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5).
摘要:《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是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ACFTA)的基础性法律文件,其第九条规定了保障措施.与WTO保障措施规则略有不同,ACFTA的保障措施条款在其启动条件、期限、实施形式、磋商机制和争端解决等方面均有一些特殊的规定,在解决与此相关的贸易争端时必须加以高度重视.
2006(5).
摘要:城乡协调发展,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扭转西部地区严峻的城乡二元结构,需重点向8类问题区域倾斜,多管齐下,抓生态补偿、增加财政转移支付、提高西部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推进东西部和城乡间互助合作,广泛动员社会资源,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2006(5).
摘要:农村创新分为原始要素主导、初级要素主导、中级要素主导和高级要素主导四个阶段,包括需求创新、要素创新、产业创新、环境创新、组织创新、体制创新和文化创新.长江上游地区农村创新总体上处于初级要素主导阶段,并存在七大障碍.因此,长江上游地区农村创新的基本模式是政府主导型的,必须全面建立初步的农村创新体系;构筑利于中级水平创新的钻石结构,推进重点农村区域的创新;打牢农村小康的环境基础和村民素质基础,突破难点区域的农村创新.
2006(5).
摘要:循环经济是一种关注资源减量、实现资源循环及再利用的生态经济.当前,我国经济增长要求与有限的资源和环境支持能力都要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此过程中政府的税收政策和优惠支持倍显重要.本文以此为基点,按照循环经济的内在要求,分析了国内循环经济发展中税制上存在的问题,并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基础上,提出了绿化现有相关税制的思路和对策.
2006(5).
摘要:马克思主义认为,城乡对立是一个历史范畴,它必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走向城乡融合.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就是要改变我国城乡对立、促进城乡融合和协调发展.总结马克思主义城乡融合理论,就是要运用它来分析当前我国城乡发展现状及问题,以指导我国城乡统筹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伟大实践.
2006(5).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高校招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推进,人才供给和需求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要采取"推拉战略",即一方面,要通过改善国民经济结构、大力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健全和完善大学毕业生就业服务机制等来拉动大学毕业生就业;另一方面,要改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使大学生成为创造型人才以推进大学生的自主就业,并积极鼓励自主创业.
2006(5).
摘要:“剑桥资本争论”指出了新古典理论在资本计量、技术再转折和资本倒流等关键问题上所遇到的逻辑悖论。这是由于西方主流经济学将凯恩斯经济学嫁接在新古典的价值和分配理论之上,从而忽视了资本主义所特有的竞争关系。相反,马克思的古典经济学则强调了资本主义所特有的经济关系。因此,只有引入社会关系的古典一般均衡分析,才是解决争论的出路。
2006(5)-36,83.
摘要:根据经典文献对竞争优势来源的不同,解释将它们分为了行业结构观、资源观、能力观、动态能力观、知识观、行为决定观等六个学派,并对各学派各自的理论假设、主要观点等进行概括总结和评价.在此基础上,根据个人对竞争优势的理解,以存量和流量为出发点,提出对竞争优势和持续竞争优势来源的思考和结论.
2006(5)-39,97.
摘要:在传统的国际广告定义中,狭隘地将产品进出口贸易及其国际营销作为国际广告的经济基础,并将“国际性的传播媒体”作为其重要特征。而现代国际广告是国际广告主使用特定的媒体向异文化目标人群传播品牌信息,是品牌与异文化目标人群平等沟通以实现品牌目标的互动性传播活动。因此。品牌的国际经营才是现代国际广告的新的经济基础,应以广告主资本的民族性和品牌的异文化性作为判断国际广告的标准。
2006(5).
摘要:重庆直辖已近10年,直辖效应发挥作用使生产力得到进一步解放,使重庆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发生了巨大变化,使重庆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跨越式提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进一步打好“直辖牌”,更好地发挥直辖效应,力争早日将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经济中心。
2006(5).
摘要:要认真审视重庆的城市定位,找到重庆在城市功能上的缺陷和未来发展的约束性因素,以正确选择发展战略,努力提升城市功能.重庆作为老工业基地,应坚持"产业为强市之基,创新为动力之源"的理念,要在努力创建全国性战略产业基地和国家级产业基地上花大力气.创建国家战略产业基地和国家级基地,需要具有优越的发展环境和较强接纳能力的载体,大都市圈内的市级以上开发区应承担起加载国家产业基地的功能.
2006(5).
摘要:随着重庆市经济的发展,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都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优化,但是就业结构的变动严重滞后于产业结构的变动,其非均衡性特征明显.重庆市第一产业就业人口的增加,不但不能促进经济的增长,反而会导致经济的衰退;第二产业就业人口的增加对经济增长有一定的作用;第三产业就业人口的增加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非常显著.各级政府必须引起重视,在产业结构不断调整优化和保持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加大就业与再就业的工作力度.
2006(5).
