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第20卷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城乡统筹与农村改革
    • 能否依赖农业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基于国际比较和DEA效率分析

      2010, 20(5):1-7.

      摘要 (1135) HTML (0) PDF 1.99 M (8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过高的劳动力/土地比例造成我国农业生产中高土地贡献率、低劳动力贡献率并存的均衡状态。城乡分割的劳动力市场阻碍了农业劳动力的非农化转移,形成较大的城乡收入差距。对国际农业生产的非参数DEA分析表明,我国农业处于效率边界之上,因此通过提高农业生产率的方式提高农村人口收入的空间不大,难以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减少农业劳动力数量,是提高农村居民收入的根本出路。

    • 财政支农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效果分析

      2010, 20(5):20-26.

      摘要 (959) HTML (0) PDF 1.72 M (9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分析表明,我国财政支农的四项主要支出,即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农村基本建设支出、农村科技三项费用支出、农村救济费支出,与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之间均存在长期稳定关系。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对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变化的贡献率最大,科技投入对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效果也显而易见,而支援农业生产支出和农村救济费支出对农村家庭恩格尔系数变化的影响较小。应保证农业基本建设支出,不断增加农业科技三项费用支出,提高财政支援农村生产支出使用效率,并仍需加大农村救济费支出。

    • >农民工专题研究
    • “农民工城市融合度”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对欧盟社会融合指标和移民整合指数的借鉴

      2010, 20(5):27-36.

      摘要 (1291) HTML (0) PDF 1.14 M (23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农民工的城市融合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它并非仅指农民工单方面融入城市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农民工和城市居民之间的相互接纳和认同的过程。农民工城市融合度的测量应该从城市层面和个体层面两个层次进行。其中,城市层面的城市融合包括政策融合和总体融合两个方面:政策融合是从城市与农民工相关的政策角度去测量农民工的城市融合状况,总体融合是从整个城市农民工总体来评价农民工的城市融合状况;而个体层面,既要考察农民工主观融合感受和评价,又要观察农民工客观融合状态。因此,“农民工城市融合度”评价指标体系应该从“农民工城市融合政策指数”、“农民工城市融合总体指数”和“农民工城市融合个体指数”三个方面进行构建。

    • 农民工留城意愿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我国七省市的实证研究

      2010, 20(5):37-43.

      摘要 (903) HTML (0) PDF 1.13 M (7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农民工留城对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对我国7省市的实地调研分析结果表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个人特征,住房类型、有无农地、社会保险状况等经济因素,子女读书地和配偶工作地等家庭及社会因素,对农民工留城意愿有显著影响;而农民工工作地、在城市居住时间和就业状况等因素对农民工留城意愿没有显著影响。

    • 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因素分析——以贵州省施秉县为例

      2010, 20(5):44-51.

      摘要 (1025) HTML (0) PDF 1.17 M (7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利用贵州省施秉县的7个村569个农民的样本数据,通过Logit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因素,结果表明:影响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因素有年龄、性别、家庭规模、外面务工关系等,其中,年龄对非农就业的影响是先正后负,男性、家庭总人数、外面有务工关系起正向作用;而婚姻状况、人均耕地面积、家中老人、家中小孩、受教育程度、是否有村干部等变量的影响不显著。虽然人均耕地和受教育程度都不是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影响因素,但仍然急需解决好人地矛盾问题和农村劳动力的教育培训问题。

    • 进城务工人员住房需求与应对策略——基于重庆的调查分析

      2010, 20(5):52-56.

      摘要 (895) HTML (0) PDF 1.56 M (9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重庆市进城务工人员中绝大部分希望通过购买政府提供的经济适用房或租住政府提供的廉租房来解决其在城里长期务工期间的住房问题,但目前的经济适用房价格远远高于其经济承受能力和对房价的心理预期,因此,他们希望政府为其购买经济适用房提供优惠,提供更多的廉租房或给予房租补助。根据进城稳定就业群体的住房需求,重庆市应采取“近期以主城、以廉租房建设为主,远期以区域中心城市和城镇、以经济适用房为主”的策略,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的住房问题。

    • 中国农民工回乡创业研究述评

      2010, 20(5):57-63.

      摘要 (568) HTML (0) PDF 1.10 M (9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前,我国关于“农民工回乡创业”,研究学科已从社会学扩展到经济学、人口学、法学等,研究范围从宏观层面进入到微观层面,研究方法也从文献研究转向实证研究。但研究的系统性、规范性等有待提高,尤其需要在新生代农民工创业问题、农民工回乡创业与城乡统筹如何结合以及如何与地区资源禀赋、人文条件结合等方面进一步深入研究。

    • >中国改革热点与难点
    • 新形势下扶贫开发瞄准机制创新研究——以湖北省恩施市为例

      2010, 20(5):64-69.

