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5).
摘要:中国城乡差距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点,一方面,城乡差距最小的地区基本都位于我国的东部或东北部,而城乡差距最大的地区基本都位于我国的中西部;另一方面,各地区在城乡差距总指数与类指数之间都存在明显的不协调性,即使是城乡差距最小的地区,也有着城乡差距的软肋.因此,各地区都不能忽视其城乡差距的存在,应该根据自己的软肋去寻找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对策.
2009(5).
摘要:近年来,重庆市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改革取得显著成效,但规范化的财政投入机制却未相应健全.一方面,城乡低保财政投入增长迅速,通过财政转移支付促进城乡低保均等化,并实现了中央、市、区县三级财政分担城乡低保资金;但另一方面,低保覆盖面与保障水平仍有待提升,转移支付机制有待完善,分担结构有待改善.应建立低保财政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逐步建立基于因素法的城乡低保转移支付制度,并建立合理的城乡低保财政责任分担机制.
2009(5).
摘要:在农民合作组织的构建和发展中,政府组织与农民合作组织节约和降低各自交易及制度成本的组织行为激励是导致后者行政科层化的根本原因,这使得农民合作组织行政科层化存在强制性、授权性和诱致性三类.因此,在农民合作组织行政科层化中,应尽量避免规定政府组织在农民合作组织构建方面的绩效职责,政府组织应着力于提高各项扶持政策的公开、公平和公正性,并提供宽松的政策环境以激励农民合作组织的自我发展等.
2009(5).
摘要:基层卫生服务体系能够保障卫生服务提供公平,也体现了基层化原则,在卫生服务递送体系中非常重要.当前,我国卫生服务递送体系是"高端集中",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在社区卫生服务补偿、人力资源建设、双向转诊等方面都存在制度缺陷;而农村基层卫生服务体系缺乏有效的成本补偿机制和纵向合作的制度,乡镇卫生院的功能定位也不合理.应建立农村社区卫生服务制度和全科医生制度,重构基层卫生服务体系补偿制度和双向转诊制度.
2009(5).
摘要:再生资源产业的外部性等特性要求较为复杂的市场制度对其进行规范,我国目前管理再生资源产业的"税收政策+环境标准+直接控制"的政策模式基本适合国情,但在具体运用方面仍存在很多不足.长远来看,设计我国再生资源产业管理政策应围绕庇古税和标准制定来安排;必要的时候可辅以直接控制手段,但该手段不应该在我国今后再生资源产业管理中占主导地位.
2009(5).
摘要:高校扩招是一种作用于众多理性主体的政策过程,涉及多方面子政策的综合作用,需要一个微观基础框架来分析评价其政策效应.利用人力资本的理性选择模型进行模拟发现,以降低人力资本阈值为基本政策工具的高校扩招,能在收入和人力资本两种意义上的效率和公平方面实现双重改进,而其伴生的一些问题,大多不是扩招本身所致,而是教育投入等相关配套政策及措施未有效跟进所致.各级政府应通过提高并保证教育总投入、协调扩招速度等各种配套措施的有效跟进,进一步完善高校扩招这一教育大众化进程.
2009(5).
摘要:我国上市银行普遍存在资本结构不合理、资本充足率较低的问题.分析表明,我国上市银行资本结构对盈余持续性的直接影响并不显著,但是资本结构变化的治理效应与盈余持续性是显著负相关的.因此,上市银行应该尽力增加自有资金、减少资产负债率,从而提高盈余持续性.
2009(5).
摘要:利率增加会导致银行资产质量下降、增加银行筹资成本、增加银行的风险偏好,从而加大银行危机传染风险.利率变化本身不仅可以成为危机扩散的催化剂,而且还可以成为银行危机扩散的衡量指标;在利率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一定要严防由于金融风险的累积而发生银行危机.
2009(5).
摘要:诞生于西方的现代商业保险是植根于西方社会的制度文化基础之上的,而中国尚不完全具备商业保险运行所需要的制度文化基础,商业保险传入中国必然会产生制度、法制及文化上的冲突.因此,商业保险在中国的运行和发展也呈现出与西方文化环境下不同的特点.由于制度文化变迁的长期性以及全球化的影响,中国要实现商业保险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在文化共生的理念下,走"全球化与本土化"结合的发展道路.