摘要:分析新疆产业区位基尼系数和产业内区位基尼系数,可对新疆五大区域的经济专业化水平和产业集中度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新疆农业有一定地区专业化分工,第二产业中工业和建筑业的区位基尼系数均比较显著;要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各区域应利用各自资源优势进行专业化分工和协作.
2006(5).
摘要:截止到2006年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已达到9411.15亿美元,我国是拥有全球第一大外汇储备的经济体.本文首先介绍了新加坡、挪威采取的多层次的储备管理体系;然后介绍了美国、日本的双层次的储备管理体系;并对四国储备体系的特点进行了简要比较.最后给出了中国应如何改善其外汇储备管理体系的政策建议.
2006(5).
摘要:对预算编制起点问题,学术界存在不同的观点.本文在对各种观点进行评述的基础上,就以目标成本为起点的预算模式的基本思想、程序和方法、选择策略进行了探讨.
2006(5).
摘要:本文选取了2004年~2006年我国公开市场操作中的央行7天正回购利率、三个月期央行票据发行利率和1年期央行票据发行利率,以及相对应时期的货币市场利率和中期国债利率,对其进行了统计分析、协整检验和因果关系检验,以此研究公开市场业务对我国市场利率的影响,研究我国公开市场业务的有效性和局限性.
2006(5).
摘要:在理性经济人假设下,建立监管者、中小股东与大股东的三方博弈模型,通过求解纳什均衡,结合各参数变量的政策含义,在市场监管、公司治理等方面应做到:强化证券法及相关法律法规中有关民事赔偿责任的规定;监管者要严格依法办事,加大大股东侵害行为的成本,并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以降低监管成本;要提高中小股东的识别能力和维权意识;要减少大股东持股比例并增加公司财富.
2006(5).
摘要:安然事件爆发后,美国开始重新审视会计准则的制定模式,正当理论界对"原则导向"与"规则导向"的孰优孰劣争论不休时,SEC提出了最优制定模式"目标导向".本文试图对规则导向、原则导向和目标导向的进行评析,并探悉提出目标导向的内幕.最后结合我国国情对我国会计准则制定模式的选择提出一孔之见.
2006(5).
摘要:根据协整检验分析,我国出口对国民经济增长具有推动作用,进口对国民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进口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要比出口的促进作用小得多;从短期动态关系来看,出口和进口都对国民经济的增长具有促进作用,但出口对国民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比进口小得多,格兰杰因果检验显示我国出口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较弱.
2006(5).
摘要:本文以VAR模型作为基本分析框架,运用脉冲反应和方差分解方法。从动态角度说明农村信贷投入与农民收入在长期趋势上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效果,进而提出了完善我国农业金融支持的政策建议。
2006(5).
摘要: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制定切实、有效的土地政策必须要对农民对土地的心态以及土地对农民的作用有着准确的把握.通过对湄潭和金沙进行的实地调查,从农民对土地的认知、依赖、流转意愿、劳动力外流影响等方面了解农民对于土地的态度中发现:如对土地应给予永久使用权,农地征用应完善补偿机制,土地流转机制应完善以及保护国家粮食安全等.
2006(5).
摘要: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制定切实、有效的土地政策必须要对农民对土地的心态以及土地对农民的作用有着准确的把握。通过对湄潭和金沙进行的实地调查,从农民对土地的认知、依赖、流转意愿、劳动力外流影响等方面了解农民对于土地的态度中发现:如对土地应给予永久使用权,农地征用应完善补偿机制,土地流转机制应完善以及保护国家粮食安全等。
2006(5).
摘要:在收集历年运输量统计数据的基础上,利用ARIMA模型对公路客运量进行预测,能科学地预测公路运输量,提高道路交通宏观管理能力,以更好地发挥交通运输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006(5).
摘要:《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货物贸易协议》是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ACFTA)的基础性法律文件。其第九条规定了保障措施。与WTO保障措施规则略有不同,ACFTA的保障措施条款在其启动条件、期限、实施形式、磋商机制和争端解决等方面均有一些特殊的规定,在解决与此相关的贸易争端时必须加以高度重视。
2006(5).
摘要:通过首次对表决权限制制度进行分类,并梳理章程限制表决权的架构.发现,新公司法提供了较之以往更大的自治空间,使得章程制定者能够考虑采取恰当的措施去限制表决权的滥用行为,提高公司治理水平.
2006(5):F0002-F0002.
摘要:2006年10月21-23日,由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和英国化协会联合主办的“中国西部地区城乡协调发展与社会创新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工商大学隆重召开。
2006(5):F0003-F0003.
摘要:来处英国、美国和台湾地区、北京、上海、吉林、安徽、四川、云南、陕西、甘肃、重庆等全国各地的专家学参加了“中国西部地区城乡协调发展与社会创新国际研讨会”,并收到参会论80余篇。与会专家学围绕“区域协调发展”和“社会创新”的主题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热烈而和谐的讨论和交流,取得了丰硕成果。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邮编:400067 传真:023--62768460
电话:023-62769479 E-mail:westforum@vip.163.com
网站版权所有:西部论坛 ® 2024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