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4).
摘要:通过逐步回归分析可知,在中国,人力资源、人均收入同外商直接投资成正相关,效率工资同外商直接投资成负相关,其中人力资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基础设施因素对外商直接投资几乎没有影响.说明外商在决定是否向中国投资时关注的是软环境因素(如人才状况、市场潜力、劳动生产率等),而不是硬环境因素.
2004(4).
摘要:要实现经济起飞,西部地区需要大量资本投入,但区域内民间资本有限且难以集聚和集中,因此,必须从区外引入先进的理念、技术和制度,吸引外来投资,进而培育区内资本形成,让利于民,官不与民争利,放大微观主体(包括居民)经济剩余空间,形成良好的适宜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提高微观主体竞争力,在当今西部发展困境中,中央政府制度性援助和财政援助显得尤为重要.而各种援助应以适合西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的公共产品需要得到有效供给为目标.一是政策性支持与制度创新;二是基础设施的有效供给;三是财政的转移支付与公共
2004(4).
摘要: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西部地区工业发展空间差异是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非公有经济发展程度越高,经济市场化的程度也越高,工业发展也越具潜力;企业平均规模越大,工业发展水平越高;此外地域因素也是西部地区工业发展空间差异的重要原因.应选择重点区域优先发展,以推动整个西部工业的大发展;要以民营资本为主导来推动西部工业的大发展.
2004(4).
摘要:目前西部地区的境外加工贸易发展比较落后.西部地区进行境外加工贸易能够促进出口增长和产业结构升级,鼓励企业国际化经营,实施"以质取胜"战略.而且西部地区具有自身的比较优势,应该而且完全有能力从事境外加工贸易,当然这也需要政府有效的政策扶持和调整.
2004(4).
摘要:在我国西部地区,传统的以国有经济为主的单一所有制结构并无实质性的改变,民营经济发展程度很低,这是制约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东西部差距的一个关键因素.西部地区唯有从思想认识、基础设施、政策环境、市场体系、人力资源等几方面下工夫,才能促进民营经济在西部的发展,缩小东西部差距.
2004(4)-54,85.
摘要:"温州模式"的成功依赖于其独特的外部条件和内在动因.与其他地区客观环境的差异和自身发展的局限,使得"温州模式"在现阶段并不适合普遍地被我国其他地区所接受.只有当"温州模式"实现了新的转换,焕发出又一轮强大生命力时,其普遍性才能真正的体现出来.因此,就目前阶段而言,"温州模式"只具备可借鉴性,而不具备广泛意义上的普遍性.
2004(4).
摘要:用生产函数的衍生模型分别对中东、中、西部地区进行分析,在东部地区国外直接投资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明显,而中、西部地区国外直接投资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不显著,表明我国地区之间的经济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外商直接投资的区域差异引起的.
2004(4).
摘要:湘鄂渝黔边区部分偏远山区搬迁扶贫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在搬迁扶贫中,应制定综合性的农村发展规划,缩小城乡就业机会之间的不平衡;搞好各方面的综合配套改革,为搬迁农户创造良好的生存发展环境,并注重对迁出地的开发.
2004(4).
摘要:人力资源是现代经济高速发展的关键要素.重庆、四川、贵州和广西四省(市、自治区)的人力资源开发在很多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加强四省(市、自治区)的人力资源合作开发是发展西部经济的重要举措.
2004(4).
摘要:重庆市在第三产业整体结构演变规律性与全国基本一致的条件下,其内部结构变动近年来呈现加速的趋势,且变动速度较全国稍快.应加强对第三产业内部四个层次发展的宏观引导,因地制宜,制定发展的优先次序.
2004(4).
摘要:分析重庆市房地产销售市场现状,以及重庆市房地产市场销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以促进重庆市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
2004(4).
摘要:簇群是某一特定领域内互相联系的,在地理位置上集中的公司和机构的集合.它具有产业(链)的集中和地理的集聚双重特征.由于簇群内企业的特定关系,簇群也经常被视为一种介于企业与市场之间的中间组织.簇群的出现和发展是一种市场行为,但是一定条件下不规范的市场既有可能促进簇群的形成与发展,也会阻碍簇群的持续演进.发展市场、规范市场是推动簇群持续发展的根本举措.
2004(4).
摘要:整理并比较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地区的相关经济数据发现,中部地区呈现经济凹地的重要原因在于产业的弱质与城市化的滞后两者之间的恶性循环,因此,加强制度创新,促进产业发展与城市化的良性互动是解决中部陷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
2004(4).
摘要:在四种不同的市场条件下,为了实现地方社会福利最大化,地方政府进行产品质量管制的目标值不相同,社会福利水平也不相同.地方政府面临的现实条件,促使它在执行质量管制政策时,倾向于放松管制标准,纵容甚至保护"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行政层次越低、本地产品市场占有率越低,这种现象越明显.
2004(4).
摘要:改革开放至今,各项优惠政策已经不再是投资最关注的因素,而优惠政策落实不力、市场交易行为不规范、缺乏公平竞争、各种名目的收费及摊派等严重捐害了投资的利益,严重制约了招商引资的进一步深化。因此,当前优化投资软环境要更多地从规范市场和加强制度建设等方面着手。
2004(4).
摘要:美国"生物反恐法案"的出台,促使各国对食品生产的安全和对国民生命质量的重视,也促使中国食品生产行业管理行为的改善.面对国际上对食品生产管理的巨大改变,会计工作必须适应其发展.因此,加速生产设备改良、加强成本预算和成本控制,是当前会计理论与实践必须研究的问题.
2004(4).
