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20(02).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两次历史性变化,中国的产业布局高度集中于东部,这与全国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任务相矛盾,也与全面推进城市化进程相矛盾。应实施"有重点协调式发展"的区域发展新战略,尤其要在中西部地区培育类似长三角和珠三角的新的经济增长极,通过产业发展推动中西部地区城市群的发展,进而加快全国的城市化进程。同时,还应调整产业结构,实施农民工就业补贴和就业培训,实行土地制度创新。
2010, 20(02).
摘要:由于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城乡二元分割的社会体制等多种因素制约,饮水问题一直困扰着农民的生活和农村经济发展。使用2005年全国大样本调查获得的100个村和800个农户的相关数据分析表明,农村饮水类型较6年前有了较大的改观,七成以上的农民对饮用水的情况比较满意;但是,"打井压水吃、机井抽水吃"的村庄比例仍然占到40%以上,而饮水设施投资大部分依靠村自筹,上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投资仅占一小部分。应加强对农村饮水设施的投资力度,各地要因地制宜选择供水方式,并加强对饮水水源的保护。
2010, 20(02).
摘要:用中美两国的数据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进行检验,两国只有部分污染指标支持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而大部分指标显示存在三次关系,即曲线呈"N"型或倒"N"型;两国环境曲线具有共同趋势。分析表明,发达国家早期的对外直接投资事实上是把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污染避难所";因而在环境保护领域,发达国家不应该一味地指责发展中国家,而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保护全球环境。
2010, 20(02).
摘要:保险理论界在20年前曾就"保险究竟是一种什么商品"进行了长达数年的激烈争论,然而多年来一直没有定论,保险劳务商品论和保险非劳务商品论这两种对立观点共存至今。保险劳务商品论和非劳务商品论的对立根源,在于前者立论出发点是保险公司职能的有用性,而后者是保险职能的有用性。劳务商品论的理论局限影响到保险实务和理论研究的健康发展;保险的商品性是保险分配关系的实现形式,而保险并非劳务商品。
2010, 20(02).
摘要:从有关药品专利保护的"公地悲剧"和"反公地悲剧"的文献中,可以梳理出药品专利制度变迁的内在逻辑和基本矛盾。专利制度通过赋予专利权人对其专利药品的垄断权,使得产权主体地位得以明晰,维护了药物研发创新的积极性,从而避免了"公地悲剧"。但目前医药产业"专利丛林"现象,极易造成专利成果利用不足和上游基础研究被闲置的"反公地悲剧";通过实施强制许可和建立专利联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这一问题,但更为积极的思路在于进一步研究和探讨最优的药品专利保护制度。
2010, 20(02).
摘要:在环境规制的约束下,环境规制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往往与企业选择的环境战略有关。拥有过程创新和执行修改能力、跨职能管理和整合利益相关者的组织能力的企业,如果选择机会追求型的企业环境战略,则可通过环境技术创新和产品管理为企业带来成本优势、差异化优势和可持续的竞争优势,使企业实现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竞争力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2010, 20(02).
摘要:我国农村生产性公共产品的筹资制度历经多次变迁,但现行的筹资制度中仍然存在诸多矛盾,例如农业财政专项资金的供需矛盾和结构性矛盾、"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实行前提条件苛刻与制度目标的冲突等。应明确政府的筹资主体地位,积极运作市场筹资,鼓励个人和非政府组织筹资;完善现行筹资制度,培育良好的筹资制度运行环境。
2010, 20(02).
摘要:重庆最具活力的40个小城镇集中代表了西部直辖市小城镇的成长历程。5个突出特征刻画了重庆小城镇发展的特色路径和模式:(1)经济、社会、生态并重的综合性目标,(2)主导产业明确、集聚经济明显的产业结构演化路径,(3)突出以人为本的多元功能体系,(4)市场、社会和政府三位一体的推动力量,(5)集自身开放、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于一体内陆开放方式。重庆小城镇发展的经验表明,在政府以适当方式和力度推动下,经济后发地区不仅可以实现经济、城镇化的跨越式发展,而且可以绕过经济增长与环境、城镇功能、产业布局特性之间的"破坏性创
2010, 20(02).
摘要:西部地区资本形成不足,关键在于其经济发展一直受到资本(尤其是民间资本)来源的强烈约束。尽管近几年西部地区投资增幅明显上升,但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政府投资的拉动,国有投资比重仍然偏高。与东部地区比较,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并没有优势,对民间资金的投资引诱不足。西部靠中央政府大规模投资拉动经济发展已不可持续,必须通过利益导向、法制保障、政策创新、社会服务体系创新等方面的一系列机制创新来增强吸引民间投资的能力,进而增强自身的发展能力。
2010, 20(02).
摘要:西三角经济区跨越川、陕、渝两省一市,它的提出和建设是西部大开发和西部地区城镇化推进的必然。西三角是我国西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发达的地区,但要支撑西三角经济增长极的形成与发展,还需要强化其综合交通的发展。应遵循"统筹建设,梯度推进,重点突破,因地制宜"的发展思路,深入推进三地综合交通网络一体化发展。力争到2020年,西三角综合交通网络总体运行水平与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等地区的平均水平持平,形成我国西部地区最大的"综合交通运输三角"。
2010, 20(02).
摘要:运用基于DEA的经济增长核算模型,将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分解成由技术效率的变化、技术进步和资本深化所引致的三大部分,并运用反事实劳动生产率差异分析法分析2003—2007年我国39个工业行业劳动生产率差异的演变及原因。结果表明:(1)我国工业劳动生产率整体上有所提高,技术效率的变化和技术进步对此具有促进作用,其中技术进步的贡献较为显著;(2)工业行业间劳动生产率差距扩大,主要源于技术进步和资本深化的作用,而技术效率变化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差距的扩大。为促进我国工业经济协调发展,应不断加大落后行业的资本投资,并改
2010, 20(02).
摘要:从集体化时期以劳动力使用低效化、土地资本要素使用政府指令化为特征,演变到现在以劳动力兼业化、土地细碎分散化、资本投入有限性为特征,中国农业生产要素配置均衡状态得到了优化;农业经济运行机制中,生产要素配置基本手段从以计划为主向以市场为主的过渡是配置优化的关键。但现有农业生产要素配置均衡状态仍存在矛盾和冲突;而突破现有均衡状态的关键,在于通过提高农村基础和职业教育保障水平、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强化农村土地承包权的物权属性等促进农村土地更大范围的流转,以打破兼业化的劳动力要素配置模式。
2010, 20(02).
摘要: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国有企业始终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然而,囿于历史环境和制度非均衡,其与国家的利润分配制度反复试错。在此过程中,路径依赖与路径替代相伴相随,国家与国有企业也尚未形成稳定规范的分配模式,影响了财政收支的完整性和统一性。基于国有企业面广量大的事实和双元财政的要求,应以税利分流为基础重构国有资本财政收入制度,并建立国有企业利润上缴的宪政框架,维持新制度的相对均衡,即高效的路径替代;从社会福利的视角考虑,红利应重点投向教育和国有企业的自主创新,实现国有企业和民生的正和博弈。
2010, 20(02).
摘要:2004年《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颁布后,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平均水平大幅度提高。但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水平不同,对资本约束的反应也不同;而且资本充足率提升渠道仍存在过于依赖资本金的增加且资本金补充渠道较为狭窄、次级债券发行过多的问题。应构建多元化的资本金补充渠道,并有效控制风险资产增长。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邮编:400067 传真:023--62768460
电话:023-62769479 E-mail:westforum@vip.163.com
网站版权所有:西部论坛 ® 2024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