      摘要 (997) HTML (0) PDF 1.20 M (9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我国扶贫开发战略的实施过程中,扶贫开发瞄准机制逐步建立。根据对湖北省恩施市扶贫开发现状、问题和扶贫效果的调研,扶贫瞄准机制运行中主要存在瞄准主体缺少必要的协调和整合、瞄准对象精度不高、瞄准项目偏重于短期效益、瞄准制度环境运行不畅等问题。面对扶贫开发的新形势和挑战,必须不断完善和创新瞄准机制。在瞄准主体上要创新扶贫资源传递机制,在瞄准对象上要创新动态瞄准机制,在瞄准项目方面要创新扶贫开发的长效机制,实现从开发式扶贫到保护式扶贫瞄准理念的转变。

    • 我国提高养老保险统筹层次的阻力与策略

      2010, 20(5):70-73.

      摘要 (1197) HTML (0) PDF 1.06 M (10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由于最初制度设计时的路径选择,我国养老保险的统筹层次偏低,而低层次统筹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将养老保险统筹层次提高到全国是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必然要求。虽然目前我国提高养老保险统筹层次还存在制度上、财政上的阻力,但从客观条件看,中国的财力有能力实现全国统筹。应明确养老保险实现全国统筹的改革目标,划清养老保险机构的责任界限,并改革统筹账户的基金分配办法,调动发达地区参与改革的积极性。

    • 大学生“村官”任职期满再就业的困难与对策

      2010, 20(5):74-78.

      摘要 (1183) HTML (0) PDF 1.35 M (11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大学生“村官”任职期满的到来,其再就业问题日益凸显。由于大学生“村官”工程缺乏战略性规划、大学生当“村官”的动机与现实需求不协调及其创业条件欠缺等原因,目前大学生“村官”的再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应构建大学生“村官”的系统工程,引导大学生“村官”正确面对再就业,优化其续聘的条件和环境,并加大对其在农村创业的支持,搭建分流其就业去向的良好平台。

    • 中国城市化与碳排放关系实证分析

      2010, 20(5):79-86.

      摘要 (1201) HTML (0) PDF 1.10 M (20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国的城市化与碳排放量之间存在着高度的正相关性。在短期内,碳排放量与城市化水平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对当前碳排放偏离均衡水平的调整力度较大;长期内,碳排放量的增加会伴随着短期城市化水平的提升;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还存在一定的“时间延滞”;城市化是碳排放量持续增长的Granger原因,但碳排放却不是城市化水平提升的Granger原因。因此,我国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必须注重环境保护,建设低碳城市。

    • >经济理论与方法
    • 中西经济周期理论研究评价与思考

      2010, 20(5):87-93.

      摘要 (1239) HTML (0) PDF 1.13 M (11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从古典型周期理论到增长型周期理论,西方经济周期理论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国内外学者对于中国经济周期问题的研究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借鉴成熟的经济周期模型并加入特定的体制型变量进行改造,二是具体分析我国经济周期的特殊性因素。还应进一步认清我国经济的现实,构造合适的理论框架,以深入研究中国经济周期问题;尤其应借鉴古典型和增长型周期的相关理论和框架,积极探索基于市场成长背景下的经济周期模型的研究。

    • >产业经济与区域经济
    • 产业结构变迁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及其区域差异——基于Shift-share模型的实证分析

      2010, 20(5):94-100.

      摘要 (1038) HTML (0) PDF 1.76 M (11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自国家实施东部率先发展、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的区域发展战略以来,各地区的产业结构、要素配置效率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本文利用1997—2008年各省区的面板数据,运用Shift-share模型将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变迁从要素生产率中分解出来,度量产业结构变迁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研究发现:近10年中我国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主要得益于产业内技术效率的提高,但结构变迁对劳动生产率提高的贡献也不可忽视;西部的产业结构调整是有效的,而东北三省的产业结构调整并不理想;各区域内部劳动力的配置效率呈现分化的趋势。研究表明劳动力要素配置对生产率增长的贡献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产业结构的调整仍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2010, 20(5):101-108.

      摘要 (1203) HTML (0) PDF 1.12 M (10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由于一些非结构性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相关性都不明显,但产业结构升级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不可否认。应着力改善非结构性因素的制约,以产业结构合理化推动兵团经济持续增长。依据国际标准,兵团的三次产业结构的偏差度远高于自治区和全国,且其产业结构有序度有逐年恶化的趋势;兵团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的总体思路应是:调整第一产业内部结构,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尽快提高第三产业比重。

快速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卷期检索