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3).
摘要: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最初是在16世纪的欧洲产生的,但没有科技革命的推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不可能最终形成.三次科技革命分别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的扩大、发展和完全形成中产生的深刻影响,说明了科技革命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形成过程中的决定作用,而且科技革命也将在未来经济全球化的竞争中起到决定性作用.
2005(3).
摘要:重庆工商大学长江上游经济研究中心于2004年11月被批准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5年5月19日下午三点,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授牌仪式及基地申报成功表彰大会在博智楼500人报告厅举行。教育部、重庆市委、市政府领导,市科委、市教委、市发改委、市社科院以及各兄弟院校领导出席了会议。
2005(3).
摘要:结合美国著名经济学家钱纳里和斯特劳特提出的"两缺口模型"对我国目前存在的"储蓄"与"外汇"缺口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知识、信息、人才等"新缺口",而这些在知识经济时代,正是我们不可忽视的因素.应注意国际合作、加快数字化步伐、加快人力资源开发、缩小技术缺口、重视战略资源储备.
2005(3).
摘要:我国社会救济存在城乡失衡和地区失衡,使社会救济与贫困状况在区域上不对称,其原因主要在于救济体制的缺陷.应改革二元救济制度,实现救助措施的多元化和科学化,并强化受救助者的自救意识,从根本上实现社会救济的相对均衡.
2005(3).
摘要:论文实证分析了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历程、对经济社会的贡献及其自身发展优势.
2005(3).
摘要:市场规则决定资本总是向投资收益率高的地区流动.资本形成不足是西部地区落后的直接原因.经济发展水平低,投资收益率不高,金融抑制,经济体制改革滞后,制度创新不力,区域开发成本高等限制了西部地区资本的形成.发展资本市场可以有效地促进西部资本形成.推进制度创新,塑造市场投资主体,完善金融市场,吸引民间资本,提高利用外资的规模和效益是发展西部资本市场依赖的主要路径.
2005(3)-27,83.
摘要:西部大开发是西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人才资源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西部开发,人才先行,人才已经成为比自然资源、金融资本更为重要的生产要素,西部地区要实现经济的腾飞, 就必须为人才资源快速成长创造出良好的区域环境, 充分发挥人才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005(3).
摘要:出口贸易的发展对新疆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要大于全国,但新疆的出口依存度、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百分点、对外开放度、直接利用外资能力均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新疆应充分挖掘出口贸易的潜力,大力培育新的出口增长点,并加大引进国外资金力度,促进新疆经济的快速发展.
2005(3).
摘要:"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举措实施后西部地区究竟取得了哪些成就,存在哪些问题呢?西部地区老百姓对西部大开发实施情况的切身感受如何呢?以内蒙古地区为例基于对这些问题的问卷调查结果,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详细分析,得出了一些实实在在的结论,以期能为有关部门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提供政策依据.
2005(3).
摘要:建设渝滇高速,有助于开发攀西、黔中丰富的矿产、能源资源,使其成为重庆、成都老工业城市的原燃料基地;同时它也是中国腹地通往陆上边境国的为数不多的国防通道,对于推动成渝地区与东南亚各国边贸发展、改善沿线老少边穷地区生活状况、缩短西南各省区通达距离、强化西南区域内产业的互补性和协作性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5(3).
摘要:物流园区工商业态的不同而产生的不同的物流需求,再加上交通条件和运输方式的差别,使物流园区在功能上具有不同类型.成都市四大物流园区具有不同的工商业基础和交通条件,应发挥各自的区位优势,进行正确的功能定位,以错位发展实现互补共赢.
2005(3).
摘要:通过偏离-份额分析,重庆的高技术产业与西部及全国一样均为增长性产业,但在全国的整体竞争力较弱,且在全国的地位有下降趋势,产业内部结构亟须调整.今后一段时间,重庆宜重点发展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和医药制造业,并将它们做大做强;同时还应运用最新信息技术改造和带动竞争力处于不利地位的高技术产业发展.
2005(3).
摘要:本文以重庆市高校作为研究对象,对当前银校合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站在高校财务管理的角度上提出了改进高校预算管理制度、加强投资项目论证和严格控制举债规模等措施,力求积极防范和化解银校合作中的风险.
2005(3)-51,62.
摘要:"成渝筑邕城市经济走廊"战略构想的提出使西南地区"干"字形经济增长极(即"长江上游经济区 南贵昆经济带 成渝筑邕城市经济走廊"战略)雏形初现.成渝筑邕城市经济走廊共建面临着诸多难题,诸如城市结构失衡,产业分工水平低,城市边界边缘化,等等.对这些难题缺乏认识或估计不足将直接影响成渝筑邕城市经济走廊共建的效果,因此需要加以高度重视并努力找到求解之法.
2005(3).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发展步伐的加快,城市经营的话题也在近年来持续升温.作为一种城市发展手段的有益探索,在城市经营过程中也难以避免地出现了许多和其实质、宗旨相背离的现象,特别是政府行为的缺陷.要有效地防治政府行为缺陷,需要从政府职能定位、理念更新、约束机制等方面着手.
