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6).
摘要:西部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无论是与东部还是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比,都是比较落后的;西部在产业发展上必须要由开发和输出能源、原材料转向开发和输出能源、原材料与加工制造并举;西部应实行非均衡的协调发展战略,特别应重点发展成渝经济区,将其建设成为能源基地、制造业基地、国防科技工业基地、IT产业基地、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和长江上游、三峡库区的生态屏障.
2005(6).
摘要:2005年10月21日,由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和中国区域经济学会联合举办的长江上游经济发展与长江流域经济合作研讨会在重庆工商大学召开.来自国内各大高校和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国家发改委信息中心、四川省社科院以及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研究所等各部门的专家和学者出席了这次会议.
2005(6).
摘要:国家利益包括国家的安全利益、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经济全球化,为中国的和平崛起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基于国家利益层面的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把维护国家的整体利益作为对外开放的出发点,把维护国家的经济利益作为对外开放的基础和核心.
2005(6).
摘要:近年来,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的速度趋于缓慢,农村"新贫困"现象严重.本文分析了中国农村新贫困特点,运用"社会排斥"理论着重分析了农村返贫致贫的制度性原因,在于农民经济、政治、社会权利缺失.
2005(6).
摘要:选取人均GDP、人均第一产业产值、人均第二产业产值、人均第三产业产值、居民消费水平、人均财政收入、人均邮电业务总量、人均进出口总额8个指标,对我国31个省市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聚类分析,可分为四类地区;分析结果基本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2005(6).
摘要:用协整理论、误差修正模型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对外商直接投资(FDI)与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服务贸易进口和出口分别存在协整关系,外商直接投资是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变化的格兰杰原因.
2005(6).
摘要:区域经济带(区)和都市圈(群)已经成为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并且各大经济带(区)和都市圈(群)的“多极并进”也将成为我国未来区域经济发展的大趋势。长江上游经济带在未来区域发展中的战略取向就是要立足自身实际,谋求内部整合;依托“长三角”,积极与流域各经济板块开展合作;与“泛珠三角”开展合作,并借此与东盟沟通。
2005(6).
摘要:成渝经济区是长江上游的经济核心,其实质是以重庆、成都两市为中心,由重庆城市群、成都都市圈、成内(遂)渝经济带、成德绵城市带以及川南城市群组成的成渝城市集群.成内渝经济带是成渝经济区得以形成的关键.成内渝经济带的形成需要具备三个条件:高层政府的规划组织、成渝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的兴建、川南城市群的发育成型.
2005(6).
摘要:川渝黔滇是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品位高的富集区域,在我国旅游格局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川渝黔滇旅游联合开发需要进行准确的客源市场定位,深度开发优势资源,探寻新旅游热点; 加强区域合作,发展精品旅游产品;加强本区旅游协作区的建设.
2005(6).
摘要:农民外出打工增加了收入,有助于农村脱贫致富,但也给农村土地经营、留守人口等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对重庆市一村民小组的调查就印证了这一点.如何更多地关注农村留守妻子、子女和老人组成的特殊群体是当前农村和谐社会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
2005(6).
摘要:在分析重庆市农村贫困的现状的基础上,本文总结重庆市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存在的局限性,并由此指出农村扶贫开发策略的调整方向,进而提出新形势下重庆市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应采取的政策着力点,从而为重庆市持续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提供依据.
2005(6).
摘要:重庆市东南部地区是重庆市产业发展中相对独立和特殊的一个板块,该地区在区位劣势得到化解后,其近中期产业也将面临着重要调整.应根据其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正确选择重点打造的产业、着力培育的产业和改造提升的产业,形成"两核三心两轴"的产业空间组织模式.
2005(6).
摘要:与上海、深圳等地相比,重庆在引资政策措施和政府服务水平方面具有明显的差距;目前提升重庆引资能力的关键是:更优惠的投资政策,更具吸引力的引资措施和更高的政府服务水平.优惠政策措施和优质政府服务是目前重庆市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根本和基础,两者缺一不可,唯有优惠的政策措施叠加优质的政府服务,才能在引资大战中赢得先机,获取胜利.
2005(6).
摘要:外地投资者对重庆目前的经济环境和政府服务环境的评价最好,对资源环境、法律环境的评价较好,而对科技文化环境的评价相对较差.要积极开展投资机会研究,提升重庆的城市品牌形象,完善城市功能、市场体系以及生活服务环境,把教育投资与产业投资结合起来,并充分发挥各地的比较优势.
2005(6).
摘要:近年来,重庆市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比较突出,应不断完善重庆市高校毕业生人才市场体系,努力改变高校毕业生盲目考研的现状,增强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中的竞争能力,促使高校毕业生就业收入预期向理性化方向发展,提高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
2005(6).
摘要:由于行政区划、政府职能和地方政府行为对区域经济的刚性约束,在行政区交界地带形成了"行政区边缘经济"现象,使得行政区交界地带成为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重点区域.行政区边缘经济的形成主要受空间距离因素、边界因素和交易成本的影响,其主要特征是经济的欠发达性、不协调性和一定的冲突性.为此,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商品要素市场、重视区域经济合作、搞好跨区管理,以降低行政区交界地带经济活动的交易成本.
2005(6).
摘要:新古典厂商投资理论把资本市场看成是完美的,从而忽略了金融因素对企业投资需求以及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企业投资行为实践以及新制度经济学和信息经济学的发展促使一些学者考虑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资本市场不完美性,考察金融因素对企业投资行为以及宏观经济的影响.