摘要: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之间的地方财政收入差异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而对各地区内部的地方财政收入差异研究甚少.本文重点研究西部十二省市区的地方财政收入差异现状及其形成原因,这对于完善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提出,要充分发挥我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的均等化作用,不仅应考虑到西部地区各地方财政收入能力普遍较弱的实际情况,而且还应考虑到西部十二省市区地方财政收入差异的现实.
2004(4).
摘要:资本形成能力低下是西部发展的主要瓶颈,金融发展滞后则是造成资本稀缺的主要原因.在经济进入金融时代,金融对经济的协调功能不断增强的条件下,以金融作为工具和杠杆,发挥其对西部经济的协调作用意义重大.金融首先必须进行本体协调才能具备协调实体经济的效能,金融本体协调与金融指向性协调相辅相成.
2004(4).
摘要:买壳上市是指非上市公司通过收购某一上市公司一定比例的股份,对其拥有相对控制权,然后再通过"反收购"方式注入自己有关业务及资产,从而实现间接上市的过程.结合我国的特定环境分析买壳上市的条件和应用"成本-效益"分析法分析买壳上市的可行性--由于一级市场尚无条件实施注册制,二级市场的绩差公司比比皆是,专为风险企业资本流动而设的创业板也尚未开辟,众多特殊的条件制约了风险资本的顺利运作和创业企业的长远发展.通过协议受让壳公司的非流通股间接上市一方面为创业企业打通了风险资本顺利退出的通道,另一方面可以优化资本市场稀缺
2004(4).
摘要:本文针对中等收入阶层的个人所得税税率,将我国与美国、英国作了总体上的比较.其主要思路是引入贫困线水平和应税所得倍数,建立了"应税所得倍数--平均税率"函数,通过比较分析发现就中等收入阶层的税率水平而言,中国与美国相近,都大大低于英国.
2004(4).
摘要:改革开放至今,各项优惠政策已经不再是投资者最关注的因素,而优惠政策落实不力、市场交易行为不规范、缺乏公平竞争、各种名目的收费及摊派等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严重制约了招商引资的进一步深化.因此,当前优化投资软环境要更多地从规范市场和加强制度建设等方面着手.
2004(4).
摘要:东中西合作可分为对口支援和互惠互利的区际贸易经济技术协作两类;互利双赢是东中西合作常青不衰的关键.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应共同努力,从政策上促进东中西合作,规范跨区合作规则,降低合作风险与交易费用,提高合作各方的投资回报预期和合作项目的成功率.
2004(4).
摘要:东西部关系问题一直是我们国家区域经济发展中要认真研究的重要问题.从历史来看,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论述了东西部关系问题,为解决东西部矛盾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最大最重要的措施是"三线建设".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对解决东西部矛盾问题作了战略思考,提出重点推进和"两个大局"的思想.实行全面的东部沿海发展战略,各个省市地区也是重点推进再带动其它地区发展.东部的发展增强了我们国家的国力,但东西部差距日益凸显,它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发展水平问题,老百姓收入问题,而且有民族、宗教、边疆等问题.因此,99年江泽民提出西部大开
2004(4).
摘要:由于在中国国内不可流动要素不断减少,且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减弱,比较成本理论在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的适用性问题应引起注意;中国政府不具有非理性一致性,给公平竞争秩序的建立带来难题;区域经济不平衡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难题,中国地区经济不平衡在理论上也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
2004(4)-15,25.
摘要:在人类社会不同的发展阶段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不尽相同的.工业化早期阶段所带来的种种破坏性后果,引发了人们对生态与环境问题的严重关切.1972年<增长的极限>一书所引起的世界性的争论,使人们认识到生态的承载力是有限的,资源的数量也是有限的.从长远来看,科技进步能不断发现新的能源与资源,但在每一个特定的人类社会阶段,能源与资源危机总是人类必须面对的严峻挑战.改变旧的经济增长模式,探索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
2004(4).
摘要:对劳动者个人合法利益承认与尊重,对价值规律和市场作用的利用,改革路径的正确选择和执政党指导思想的不断解放与创新,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成功的主要原因.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对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启示在于:要承认并切实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要敢于借鉴人类有益的政治文明成果;要选择正确的改革路径;其中最关键的是执政党的指导思想要随着改革实践不断解放和创新.
2004(4).
摘要:小康社会昭示的理念是:从以物为本转向以人为本,从以官政为本转向以民生为本,从耗散发展模式转向和谐发展模式,从而真正转变单纯依靠以经济的增长来解决社会和政治问题的观念,改变以对财富的追求和持有来回答人生本质意义的观念.通过对全面的、均衡的小康社会所需要具备的文化环境、物质资源和制度条件观察,进而探究全面建设现代小康社会所面临的困难与出路,可以更好地理解全面小康的真实内涵.
2004(4).
摘要:外商投资是导致近年来中国地区经济增长不平衡和东西差异扩大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外商在华直接投资高度集中在沿海少数地区,尤其是东南沿海的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地区.近年来,外商在华投资的区位选择出现了"北上"的趋势,但"西进"的趋势并不明显.从发展趋势看,外商在华投资的"北上西进"趋势将会逐步加快,应采取措施推动外商投资的这种趋势.
2004(4):F002-F002.
摘要:2004年5月16日至17日,由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和重庆工商大学共同主办的“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在重庆工商大学如期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区域经济研究领域的100多名专家学济济一堂,共同探讨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大计。中共重庆市委副书记邢元敏莅临大会。出席大会的领导和贵宾还有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陈栋生,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吕政,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安徽省社科联党组书记程必定研究员,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学术委员会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邮编:400067 传真:023--62768460
电话:023-62769479 E-mail:westforum@vip.163.com
网站版权所有:西部论坛 ® 2024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