2005(3).
摘要:重庆的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靠前,一方面其综合增长率很高,就业机会众多,市场占有率也不低,但综合生产率不高,人均收入较低;另一方面人才本体竞争力不高,企业本体竞争力较强,生活环境竞争力一般,商务环境竞争力较强,城市的综合功能较强.应注重产业集群和开放市场,并大力发展旅游业.
2005(3).
摘要:依托人力资本促进经济发展是我国的必然选择,但我国人力资本状况并不乐观,因此必须促进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的转化.本文就我国促进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的转化路径进行了讨论,提出了系统的学校教育、在职培训和职业教育、培养学习型个人等三条路径.
2005(3)-67,72.
摘要:对企业社会资本的现代性转变成为当前我国企业与国际接轨所面临的重要课题.众多研究表明,制约社会资本的基本内容是信任、规范和网络等文化因素.分析发现,我国在传统儒学基础上建构起来的企业文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日益显出它的不足.因而提升企业社会资本应进行当代企业文化建设,从跨文化角度构建企业社会资本的增值模式和形成机制,促进企业诚信、规范与网络文化与经济全球化相适应.
2005(3).
摘要:本文通过一个简单的模型论证了企业内部隐性治理机制对经营者约束和控制的作用机理.在企业显性治理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内部隐性控制机制可有效地预防经营者的道德风险,确保经营者的决策与股东利益的一致.本文运用模型所给出的分析方法和结论对现实中存在的有关企业治理的一些常见的现象提供了某种解释.
2005(3).
摘要:简要回顾了国内外对资本外逃的研究历史,详细阐述了我国资本外逃规模估测的直接测量法和间接测量法,并对两种方法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进而说明了对两种测算方法的调整.尽管各种方法估测出的结果有所差异,但不可否认我国存在严重的资本外逃,必须防止大规模的资本外逃.
2005(3).
摘要:论文从区域货币供给区别的角度,考察了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因素,并重点从现金漏损的角度出发,认为此因素在地区经济差异状况下,中央银行统一的货币政策不能支持欠发达地区的现实是阻碍共同发展的原因之一.文章建议采取更加切合实际的政策措施,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政策倾斜力度,以实现全国经济的和谐发展.
2005(3).
摘要:文章利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我国保险费收入进行研究,详细介绍了如何运用计量经济学建立保费与国民经济及其他因素的关系,并对指标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同时引入了两个虚拟变量,以此来代表宏观经济政策对保费收入的影响.
2005(3).
摘要:绿色农业是以生产、加工、销售绿色食品为核心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在发展绿色农业过程中存在种种误区,诸如机械理解绿色农业,绿色农业就是不施化肥、不喷农药的农业;重生产轻销售,以为农业一"绿"就灵;违背农民意愿,强制农民发展绿色农业;脱离实际,主观臆断,搞"一刀切",等等.必须纠正这些片面与错误认识,采取正确有效的对策,我国的绿色农业才能健康发展,繁荣兴旺.
2005(3).
摘要:发展服务业促进就业在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既是重要的中长期发展战略问题,也是我国当前改革、发展与稳定所面临近期极为紧迫的问题.理论和实践分析表明,随着工业化推进和发展,第三产业对就业的效应越来越明显,表现在其显性就业效应和隐性就业效应上.
2005(3).
摘要:我国有着丰富的农业资源,同时也有着广阔的农产品销售市场。大环境对农业的发展极为有利,对农业的重视程度逐年提高,然而由于历史上形成的原因,我国现阶段的农业人才,尤其是农业经济管理人才的短缺,严重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因此,加快培养这类人才成为一项紧迫的工作。
2005(3).
摘要:1983年以来,我国彩电出口多次遭遇一些国家的反倾销调查.2004年美国对中国彩电反倾销案启示我们:积极应对反倾销争取企业单独反倾销税率是中国企业的当务之急,而加强技术创新,努力提高中高端产品的出口比例则是规避国外反倾销的长远之策.
2005(3).
摘要:ERP规划管理是按照EPR规划对企业的各项管理机制、方式和程序进行统一安排和控制,促成规划变成现实的行为.成功实现EPR规划管理要求企业不但要明确数据标准,构建ERP支持平台,而且要精心谋划,整合资源,重视过程管理和培训工作.
2005(3).
摘要:从家族的文化观念、伦理规范等对人们经济行为以及经济决策的影响出发,对主流经济学中的"经济人"概念做出修正,提出"家族人"概念,然后通过"家族人"概念来定义家族企业,并通过"家族人"这一新的视角,分析论证了目前流行于我国家族企业中的以"资本雇用劳动"为基础的单边治理结构的成因和效率.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邮编:400067 传真:023--62768460
电话:023-62769479 E-mail:westforum@vip.163.com
网站版权所有:西部论坛 ® 2024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