2005(6).
摘要:本文对国内外有关风险投资的契约安排研究情况进行了综述, 建立风险投资机构和风险企业之间的关系模型,针对中国风险投资业的具体情况,分析了不同合同形式下,投资机构和风险企业的行为选择,研究结果表明优先股合同最适合我国的风险企业,国有风险资本只有投资于成熟项目才可行.
2005(6).
摘要:中国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缺乏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又受到其自身因素的制约.应积极营造良好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外部环境,尽快改造农村信用合作社等机构以提供资金支持,大力发展农村市场和商品经济,努力培育一批农村合作人才,并坚持新型组织与原有组织的有机结合,促进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
2005(6).
摘要:产业选择是工业园区成功的前提,科学而准确的产业选择需要考虑到多方面的因素.工业园区的产业选择首先需考虑在园区内形成有效的产业集聚和分工协作体系,重点把握"产业链"这条主脉,坚持发挥大项目的"火车头"作用,用大项目推动大发展和工业产业的优化升级.
2005(6)-74,92.
摘要:本文依据传统的产业组织理论,从市场集中度、产品差别化、进退障碍三个方面分析中国保险业的市场结构特征,得出我国保险业是一个寡头垄断行业,并进一步提出解决这种寡头垄断市场结构的对策措施.
2005(6).
摘要:以产业组织理论中哈佛学派的SCP范式为基本分析框架,考察我国的船舶制造业的产业组织状况后发现,中国船舶制造业市场结构是寡占型结构,垄断程度比较高,市场行为表现为更多的政府推动下的兼并与重组行为,而市场绩效相对效率低,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乏力.降低行业进入壁垒,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造船业,推进产业规模经营是中国船舶制造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2005(6).
摘要:茶叶是与可可、咖啡并列的世界三大饮料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和印尼是世界茶叶市场的五大出口国.从"国家钻石"模型来看,政府对茶叶产业的扶持是导入新的生产要素,是调整茶叶经营主体要素结构缺陷的重要方式.而茶叶企业的自主创新和产业化则是提升茶叶国际竞争力的关键.
2005(6).
摘要:论文以重庆市铜梁、永川、垫江、石柱、丰都五县为例,对重庆市县级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最低财政拨款标准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从财政支出结构角度分析其可行性.认为,建立并实行"最低标准"是构建重庆和谐社会的需要.
2005(6).
摘要:本文收集了陕西省1984-200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运用多变量VAR系统分析表明:陕西省的金融发展没有带动经济增长,而恰恰相反,却是经济增长带动金融中介规模、效率与结构的转变.而省内的非国有金融与非国有工业企业形成了一种良性的互动关系.
2005(6).
摘要:在现代经济社会中,随着企业集群的大量涌现,企业集群也面临着风险的挑战.本文认为企业集群的结构性风险与周期性风险仅仅是一种外生性风险,而真正威胁企业集群的是网络性风险即内生性风险.为此,本文分析了企业集群的网络性风险成因并建立了成因模型,最后提出了规避集群网络性风险的思考,为企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2005(6).
摘要:SA8000不仅是一种标准,更是一种规则,成为经济全球化中企业竞争的新要素.这一标准使得原先中国出口企业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受到挑战.应该积极改善国内劳工条件,建立统一规范的中国社会责任国际认证认可体系,使SA8000在中国与劳动力优势相结合成为中国出口企业一种新的可持续的比较优势.
2005(6).
摘要:本文通过对重庆市企业的知识型员工培训方面的基本情况进行实证调查,表明重庆市企业在知识型员工培训方面呈现出培训内容单一,培训方式单向,培训评估缺乏、培训总体满意度低等现状.在结合知识型员工的特点的基础上提出重视需求分析,创新培训方式,实施后续评估的对策,以此达到知识型员工与企业通过培训实现共同发展的"双赢"良性循环的目的.
2005(6).
摘要:新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瑰宝———论陈云的“国力论”思想……………李俊(4-1)区域协调发展及其政策选择…………………陈栋生(5-1)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新的格局与西部大开发…林凌(6-1)“长江上游经济发展与长江流域经济合作学术研讨会”综述……………………………………高丽丽,吴殊(6-4)宏观经济树立现代农业的产业系统观———对新时期农业的认识………………赖景生(1-1)技术与制度变迁的法经济学分析……………刘勇(1-6)东西部环境基础设施领域市场化改革比较研究……………………………………………课题组(
2005(6):F0002-F0002.
摘要:2005年10月21—22日,由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和重庆工商大学主办,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承办的2005年“长江上游经济研究及长江流域经济合作”研讨会在我校召开。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陈栋生教授、原国家发改委信息中心主任王潼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研究所所长齐建国教授、四川省社科院原副院长林凌研究员、
2005(6):F0003-F0003.
摘要:一、本刊宗旨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主管、重庆工商大学主办、国家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承办的《重庆工高大学学报(西部论坛)》(原《重庆商学院学报》),是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命名“双效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8-6439,国内统一刊号:CN 50-1030/C。本刊1989年创立,为双月刊,逢双月出版。自创办以来,车刊坚持“立足重庆,服务西部,面向全国”的办刊宗旨,导向正确,秉承“求实,求是,求新、求精”的精神,跟踪前沿理论,研究中国经济,服务西部开发,全面小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邮编:400067 传真:023--62768460
电话:023-62769479 E-mail:westforum@vip.163.com
网站版权所有:西部论坛 ® 2024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