供了可行之路。农民获得足够多的知识和信息,无论对于发展现代农业,还是对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都非常重要,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关键。而目前我国城乡之间知识和信息分布不均衡,应强化大众传媒的教育功能和信息传播功能,通过大众传媒的城乡均衡发展促成知识和信息的城乡均衡分布,进而实现城乡协调发展。
2011, 21(1):47-51. DOI: doi:10.3969/j.issn.1674-8131.2011.01.009
摘要:农村公路的修建及建成初期,对农村发展具有吸附效应和投弹效应。农村公路的建成,使沿线地带具有了一定比较优势,促使本地和外地资源、要素向公路沿线和交汇点聚集,改变生产、生活布局,进而整合、诱发、创造需求,拉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同时也促成当地交通运输业的形成与发展,进一步推动其他产业的发展,直接推动了当地产业的多元化发展和结构升级。
2011, 21(1):52-57. DOI: doi:10.3969/j.issn.1674-8131.2011.01.010
摘要:基于语言的人力资本性质,引入语言“Q值”量化其经济价值,并以此修正Grin模型分析小语种语言存在的必要性。分析结果表明:(1)语言的Q值越大时,也即这种语言的生命力越强时,人们投入这种语言的时间就会越多;(2)基于文化和政治上的原因,在小语种语言有必要保护的前提下,刻画出小语种语言存亡边界、改变小语种语言的语言态度以及小语种语言的使用人数,可以使小语种语言从死亡区进入生存区;(3)在对小语种语言保护的制度安排中,持久增加使用小语种语言的人数十分重要。
2011, 21(1):58-65. DOI: doi:10.3969/j.issn.1674-8131.2011.01.011
摘要:网络效应、语言的政策性和语言滥用的市场失灵使语言的公共产品属性进一步强化。语言是公共产品但不是纯公共产品,宜采用以政府供给为主、其他主体供给为辅的混合供给方式;语言的使用主体具有层次分明的特点,因而语言的供给要采用分类供给形式;作为公共产品的语言,其供给过程要充分考虑使用主体的偏好和意愿;语言的调整是制度变迁的一种体现,要充分考虑到语言调整的路径依赖性,并将其纳入到制度变迁的成本中予以考虑。政府作为掌控资源的语言规划的决策者,在语言调整的博弈过程中,要做到中立,最大限度地反映主流文化和主流使用主体的意愿。
2011, 21(1):66-75. DOI: doi:10.3969/j.issn.1674-8131.2011.01.012
摘要:由于地方政府的“政策效力半径”与自然的“经济半径”之间存在差异,加上地方政府较多关注于本地区经济利益,在市场经济的边界溢出效应下,地理空间上势必形成省区之间的空白区域。当官员更多考虑自身晋升时,经济溢出效应的增大会缩小政策效力半径,使边界效应增大。应建立服务型政府,以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建设为政府的主要投资方向,对政府和市场的界限进行重新考虑和界定;还应完善上级对下级地方政府的政策协调,同时加强监督和制约;进而避免因盲目追求利润和晋升而使地区发展失衡以及区域边界发展停滞,减少政府干预或不作为因素导致的落后状况。
2011, 21(1):76-82. DOI: doi:10.3969/j.issn.1674-8131.2011.01.013
摘要:对我国26个省会城市规模与宜居程度关系的分析表明,随着城市人口、面积和经济总量的增长,其气候适宜度及绿化率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而消费潜力、劳动力需求、城市集中度及城市污染呈上升趋势。可见,我国中心城市的规模扩张是以宜居程度下降为代价的,同时也产生了拥挤效应。应采取更科学的规划和设计,走宜居型城市发展道路,使中国城市在适宜的人口与面积规模下实现集约化的经济增长。
2011, 21(1):83-89. DOI: doi:10.3969/j.issn.1674-8131.2011.01.014
摘要:从需求角度运用结构分解分析法研究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外部系统的贡献率要远大于生产性服务业自身的贡献率。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低,内部结构不合理,传统生产性服务业比重过高,新兴生产性服务业比重偏小;而新兴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不仅直接影响了生产性服务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而且还抑制了传统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也影响到第一、二产业以及第三产业非生产性服务业的结构调整与升级,进而又限制了外部系统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只有促进新兴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实现传统生产性服务的改造和升级,才能实现生产性服务业与工业之间持久的相互促进作用,进而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2011, 21(1):90-95. DOI: doi:10.3969/j.issn.1674-8131.2011.01.015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结构的不合理及自身的不足制约了重庆报业的发展,重庆经济的增长和宏观政策的利好使重庆报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重庆报业应通过深化体制改革建立退出机制,整合资源,调整结构,逐步形成重庆报业“轴心”,全方位开发报业经济增长点,充分发挥内容生产的优势,形成报业生产消费的良性循环。
2011, 21(1):96-101. DOI: doi:10.3969/j.issn.1674-8131.2011.01.016
摘要:零售业整体消费具有向更高体验层面发展的趋势。基于体验—情感—满意—忠诚的框架,构建偏最小二乘法的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正向情感、负向情感和特色感知均对顾客满意,进而对顾客忠诚产生显著影响;各体验维度中,信任承诺和关联对正向、负向情感均有影响,而特色感觉、选择掌控影响正向情感,空间感觉、知识影响负向情感。可见,消费者对零售企业的满意度不只停留在服务质量评价层面,而有在购物过程中追求体验的趋势。因此,基于体验—情感—满意框架的模型比服务质量—满意模型更具预测优势。
2011, 21(1):102-108. DOI: doi:10.3969/j.issn.1674-8131.2011.01.017
摘要:利用价格模型和收益模型对新会计准则执行前后A股上市公司的相关财务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价格模型的分析表明,每股净资产与股票价格显著正相关,而每股收益与股票价格在新准则下显著负相关;收益模型的分析表明,每股收益与上市公司的股票年收益率显著正相关,而平均每股收益的年度变动在新会计准则下与股票的年均收益率显著负相关;反映出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同时,拟合优度的显著提升,说明新会计准则从整体上提高了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价值相关性应着重解决准则执行中的问题。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邮编:400067 传真:023--62768460
电话:023-62769479 E-mail:westforum@vip.163.com
网站版权所有:西部论坛 ® 2024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