2009(5).
摘要:关于在有限计划期内、需求率函数单调且满足一定条件时的变质性物品库存问题,已有较多的研究成果.但实践中,"需求率函数单调"的条件通常不能得到满足.本文研究了需求率函数连续但不单调、允许缺货的变质性物品库存补充策略问题,提出了一种近似方法,找到了一个可用的补充策略.
2009(5).
摘要:调查表明,员工沉默行为产生的动机是多方面的,其中大部分原因与领导有关,性别、年龄、学历、所在企业属性、管理层级不同的员工的沉默动机存在差异;员工沉默行为的发生不利于领导的决策,也会导致员工积极性降低,还会损坏组织的判断能力和纠错能力.减少员工沉默行为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诸多方面、诸多环节,要求组织管理者树立全局思想,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创造有利条件,减少员工沉默行为的发生和再发生.
2009(5).
摘要:工业革命以来,生态环境在人类社会生产活动影响下不断恶化,已成为全世界所必须面对的严重问题.文传浩教授的著作<流域环境变迁与生态安全预警理论与实践--以珠江上游流域为例>采用生态预警分析框架,在理论创新基础上实证分析了珠江上游流域的生态环境变迁机制,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途径,是环境科学领域的又一重要成果.
2009(5).
摘要:长江上游经济带是一个国土综合开发区,是从攀枝花到宜昌的长江干支流所流经的沙丘、平坝地区所在的以县级行政单元为基础的空间地域体.长江上游经济带由成渝经济区、三峡库区和长江上游江南地区三部分区域构成,其中成渝经济区是其核心区.成渝经济区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是西部大开发的火车头,是中国的战略后方基地和21世纪发展中的重要增长极,也是国家实施"五个统筹"方针的关键地区之一.
2009(5).
摘要:经济区(带)是具有自然条件相似性、经济技术联系紧密的区域空间集合体,它依托区域内增长极的聚集和辐射作用以及区域内的分工与协作实现区域的共同发展与进步.因此,需要合理地划定经济区(带)边界,但关于长江上游经济带(区)的划分历来有不同观点和方案.流域经济区是生态、经济、社会三个子系统的复合体,其范围的划分界定应综合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长江上游经济区包括四川、重庆、云南和贵州四省市;同时,为了满足不同规划的目标和需要,依据不同的区划要素,可对其进行大、中、小多尺度范围的区域界定.
2009(5).
摘要:产业集群战略在我国东部地区的实施及取得的成功表明了其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和发动机.我国东部地区三大产业集群形成、发展的原因、背景、模式及政府行为都是不同的,其区域创新能力及民营企业的发展和融资能力也有差异,但其产业集群的成长均得益于对外开放和城市集群.因此,西部地区产业集群要发展壮大,必须加强其对外开放力度和城市集群的发展.
2009(5).
摘要:西部资源型城市的城市人口和经济规模小、城市投资和积累少、城市基础设施欠账多、环境投资少且污染严重,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全国城市平均水平;西部资源型城市虽然在人均产值方面高于全国城市平均水平,但由于其经济结构单一,加上生产技术水平落后、高科技人才匮乏,其科技生产力效率落后于其他城市.西部资源型城市应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主体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城市软硬环境,增加对人力资本和研究与开发的投资,并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2009(5).
摘要:城乡第三产业的发展,将带动城乡间要素的流动,促进社会总产出的增加,达到城乡协调的目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可以通过促进城市资本要素向农村流动、城市现代化要素向农村流动、进城务工农民工返乡、城市高素质人才下乡等途径,促进城乡互补与互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而第三产业促进农村要素向城市流动,主要表现在促使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和促进土地要素在各交易主体之间流转两个方面.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邮编:400067 传真:023--62768460
电话:023-62769479 E-mail:westforum@vip.163.com
网站版权所有:西部论坛 ® 2024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